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关于建立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建立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今年以来,任城区地税局在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进程中,坚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深化税源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规范税收征管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以建立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为目标,上下联动,全局互动,进一步提高了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一、转变观念,树立税源一体化管理新思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着眼于税收征管改革的发展和自身职能的新定位,通过认真学习省市局有关加强税源管理的文件精神,全面领会各级领导对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水平论述的深刻内涵,统一了思想认识,转变了工作观念,并及时成立税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统筹兼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体系,以确保统筹联动开展税源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围绕建立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入开展调研,面向各业务职能科室和税收管理员,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能的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深入研究以区局为单位的一体化税源管理方式,明确了推行税源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思路,即坚持风险导向、信息管税、科学分类、整合资源、规范流程的工作思路,构建起三级互动,四位一体的“链条式”税源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税源管理工作从单一的部门逐步向综合的一体化方向迈进,为税源一体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确立了方向。二、整合征管资源,建立税源一体专业化管理模式坚持以税源管理部门为中枢,以规范化、集约化为基准合理配置征管资源,进一步理顺各层面税源管理职能,深入推进税源分类分级管理,探索建立税源一体专业化管理模式。去年,在对城区重点税源打破属地管理限制,实行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在行业管理上突破分局管理界限,对各镇街道办事处重点税源打破地域管理限制,进一步集中到直属分局和三贾中心税务所进行集约化管理,形成了直属分局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制造业和大型商业为主要行业,三贾中心所以煤、电、气、水资源性业户和房地产、建筑安装为主要行业的重点税源管理格局。对一般税源和中心税源,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意见》,强化对一般税源的规范化管理,对中小税源根据不同情况实行试点核定征收,加强巡查,做到应收尽收、十足收齐,有效化解和降低执法风险。对零星税源,通过落实《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和《济宁市地方税收保障工作考核办法》,积极依托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实现对各专业化市场、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镇街办事处零散税收的委托化管理,促进税收协助水平,有效堵塞征管漏洞,较好地实现了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全面掌控区域整体税源的目的。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夯实税源一体化人本基础一是结合基层各单位税源状况与人员状况,统筹安排,合理搭配,调整充实管理员队伍。综合考虑各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基层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全盘考虑,优化组合,将机关科室部分业务骨干充实到重点税源管理部门和基层征收一线,重点保障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纳税信誉差的税源监控管理需要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税源管理对人员的需求,使管理力量和税源状况相匹配、人员素质与管理岗位相适应,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进一步理顺“集中征收、区域通办”模式下的岗责体系和人员管理,对城区服务大厅进行独立管理,由纳税服务中心直接负责城区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与管理单位的业务衔接、资料传递,确保征管信息渠道畅通。按照注重岗位衔接,优化业务流程,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制定具体办税操作规程及与各分局、中心所、科室间内部业务传递规程。农村中心所保留征收服务点,金城中心所恢复征收服务点,由各中心所在区局的统一指导下按照实际情况调配人员,按照区局纳税服务中心制定的操作规程实行一窗式作业。三是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将管户与管事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协作机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对于重点税源采取管户为主、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方式;对于一般税源和小规模税源采取管事为主、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按事设岗的前提下,将税源管理中相对重要的事项,如重大税收风险应对、纳税评估、日常检查、资格认定、税收优惠调查审核、注销清算检查等纳入专业化税源管理岗实施管理,将催报催缴、税收咨询辅导、日常调查、核查、协查、巡查等事务性工作纳入日常税收管理岗。实行管事与管户相结合,对重点税源管理单位,管户的形式采取按行业责任到人的形式,对非重点税源管理单位采取合理划分税源监控责任区的形式实行分片管理,专人负责,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原则上不超过两年,从根本上解决了税源管理职能缺位的问题,有效地防范和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四、建立互动机制,搭建税源一体化运行平台在税源监控上以区局作为一个税源管理整体,在税收分析、征管、评估、稽查等税源管理环节的各个方面,在纵向上科学划分区局与分局、中心所的管理监控职责范围;在横向上,由区局具有税源监控管理职能的相关科室及稽查局,实行税源管理工作互动,业务事项分流、信息共享的方式,实现管理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管理环节的互联互通,形成税源监控合力,避免业务的交叉重复。实现对税源管理的事前、事中、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管理,事前,由各分局、中心所日常管理与服务大厅进行事前进行税法宣传、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涉税事宜。事中,由各业务科室和各分局、中心所根据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获取的外部信息开展税收分析、预警、评估与征管质量监控、事后由稽查局依据日常管理和税收分析监控环节发现的疑点进行选案,实施重点稽查,将在检查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问题反馈给税源管理部门,以查促管。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任城地税局科所联动办法;纳税评估工作互动联动制度。税收征管与税务稽查互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来落实和保障税源管理一体化工作。五、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提高一体化管理执行力进一步整合考核内容,形成一体化领导下的统一考核办法,避免重复检查。以强化税收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建立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征管质量效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科学、简便易行的考核机制,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效能意识。实行层级考核,由区局考核到分局、中心所,分局、中心所分解责任到人、考核到岗。在考核形式上,采取日常考核检查与重点工作考核检查相结合,侧重对部署工作落实、工作成效、工作创新等方面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能级管理、干部提拔使用挂钩,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税源管理质效。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工作重心、职责、人力资源向一线的转移,税源管理工作由单一的部门化逐步向一体化方向迈进,有力地推进了地税工作。一是提高了税源管理质效。通行一体化管理,能够全面、综合、客观地反映税源及其管理情况,揭示征管漏洞和问题,帮助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找准管理方向和重点,增强对税源状况变化的应对能力。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征管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多头布置重复布置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确定了工作负荷。通过实现工作联动,使各项税源管理工作紧密融合,部门职能作用优势互补,税源管理水平相互促进;通过强化监督落实,加强互动反馈,提升工作执行力,确保税源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地方各税7.48亿元(不含两税),增收1.97亿元同,增长35.8%二是实现了机构扁平化管理。通过准确定位县区级税务机关的职能,实现了县级税务机关主要工作重心的转移,减少了中间环节,前移了工作事项,提高了办事效率,有效优化了纳税服务。通过将现有人力资源向征管和服务转移,发挥了现有人力资源对强化征管和服务的最有效利用。三是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通过把内控机制贯穿到了工作运行的全过程,实现了权力运行控制,构建了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和廉洁自律保障机制。特别通过对责任重大、潜在风险较大的发票管理、涉税事项核查、减免税审批、各项税务资格认定、税额核定等风险控管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控,强化执法监督,有效预防和降低了潜在的执法风险,促进了干部廉洁从税。四是激发了队伍活力。通过优化人员配置,完善岗责体系,明晰工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考核机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运行,在强责任中增强了管理员责任意识,提升了专业管理执行力,形成了“奋蹄扬鞭”的良好氛围。通过一体化管理,干部的工作理念得到转变,“讲团结、讲协作、讲大局”的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干部的“两个素质”明显提高。
本文标题:关于建立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3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