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课题报告收益率曲线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I1本文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承担的“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利率传导机制”研究项目的一个子课题的报告。课题负责人马骏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课题组成员洪浩、贾彦东为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人员,李宏瑾为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研究人员,张施杭胤为清华大学博士生、刘立男为德意志银行债券分析师、安国俊为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本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金融40人论坛的支持。人民银行市场司、财政部、中债登、德意志银行、平安证券、国家开发银行、人民大学等机构的专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意见。贾彦东的电邮为jyandong@pbc.gov.cn。收益率曲线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马骏洪浩贾彦东张施杭胤李宏瑾刘立男安国俊1摘要:本文用各种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短期利率通过收益率曲线的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债券市场的有效性和经济预测功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短期利率变化对中长期收益率的影响程度比其他主要国家约低25%左右;我国债券市场的部分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无效性;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作为预测未来利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胀趋势的工具,有助于货币政策通过预期渠道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作者认为,我国短期利率通过债券市场的传导效率比许多国家偏弱的原因与国债发行结构的缺陷、对投资者准入的过度管制、衍生品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市场化定价能力缺失等问题有关。为了进一步改善货币政策通过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快相关改革:完善国债发行结构、方式和品种,提高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发展国债期货和衍生工具市场,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Abstract:ThisstudyemploysvariouseconometricapproachestoempiricallytesttheeffectivenessofinterestratetransmissionviayieldcurvesinChina.Ourresultsindicatethat,(1)thetransmissionofshort-termratechangestomedium-andlong-termyieldsinChinaisaround25%weakerthaninothermajorcountries;(2)marketefficiencytestssuggestlessthanperfectfunctioningincertainaspectsofthebondmarket;(3)bondyieldsinChinacouldbeusedasatooltoforecasteconomicgrowth,inflation,andinterestrates,whichfacilitatesmonetarypolicytransmissiontheexpectationchannel.WebelievethattherelativelyweakerinterestratetransmissioninChina(vs.someothercountries)hastodowiththeissuancestructureoftreasuries,marketaccessrestrictionsforinvestors,under-developmentofthederivativesmarket,andthepricingbehaviorofcommercialbanks.Weproposeseveralreformstoaddresstheseproblems.II关键词: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债券市场,传导效率1内容提要本报告对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收益率曲线)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通过发展债券市场来进一步完善货币传导机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理论和实证研究部分,我们用各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货币政策变化对收益率的影响和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借鉴了国际上通行的对收益率曲线进行分解的各种方法,对债券市场的有效性和经济预测功能进行了检验。事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存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导致整条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Beta分析和SVAR分析表明,我国短期利率变化对中长期收益率的影响程度比美国、英国、韩国、印度的平均水平约低1/4,利率传导机制基本有效,但仍有改善空间。通过比较无套利模型的系数估计结果以及构造的置信区间与N-S模型的系数,我们对债券市场的有效性程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无套利假设基本不能被拒绝,即市场基本有效,但部分市场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无效性。另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作为预测未来利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胀趋势的工具,有助于货币政策通过预期渠道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虽然我国货币政策通过债券市场的传导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传导效率与其它国家正常经济周期时相比仍然偏弱,收益率曲线的某些环节仍存在套利机会(无效性)。我们认为,这些问题与国债发行结构的缺陷、对投资者准入的过度管制、衍生品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市场化定价能力缺失等问题有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具体的建议:一、在保证国债年度发行总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国债发行频率,减少每次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短期国债发行量和发行次数。研究开发与通胀指数挂钩的国债产品。这些改进将有助于进一步活跃国债市场,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加有效、可靠。二、为进一步改善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速度和效果,建议考虑允许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进一步扩大国债担保品应用;完善国债二级市场做市机制;继续发展利率期货市场和利率掉期产品;2三、为缓解由于准入管制和投资者风格趋同造成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快境外投资者入市步伐,适度提高QFII、RQFII额度,放松审批条件和投资约束,简化审批程序,放松对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格要求,适度加快理财和私募基金开户审批速度。四、为强化短期市场利率向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效果,应加快发展同业和大额存单市场,提高银行负债端定价的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推行资产证券化,促使商业银行提高其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发展公司类信用债市场,通过债市与贷款市场的替代性来推动贷款定价的市场化。3一、引言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是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型,而这个转型的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指标(如M2)向政策利率的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所有的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已经在过去几十年内完成了这项转型。实证经验表明,推动这个转型的主要动力和条件有三:第一,数量型指标(如M2)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相关性显著弱化,因此无法继续保证对货币供应量的精准调控可以达到稳定经济和物价的目的;第二,由于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变得不稳定和难以预测,盯住货币供应量会人为导致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第三,政策利率能够有效地向中长期利率(包括债券收益率、存贷款利率)和实体经济传导。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上述三个条件之一和之二已经基本满足。但是,第三个条件——即一旦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变为政策利率,该政策利率的变动能否带动中长期债券利率和存款、贷款利率的变动,并起到影响实体经济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还是一个有待深入分析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尤其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性至少有二:第一,帮助判断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的条件是否成熟;第二,如果传导机制还有一定的缺陷,但如果不知道这些缺陷的程度如何,引起缺陷的体制和市场原因是什么,就难以对症下药地进行改革。从这几方面来看,都有必要加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本文重点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通过债券市场的传导。关于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体系向贷款和存款利率传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则是另外一个子课题研究的对象。图1显示了分析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的影响机理和收益率曲线对实体经济影响渠道的框架。从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的影响来看,第一,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石油价格、外部需求冲击等)会影响收益率曲线的水平、斜率和曲率;第二,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也会通过影响各种预期(如对短期实际利率的预期、通胀预期和期限溢价的变化)来影响收益率曲线。从收益率曲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来看,至少有两个渠道。一是融资成本渠道: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债券收益率,通过改变当期的融资成本,来影响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比如,政策利率上调,会导致各类即期利率(包括短、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从而抑制投资和其他依赖融资的经济活动。二是预期渠道:货币政策变化通过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如长短期债券收益率利差)可以影响市场对经济的预测,从而影响未来的投资和消费活动。比如,如果政策利率上升,导致长短期利差下降(收益率曲线变得平坦),而该利差的下降又能预测未来经济的减速,因此使得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变得更为谨慎,从而减少投资。上述分析框架为本研究提供了整理思路、方法和结论的基础。4图1货币政策通过收益率曲线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理从文献来看,国外已经有大量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定量分析,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都比较完善。而在国内,大量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还停留的概念和定性的层面,对决策的参考价值有限。部分定量研究也多限于用一、两种方法来做判断,难免由于模型和数据的局限而产生误导性的结论。本研究试图用各种在国际上已经较为成熟的定量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变化与其他经济变量对债券收益率曲线(及其各因子)的影响,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评估收益率曲线对经济变量(如GDP和CPI)的预测功能,并提出通过完善债券市场来强化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政策建议。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一节描述了我国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发展历程。第二节综述了关于收益率曲线的理论。第三节讨论收益率曲线与货币政策关联性的理论文献。第四节用各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货币政策变化对收益率的影响和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和第六节借鉴了国际上通行的对收益率曲线进行分解的各种方法,对债券市场的有效性和经济预测功能进行了检验。第七节针对导致传导机制的缺陷若的若干原因(如国债发行结构的缺陷、对投资者准入的过度管制、衍生品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市场化定价能力缺失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建议,包括显著增加短期国债发行量和发行次数、允许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松动对投资者的准入限制、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化水平等。二、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部分机构已编制并发布了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9年,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第一条国债收益率曲线。此后,各类机构出于不同的需要也陆续开始编制。目前,公开发布人民币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中央结算公司、外汇交易中心、中证指数公司等,另一类是国内外5信息商等其他机构,如万得、新华08、路透、彭博等。在这些机构编制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中,国际上主流的曲线构建模型都有所体现,但是,由于模型、数据源及日常维护工作上的差异,国债收益率曲线形状和质量也有所不同。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和不断完善,目前相对比较广泛被市场接受的是由中央结算公司编制并发布的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一)中央结算公司与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1999年,中央结算公司开始编制并发布国债收益率曲线,这是国内最早公开发布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早期采用国外市场的做法,直接采集交易结算数据,用直线法将各样本债券的收益率连接起来。但由于国内市场条件所限,曲线的可靠性很差。2002年改进为二次多项式,数据源也扩大为包括交易结算数据、国债做市商双边报价数据及人工询价数据在内的比较广泛的价格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银行间国债、交易所国债、中国国债(合成)、浮动利率国债四条国债收益率曲线。但还是由于市场条件差,曲线形态仍然不合理。2006年经充分论证后,改用了Hermite插值法和Bootstrappi
本文标题:课题报告收益率曲线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