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发展会议讲话稿一、晋中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晋中市将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修订农业政策的基点,提出了“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素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框架。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主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晋中市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更趋优化;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且稳步推进,不仅在龙头企业、农村组织化、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生产原料基地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推动着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其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实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优势农业发展促进经济总量逐年增长近年来晋中市以各县(区、市)自身的资源特点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区域化布局,以突现区域特色,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两区三带”建设已初具规模并逐步产生着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截止2005年,晋中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大关,达到445.3亿元,较2000年288.5亿元翻了近一番,平均年递增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4.41亿元,较2000年增长1.7倍,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由2000年的60.25:5.46:34.11:0.18调整为2005年的56.98:3.44:36.71:0.17(按90不变价计算);粮食生产连续4年保持稳定,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总产量和单产水平为12.4亿公斤和310公斤,较2000年增长1.57倍和1.53倍;肉蛋奶产量屡创新高,2005年总量达到31.7万吨,连续4年稳居全省首位。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首先是农田灌溉条件大为改善。到2005年晋中市共建成水库9座,总蓄水库容量为11292亿立方米;修筑固定渠道12878公里,建成机电排灌井12285处,机电装机容量和机电提灌面积达到15.18万千瓦和157.97万亩,机电提灌面积占总耕地的比重由2000年的27.2%增加到2005年的31.1%;水田水浇地面积为190.7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7.51%,较2000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达7.11亿千瓦时,比2000年6.49亿千瓦时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水利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晋中市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其次在农村交通、道路、通讯、生活等基本设施方面建设。截止2005年晋中市农村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和通公路的村数达到2606个、2760个、2634个和2705个。分别占到总村数的94.42%、100%、95.43%和98%;共拥有固定和移动电话85.7万部,按乡村人口计算平均每3人即拥有一部;共实现乡镇等级公路里程达到6674公里,除个别偏远山村外,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部分村实现了村内路面硬化;共建成各类农产品集贸市场112个,基本涵盖了晋中市11个县市(区),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因此,如何从根本上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倍受各级政府所关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强,使其与城市间的差距有了明显缩小,这就为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农民潜在购买力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创造了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了渠道,同时也为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准备。3、农机服务产业推进机械化的发展截止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8.5万个,从业人员数13.22万人。其中:农机户8.44万户,比2000年增长41.13%,占到了全市农户总数的12.18%;农机专业户达到1.71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0.38万户。农机服务队伍的壮大直接推进了晋中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005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9万千瓦,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机械动力7.64千瓦/公顷,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54万千瓦和2.33千瓦/公顷。拥有各类拖拉机及配套机械和农用载重汽车7.61万台(套)和0.87万辆。年末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和机收面积357万亩、255万亩和7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了71.71%、51.24%和15.22%。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0.95亿元,其中农机户经营总收入为10.35亿元,每个农机户年均收入1.23万元,户年均纯收益达到6600元。伴随着晋中市农业机械化的提高,一方面通过应用节本增效技术和抢农时、抗灾害,确保了晋中市农产品产出率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既通过发展农机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又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晋中市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4、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晋中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晋中市共有各类农业科技和服务单位661个,各类科技人员2033名,其中具有初、中级以上职称的占到70%以上,平均每1000个农民中就有2名农业科技人员。这些科技单位和人员不仅在承担关键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市政府的倡导下,对农民培训教育服务也进行的如火如荼,由于培训农民是致富农民乃至改变农民命运的治本之策。因此晋中市对农民不仅要培训就业技能,而且要培训务农本领。2005年,晋中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5万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人数1.2万人,劳动力转移率达到70%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到5万余人次,基本形成了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和地区性特色产业,分专业,按需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格局。5、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晋中市本着“大中小型并举,高中低档并重”的原则,扶持和发展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全市有营业执照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发展到260余家,销售收入达到36亿元,带动农户31.5万户,实现农民增收4.1亿元,年转化农产品20亿公斤。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76家,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上亿元农副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企业达到10家,销售收入达到15.2亿元。与此同时,一批续建和新建加工项目正加快进程。其中有介休市天盛公司在建的20万吨饲料加工厂;平遥牛肉集团建设的3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龙海实业公司建设的50万吨饲料加工生产线;左权顺康公司建设的核桃深加工项目等。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晋中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和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落户晋中,其中有全国500强企业娃哈哈集团年产1.2亿瓶果蔬饮料生产线;古船食品公司日处理500吨小麦生产项目;古城乳业鲜牛奶加工等大型项目等。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但使晋中市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得到延伸,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还就地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一方面是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作为加工企业的产业工人,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地非农就业。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通过几年的发展,晋中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日臻成熟,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不断全面。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16个,会员3万多人,并由此带动了15余万户参与经营,占到农户总数的22%。从其涉及的产业看,种植业105个,占33%;养殖业90个,占28%;农副产品加工业27个,占8%;其他行业94个,占30%。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层次分析,大部分具备了供种、技术、和培训服务职能;有50个组织建立了统一生产流程和标准化生产;有20多个组织实现统一销售,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有10多个组织领取了绿色证书、无公害证书、原产地认证。可以预见晋中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发展,必将形成协会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和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同时也为晋中市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的开拓及农户的增收提供越来越坚实的保障。7、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近年来,随着晋中市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克服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全市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05年晋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5元,比2000年绝对量增加1113元,增长150.55%。从收入结构上:首先,工资性收入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2005年晋中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达到1518元,比2000年增加845元,增长79.65%。在农民基本收入构成中,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31.1:68.9,变化为35.8:64.2,工资性收入比重稳步增加。其次,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晋中市一直着力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基本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食草动物和特种动物养殖;在生产费用上升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共同影响下,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人均仍达到2013元。显然,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第三,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重要来源。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趋势的演进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重要来源。2005年晋中市农民从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获得收入人均574元,较2000年增长50.26%。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22.19%。实现农业现代化归根结蒂是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从现阶段晋中市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看,农民的收入渠道正趋于多元化,增收能力也渐趋增强。而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促进农业投入的增加,这也就为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民生活将会得到更大改善,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入一个更加富裕的新阶段。通过对晋中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从基础设施的改善到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从农村组织方式的改变到服务体系的完善,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到农村经济总量的增长,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和影响。二、制约因素1、分散经营的制约由于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受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理念趋于自足。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仍然以人力畜力为动力,靠农药化肥及良种以及农民丰富的种植耕作之经验来保产增产。因此,就农户生产情况看,耕地规模、机械化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应用科技含量以及经济实力等现状与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仍存在着一定的矛盾。2、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农村信息化发展落后由于分散经营的小农意识在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自身缺乏合作意识,现有的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数量不多、档次不高,有些合作组织甚至在成立之后没有发展起来而消亡了,使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此外,目前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也缺乏较为有力的信息体系支撑,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面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更未形成农业产业化信息网络体系,从而加剧了市场风险。而农民一般不具备独立获取准确供求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因此,当供需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不仅可能存在产后产品不知如何卖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产前不知种什么的问题,这必将造成了农产品生产大幅的波动和农产品价格的起伏不定。3、科技转化推广机制不健全的制约晋中市农业技术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即
本文标题:经济发展会议讲话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45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