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篇财政收入第七章税收原理本章提要l税收的概念和性质l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l税收负担l税负的转嫁与归宿l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l税收效应l最优税制理论7.1税收概念及其性质l税收的定义l税收的性质国家凭借公共权力,强制、无偿地参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三性”7.2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l纳税人或纳税主体:“对谁课税?”l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l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个人l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对什么征税?”、一电视机厂为配合税法宣传,同时也为扩大电视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策划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位置上标有“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税人。”l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l税源~课税对象:可能一致,如所得税;可能不一致,如财产税,对象是财产,税源则是纳税人的收入。l课税标准l对课税对象予以计量,核定实际征税的依据l税率:“课多少税”—税制的核心l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级数所得额(元)税率%1小于等于4000524000和10000之间10310000到20000之间15420000到50000之间205大于5000025累进税率表一家公司的全年所得额为2万5千,分别计算全额和超额累进税率下的应纳税额。l起征点与免征额l课税基础(简称税基)l税基是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l税基~课税对象:可能不一致,如商品税的课税对象是商品,税基是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l税基~税源:税源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税基可能是支出l税基选择是税制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两方面问题:§以什么为税基:收益、财产、支出?§税基的宽窄问题:大体相当于征税范围(二)税收分类l按课税对象分l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以征税对象为标准,我国把税收分为五类1、对流转额的征税2、对所得额的征税3、对资源的征税4、对财产的征税5、对特定行为的征税,如印花税、筵席税。l按税负能否转嫁分l直接税和间接税l按课税标准分l从量税和从价税l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l价内税:零售环节的增值税l价外税:零售以前各环节的增值税l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l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7.3税收负担l税收负担的含义及其衡量l税负水平分析l拉弗曲线(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及其衡量l税收负担的含义l税收收入和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对比关系l税收负担的衡量l宏观税负水平=税收总收入/GDP:表明税收在GDP分配中的集中程度l微观税负水平=纳税人的纳税额/纳税人的相关收入(二)税负水平分析l宏观税负水平l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30到40%,发展中国家是20到25l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随人均收入的升高而依次递升。l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1990-1997年间呈下降趋势,1997年后开始回升(三)拉弗曲线l反映税率或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l高税率未必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未必需要高税率;l取得相同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l税率和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即最佳税率如何理解税收?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2、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3、税收本质上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本文标题:财政收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