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14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好文供参考!2/14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好文供参考!3/14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3、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4、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好文供参考!4/14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二篇】好文供参考!5/14一、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重要战略的好课例。二、学生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四起。但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历史知识欠缺,对于史料的分析能力不强,无法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进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通过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商鞅变法好文供参考!6/14难点:理解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或影视资源。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收集资料。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奴隶主的烦恼”: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让我开垦的私田增多,我成了一个大地主,但是,我的私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这可怎么办?教师指出奴隶主的烦恼仅仅是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让学生快速把握本课的主线——“社会变化”。(二)师生互动环节一:看七雄并立,评战国风云1.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1)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哪里?(3)战国时期主要战役有哪些?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好文供参考!7/14关故事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诸侯国形式”、“变化”、“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去读图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找出史料与问题的相关点,由问思答。2.材料解析:“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唐朝·胡曾《咏史诗·流沙》(1)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2)当时的人们对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设计意图面对文言文材料首先从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材料的意思,从材料“七雄”引导学生从战国战争的角度去解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珍爱和平。环节二:求富国强兵,行商鞅之法1.再次结合问题情景“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教师可以结合结构示意图进一步讲解。设计意图利用问题情景可以使历史变的鲜活,而结构示意图,让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易于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2.让学生朗读教材中商鞅变法的内容,整体感知商鞅变法,教师深度解析变法内容的巨大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但是影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深度解析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确立了好文供参考!8/14新的制度,突破教学难点。3.小组交流:《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1.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商鞅变法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评价变法成败的标准,让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环节三:除岷江水患,叹李冰之智1.结合视频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概况。设计意图视频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构成及作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意义。2.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都江堰现今社会价值。设计意图认识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三)随堂练习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商鞅变法给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好文供参考!9/14方法指导:1.引导学生把握好史料的人物“商君”,时间“战国”,相应措施“法令”,具体做法“公平无私”、“赏罚分明”,进而去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是文言文材料就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掌握一定的分析史料的方法。2.教师提示学生制约变法的成功与否的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分析的全面。3.依据问题限定词“经济发展”“启示”,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是商鞅变法的作用给国家发展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八、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做到了知识前后联系,按“社会变化”这一条主线贯穿始终。2.对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时候,教给了学生客观的历史的评价标准。3.能够结合相应试题去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二)不足之处:1.对于一些历史专业术语解释不到位,如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等。2.对于历史知识的拓展还不够,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典故:“立木为信”。好文供参考!10/14(三)改进措施:1.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分成具体小组,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准备好相关资料。2.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补充相关史料,比如补充商鞅变法变法措施的相关史实,通过了解原始史料降低学生理解商鞅变法影响的难度。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案【第三篇】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好文供参考!11/14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的特殊之处?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四篇】[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好文供参考!12/14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好文供参考!13/14[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好文供参考!14/14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7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