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3年社会实践简述_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最新4篇)
1/132023年社会实践简述_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最新4篇)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社会实践简述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第一篇】上午10点,我们小组成员按照计划拟定准时在学校集合,然后自学校出发,乘车约一小时到达陶然亭地铁站。开始寻找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法源寺。当我们辛苦找到法源寺之时,我们的心中没有因为炎热天气而引起的一丝烦躁之感,而是缕缕喜悦之感涌上心头,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炎热的天气。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马不停蹄的按照计划好的展开行动。我们先是全体参观了法源寺,“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我们对法源寺的第一印象。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整个法源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处不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每个游客也都很虔诚,安静并不失严谨的做着自己的事。紧接着我们在寺外分发早已制作好的调查问卷,通过收集数据更好的分析宗教对普通人的影响。在分发问卷时,许多游客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了解了我们的用意后,热情的帮2/13助了我们,同时和我们就宗教的意义与我们展开了讨论,使我们获益匪浅。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按行程依次去了雍和宫和白云观,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我们不同的经历收获了相似的感受——宗教指导着人们向更美好的事物前进。通过这几天对宗教信仰的一个调查与了解,我发现它带给人们很多正能量的东西。首先给人们提供了价值体系的`支柱,在道德观价值观上对人类影响很大!宗教是道德的起源,也充当了道德的动力与保障,其中以和为贵的思想更是人们一生受用的!另外宗教还能对人们进行心理调节,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希望!往往在人们处于绝望之中更能体会到信仰带来的希望!这次的调查让我们对宗教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与军事上面,而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在信仰上,在文化上,在国家软实力上,一个拥有信仰,拥有民族气节的国度才是真正能够创造历史,领导未来的。社会实践简述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第二篇】引言是社会实践报告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次实习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你的实习生活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通过本次实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新的收获,3/13是否有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引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实习。为此,在写社会实践报告引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回顾当时在实习的过程,有感而发。引言作为社会实践报告的开头,以简短的幅介绍社会实践报告引言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实习过程中的现状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总结,说明本次实习与之前学习的收获,目前的学习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需要马上进阶的知识,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简单阐述其实习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实习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实习?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实习企业的现状,明确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习,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实习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实习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实习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实习与被实习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幅地讲述实习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应在引言中提示本次实习的总结及心得体会,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3)、回顾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4/13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罗列,应有重点的阐述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收获。(4)、引言的内容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引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5)、引言的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1800字左右的社会实践报告,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100一200字为宜。社会实践简述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第三篇】《大学生公益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的调查提纲1调查目的: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了解同学们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做法,从中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寻求改变这一原因的措施。2调查对象:红河学院抽样调查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4调查内容:①了解公益事业的渠道和程度。②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途径。③影响参与公益事业的因素。④对周围公益行为、氛围的认识。5/13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总体评价。通过以上调查,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大学生参与公益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1.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笔者在对100位红河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每周参与公益活动的占60﹪,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占51﹪,节假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参与的占11﹪。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公益活6/13动的同学调查以后是否会参加公益活动的问题中发现,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公益募捐活动,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2%的同学表示会参与,有20。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红河学院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红河学院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公益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度不足。2.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笔者在对上述10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红河学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调查中男生占43﹪,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数女生对公益活动更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调查中按照年级来比较,大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占4﹪,大二参与公益调查的占28﹪,大三占公益调查的41﹪,大四占公益调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学参加过现场捐资和捐物活动,其数量和捐款金额只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之内。3.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参加,有27.7%的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有13.8%的7/13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而在对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在询问参与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时,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表示主要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而从大学生选择公益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公益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助他人。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园组织公益活动,发现: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8/13不足够,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4.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业的风气和现状存在着不满。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和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在对大学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上41﹪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55﹪认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会其他力量,4﹪的人则觉得不太清楚。在对参与公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上当作锻炼自己,更加振奋的同学占43﹪。接受教训,继续训练的占53﹪,受到打击退出活动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社会公益事业态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热情。通过调查,笔者认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个人因素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红河学院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9/13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公益捐赠,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的帮助。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2.社会影响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渠道单一。目前社会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的,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3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上的公益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公益事业中。10/13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宣传。因此,关于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增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的公益观念意识,使大
本文标题:2023年社会实践简述_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1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