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_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最新4篇)
1/11[20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_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最新4篇)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20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_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最新4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第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书和电影并不少见,它们或锋利或残忍,或血腥或压抑。这一本记录二战时期犹太人真实处境的13岁少女的日记中,并无一处暴力杀戮的幅,看后却叫人泪盈眼眶,绝望到心底里去。这些被少女默默记录下的文字,无声地抗议着人类因野心膨胀而引发的战争恶行,用战争所带来的无法修复的毁灭警示你我。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少女,在父母的庇佑下平安健康地成长。就像你我都经历过的花样年华,上学、聚会、玩耍……然而从某一天开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当你我依然放肆地挥霍青春时,命运却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的人生因此冲出轨道,滑向未知,而这一切仅仅因为她是犹太人。在那个时代,数不尽的犹太人在街上、家中被逮捕。孩子放学回家发现父母不在了,父母回家发现孩子不在了……希特2/11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让所有犹太人惶惶不安。她同父母、姐姐、陌生人隐居在公司大楼里一个暗无天日的秘密小屋中。为了躲避惨绝人寰的种族杀戮,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存,一个没憋住的喷嚏都会出卖他们,招致厄运。安妮甚至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子,就开始了看不见尽头的躲藏生涯。然而13岁的安妮,正是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那个最有想法、最渴求表达、最需要阳光和自由的年纪,一切都成了奢侈。5个成年人、3个青少年,共同在一个缺少氧气的小屋里生存。刚搬进小屋时,故事的基调虽不至于欢快,但每一天的生活还算新鲜有趣。那台可以收听bbc的收音机、节假日梅普的小礼物都带来了惊喜,饭桌上每一个人都有趣事可以分享。然而,随着屋外战况愈加严重,屋内的枯燥和压抑磨蚀了每个人的脾气,由最初的礼貌、客气、忍让变为了自私、争吵。再后来,那块稍大一点的黄油给了谁,谁的饭菜吃得最多,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斤斤计较。而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无法想象生活在这样毫无新意却又提心吊胆的日子里会是怎样的感受。青春期的安妮的真诚和敢于表达在屋子里其他人的眼中成了任性和喋喋不休。她苦于无人理解,同时好奇自己身体的变化。她渴望父亲更多的爱,不满于母亲的苛责。我看着她,就好像看着过去的自己。有些时候我会因为安妮对待母亲的方式感到心酸又愧疚,因为我也曾用刻薄的言语回击爱我的人,用冷漠和拒绝来逃避他们的亲近,忽视了关爱。值得庆幸的是,3/11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弥补青春期的叛逆,因为我们有机会成长、蜕变,而后得以理解亲人的爱并回报他们。然而可怜的安妮,却永远停在了那个阶段。在秘密小屋躲藏了近两年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战争结束的胜利曙光。盟国开始反击了。然而命运再一次视安妮的祈祷于不顾,他们被告发了。对受难者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在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罹难,就如正盼着孙儿出生的祖母,却在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前骤然离世。安妮曾说,我不愿像妈妈和其他女人一样,嫁人生子,然后被忘记,我想要名垂千古。这是整日记唯一让我稍感欣慰的地方。因为她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出色,不仅名垂千古,更是感化了千千万万人,我们将永远铭记战争的痛苦,珍惜和平。《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第二篇】很久以前就看过《安妮日记》的简介,以为是一部批判法西斯主义,反应二战时德军占领区人民的艰苦生活。这次认真地看了一遍,只是觉得真实,不像是以往电影的浮夸,就像一个小妹妹。翻过一页页书,一个女孩子就在眼前长大,心思越来越细腻,就是一个散发光彩的姑娘,但在黝黑的背景下,却渐渐暗淡下去了。“总有一天,可怕的战争会结束,到那时,我们又会变成人,而不只是犹太人。”但战争里不会有人能够逃避,犹太人是不幸的,但就算是那些善良的荷兰人,他们的生活也是异常4/11艰辛。战争之下,不会有胜利者,无论是最终取得胜利的盟军,还是挑起战争的法西斯,所有人都失去了太多太多。由于看的是b版的《安妮日记》,是最全的一版,不单单是反应当时法西斯的残暴,还有安妮很多内心的独白,一个女孩的成长。整个人物就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安妮给自己的日记取名“吉蒂”,她把这个日记当作她真正的倾听者,而非以前交往的朋友。她把内心的秘密都告诉了吉蒂,而把自己隐藏在幼稚的外表下。在成长中,她想把内心的好安妮展现给大家,但是安妮固化在大家心中的淘气的坏安妮形象不易改变。在日记里,可以看出安妮思想的改变,人只有在面对自己和记录自己时才可能反省,日记中安妮在长大,而记日记的过程也是她成长的过程。在日记里,有许多对人生的思考,考虑时局,思索未来。“我希望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说起这战争的苦难,几个钟头也写不完,但我越写,自己只会越痛苦。我们只有等,尽量平静地等,等这一切结束。犹太人和_一样在等,整个世界都在等,而且很多人是在等死。”若能在晚上看看窗外的景象也会使内心宁静,“大自然使我觉得谦卑”。每日生活在恐惧中,但是“把密室变成一个’忧室’又有什么意义呢?”,安妮带着勇气面对任何打击,她写下《密室简介与指南》,这是密室里的快乐,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在现在看来,安妮与迪塞尔的争执:一个桌子两个下午的使用权也许十分好笑,但是当每个人的空间都十分有限时,却5/11也是事实,被人说成“坏小孩”,无奈的泪娃娃。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恶化,大家都已经似乎忘记了微笑。高尚?礼让?这些品质也许只有在增量社会才会有出路吧。一个“我”站在身边看着“我”做事,不断地评价,没完没了的反思。就像在监狱中,无聊,找事做,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中一样找事做。许多的函授课程,外文书籍,家务,当然还有带来希望的收音机。作为战争中躲藏起来的幸运儿,他们是不幸中的万幸。当广播里传来“d日“的消息,我也为安妮感到高兴,虽然在看完《艾森豪威尔:一个士兵的一生》后得知“d日”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而非结束。在吉蒂看来,这个朋友的一点点变化还是很有趣的。从一个生活富裕的小女孩到困窘的心思复杂的女生。每一份烦恼,成长的烦呐,种种妥协,与父母关系的恶化,和姐姐关系的紧张,对彼得的简单的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安妮就是一个叛逆的女生,吉蒂见证了这个青春期女生的心理变化,成长着,更加独立。走过童年,走向青春的感伤,回忆往昔,成熟的心智。独处使人反思,思考内心的成长,然后便是成长。安妮在死亡和恐惧面前寻找内心的慰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只是在她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这个本该有着绚丽未来的姑娘在炮火硝烟中失去了光泽……“现在我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勇气与幸福,以及对未来充6/11满希望。”《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第三篇】在暑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才知道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7/11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用她天生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美好的时期。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1日记,更多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一切是乐观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东西支撑着她,爸爸,妈妈,姐姐。和那个16岁的,她喜欢的男生……她永远有那么一点期待,也许战争结束了,她又可以上学,又可以看见他,又可以开心的,开心的干好多的事情……8/11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第四篇】“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寂静的夜晚,读完《安妮日记》的最后一个字,耳边萦绕的是安妮清脆而坚定的声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是安妮依然想“活下去”。事实上,她做到了。虽然她在15岁的花季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借助她的《安妮日记》,她永远地活着,永远亮丽,如初绽的花。《安妮日记》是安妮q弗兰克用生命完成的杰作。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密室里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好说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9/11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一切似乎都那么黯淡无光。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挣扎……她用天生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难忘的生活。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1日记,更多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这是多么坚强的安妮,多么乐观的安妮,是坚强和乐观支撑着安妮度过了艰难的密室生活,是坚强和乐观成就了《安妮日记》。是的,“生活予我以痛,我以微笑吻之。”只有乐观才可以让一个遭遇不幸的人,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别样的精彩。我想起了小区楼下一对修鞋的老夫妻。听说,那对老夫妻在我还没出生前就在那里摆摊修鞋了,他们又聋又哑,但修鞋的手艺很好,为人又和善,因此,生意很是红火。一天,妈妈的一双高跟鞋鞋底坏了,我奉命去帮妈妈修鞋,说实话,之前我从没对那个小摊多看一眼呢。来到小摊前,老爷爷、老奶奶不约而同给我一个灿烂的笑脸,我不禁也向他们甜甜地笑了一下。我把鞋递给老奶奶,指指坏了的鞋底,奶奶会心地一笑,点点头,从琳琅满目的盒子里翻出一个土黄色橡胶鞋底,比划了几下,抬起头,笑着,那目光似乎在询问:“姑娘,这个
本文标题:[200字]《安妮日记》读后感_安妮日记读后感50字(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1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