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儿科人卫第八版腹泻病
儿科学婴幼儿腹泻病Infantilediarrhea2腹泻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球每年约有20亿例腹泻腹泻病主要影响2岁以下儿童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我国儿童腹泻病年发率为1.9次/人/年全球腹泻病概况3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家组联合发布全球儿童死亡原因报告(2012年5月)456总论分类易感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迁延性腹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总论分类易感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迁延性腹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7一、总论概念: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50%。季节:四季均可发病,病毒性—秋末、春初多发,细菌性—夏季,非感染性腹泻—各季节。8总论分类易感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迁延性腹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9分类:按病因分: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非感染性: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按病程分:急性:<2周迁延性:2周至2个月慢性:>2个月10按病情分: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脱水及水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和/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11分类:总论分类易感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迁延性腹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12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酸分泌低、消化酶量分泌少,酶活性低。婴儿饮食质和量变化较快。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二、易感因素13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道有三个防御系统肠道菌群肠道黏膜上皮肠道免疫系统14粘膜免疫系统必须能够识别有害的外来抗原,并激发适当的机体免疫反应,而对于对机体无害的良性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这种对肠道内抗原的不反应性称之为“口服耐受(oraltolerance,OT)”,是肠道免疫系统的一种基本特征。15婴儿期非特异性肠道免疫功能(包括黏液、胃酸、胆盐、消化酶、胃肠蠕动及肠道菌群等),和特异性肠道免疫(IgG,IgM,SIgA)未发育成熟,对感染的发生是肠道黏膜防御能力低。同时,肠黏膜免疫口服耐受机制也不完善。16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可以抵抗致病菌的侵入。Th1/Th2TregcellsTTIL-10TGF-βIFN-γorIL-4正常菌群:可以调节肠道先天的和获得性免疫。17婴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胃肠负担较重,易发生消化不良。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患儿肠炎感染机会高10倍加热使牛乳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的破坏。乳具的消毒。18生后3个月内婴儿喂养与感染的关系纯母乳n=95部分母乳n=126配方奶n=257p胃肠道感染2.9%5.1%15.7%0.001呼吸道感染25.6%24.2%37.0%0.05(Howieetal1990)人工喂养婴儿易肠道感染19母乳喂养Days%oftotalfaecalmicro-organisms人工喂养Days0102030405060708090100%oftotalfaecalmicro-organisms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51520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1520255025AccordingtoHarmsenetal.,2000易肠道菌群失调2010总论分类易感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迁延性腹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21感染的动物感染的人水易感人群食物肠道内感染:病原经粪—口途径传播三、病因22FromKapikianAZ,ChanockRM.Rotaviruses.In:FieldsVirology3rded.Philadelphia,PA:Lippincott-Raven;1996:1659.发达国家细菌不明原因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寄生虫其他细菌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不明原因欠发达国家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胃肠炎和婴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23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rotavirus,RV)–杯状病毒(calicivirus)–诺如病毒属(norovirus)–札如病毒属(sapovirus)–星状病毒(astro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adenovirus)24肠道腺病毒(entericadenovirus);其它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svirus)埃可病毒(echovirus);冠状病毒(coronavirus)科的环曲病毒(torovirus)等。近年来一些与急性肠胃炎相关病毒在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中被检出,如人博卡病毒(HumanBocavirus,HBoV),Aichi病毒等。25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者(‰)0.0-0.10.6-0.91.0-1.92.0-3.40.2-0.526全球轮状病毒感染状况440,000例死亡210万人次住院2千5百万人次门诊就诊1.11亿次感染发生1:2931:601:51:1危险率事件Parasharet.al.,EmergInfectDis,2002所有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5%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27美国每年轮状病毒感染状况3~3.5百万次感染发生1:1500,000门诊患者1:755~60,000例住院1:7220~40例死亡危险率事件4亿美元直接花费10亿美元社会消耗经济消耗1:100,00028轮状病毒的结构与功能1973年澳大利亚BishopRF电镜发现人类humanrotavirus轮状病毒(RV)属呼肠病毒科RV属。电镜下:65~75nm的20面体,核心45~50nm,周围包绕二层壳体,内壳有22~24个辐射状结构亚单位,伸出与外壳汇合成车轮状,故称轮状病毒。常温下存活7个月,耐酸,不能被胃酸破坏,-20C可长期保存。29PhotoCredit:F.P.Williams,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AdaptedfromParasharetal,EmergInftDis199814(4)561~570粪便中的轮状病毒颗粒3031轮状病毒结构的模式图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产毒性enterotoxigenicE.coliETEC侵袭性enteroinvasiveE.coliEIEC出血性enterhemorrhagicE.coliEHEC粘附-集聚性enteroadherentaggregativeE.coliEAEC32真菌(Fungi):白色念珠菌。原虫(Protozoa):梨形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耶尔森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其他:沙门菌、鼠伤寒、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等33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肺炎、上感、泌尿系感染、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常有腹泻症状。肠外感染引起肠功能紊乱病原菌直接感染肠道直肠局部激惹(如阑尾穿孔伴腹膜炎、膀胱感染)大量应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3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的水平。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35饮食因素:•食物质和量的变化(过早喂淀粉和脂肪食物)。•过敏性腹泻:对牛奶蛋白等过敏。•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非感染性因素:36气候因素:•冷—肠蠕动增强。•热—消化液、胃酸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过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非感染性因素:37总论分类易感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迁延性腹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38四、发病机制pathogenesis“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一般情况下,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39病毒性肠炎发生机制病毒侵入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粘膜受累,绒毛被破坏绒毛缩短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线粒体、内质网膨胀双糖酶活性下降载体减少消化吸收面积减少双糖(乳糖)吸收减少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偶联转运吸收障碍营养物质吸收减少部分乳糖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渗透压增加水样腹泻40RV由11个基因片断组成,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和6个非结构蛋白,NSP4(非结构蛋白4)与发病机制关系密切。RV引起腹泻的机制(研究进展)41A组RV病毒基因组功能基因片段:123469编码结构蛋白:VP1VP2VP3VP4VP6VP7(核心)(核心)(核心)(外壳)(内壳)(外壳区分G血清型1-14)裂解抗原区分(A-G组)VP5VP8A组为Ⅰ,Ⅱ亚群(P血清型1-44)基因片段:5781011编码非结构蛋白:NS53NS34NS35NS28NS26(NSP1NSP2NSP3NSP4NSP5)42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通道,导致分泌增加。43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的粘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类似于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44产毒性大肠杆菌附着到小肠粘膜上进行繁殖在小肠上部,通过菌毛上的粘附因子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Labiletoxin,LT耐热肠毒素stabletoxin,ST腺苷酸环化酶鸟苷酸环化酶细胞内ATPcAMPGTPcGMP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大量水样腹泻激活激活肠毒素引起的肠炎发病机制——以产毒性大肠杆菌为例45侵袭性细菌在肠粘膜侵袭和繁殖炎症改变(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腹泻便中WBC,RBC大量增加严重中毒症状侵袭性肠炎发病机制46食物质、量不当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积滞在上消化道胃酸度下降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内源性感染发酵、腐败有机酸(乳酸、乙酸)胺类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肠蠕动增强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分解食物中毒症状肝解毒功能不全毒素进入血循环饮食不当引起腹泻发生机制47总论分类易感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迁延性腹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48五、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连续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2个月国外学者亦有将病程持续2周以上的腹泻统称为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轻型腹泻重型腹泻49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消化道症状:腹泻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见,腹痛轻微。便检有大量脂肪球。全身中毒症状: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50重型腹泻: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消化道症状:腹泻加重,有时可有粘液血样便,呕吐明显,常有厌食,恶心,腹痛和腹胀。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51脱水Dehydration由于呕吐、腹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由于腹泻时水和电解质二者丢失比例不同,造成体液渗透压变化,导致不同性质脱水。按脱水程度分:轻、中
本文标题:儿科人卫第八版腹泻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3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