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
好文供参考!1/16初三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三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三历史上册教案【第一篇】戊戌变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分析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好文供参考!2/16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思想意识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好文供参考!3/16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公车上书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百日维新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组织政治团体“强国会”,上书光绪帝等)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然后讨论回答:A.怎样改革政府机构?为什么没有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等措施?好文供参考!4/16B.在开办企业和新式学校方面有什么措施?能起多大的作用?C.在思想文化和国防军事方面有什么措施?引起哪些变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这些法令对顽固派作了重大让步,说明维新派没有实权,显得十分软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顽固派虽然掌握实权,势力强大,但他们毕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趋势,不得不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管理,不得不同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不得不放松舆论控制,准许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等等。)3、请出几位组学生,根据30页第2段“阅读文字”和32页“自由阅读卡”的内容,表演康有为与荣禄在总理衙门的那一场对话以及康有为与自己女儿的对话。(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调控课堂纪律和氛围)4、想一想,当时社会上哪些人赞成维新变法?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造成什么后果?(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因此,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5、根据32页“活动与探究”: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清政府中阻挠维新变法的顽固派)他们为什么觉得好文供参考!5/16“无力回天”?(实权掌握在顽固派手里)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他愿意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品格高尚)6、根据31页“动脑筋”:你同意谁说的意见?为什么?(赋于学生人格多元化的选择权,允许他们自圆其说。但是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设问:他的献身精神对后人有什么激励作用吗?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脱逃后,有没有继续斗争?由此对学生进行正面导向)7、有人说:“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如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亮出你的理由。(让学生讨论,不必统一答案。如果得不出结论也无妨,可以介绍123页的《附录》给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1、为什么戊戌变法又叫做“百日维新”?(变法法令的颁布,从1898年6月到9月,前后只经历了103天就被顽固派扼杀了,所以叫“百日维新”。实际上,维新变法运动从1895年“公车上书”就开始了。)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38页选择题:应选B(1895年——《马关条约》引发“公车上书”)提醒学生预习第8课《辛亥革命》好文供参考!6/16初三上册历史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好文供参考!7/16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材料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提示:逃往城市。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好文供参考!8/16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专事商好文供参考!9/16业和贸易。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4、问题思考: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提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初三上册历史教案【第三篇】学习目标: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2。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3。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好文供参考!10/164。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学习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好文供参考!11/167.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3、老师的问题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三)拓展延伸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四)系统总结好文供参考!12/16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时间:(1)东罗马帝国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2)特点:(2)6世纪后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3)斗争:(3)15世纪中期(4)发展:(五)巩固训练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A.法兰克王国B.法兰西王国C.拜占廷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C.大化改新以前D.大化改新以后3.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1世纪C.1世纪D
本文标题:初三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67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