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宋代杂税知多少(二)
1宋代杂税知多少(二)曲引钱:中国旧时酒税的一种。《宋史·食货志》上:“湖南有土户钱、……醋息钱、曲引钱,名色不一。”差役:中国旧时政府强制征调的直接供官府驱使的徭役。唐有色役,宋有职役,明有里甲、均徭、杂泛等役。宋王安石执政时曾行免役法,改差役为雇役。以后又恢复。明行一条鞭法后,差役渐改为雇役。旧时官府所用胥吏以下的征收钱粮、缉拿盗贼、拘禁罪犯以及担任其他杂务的人员,亦称差役或衙役。职役:唐宋元各代官府征派民户充当官差的徭役。唐大中九年(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宋职役主要限于上等户,其任务是做地方下级公吏,供州县驱遣,管官物,督赋税,捕盗贼等。可分四类:供应官物的,如衙前;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追捕盗贼的,如耆老、弓手、壮丁等;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负责州县各类杂务的,如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县州杂职、虞侯等。其中衙前、里正负担最重。王安石执政时推行免役法,职役改为雇役。但司马党执政后又恢复差役。元时,职役项目有站户、匠户、看手、主首、里正等。衙前:宋职役之一。《宋史·食货志·役法》:“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衙前起源于唐代,彼时禁军及蕃镇军中,有衙前军与衙内军,但并非职役。到了宋代,衙前才成为一种职役。宋初无定制。仁宗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衙前是负担最重的差役,承役者不但要职掌官物看管、押运和供应,而且要负官物短缺、损害的赔偿,往往导致倾家荡产。为了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熙宁四年(1071年)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募充。行户祗应:唐宋城市工商行业供应官府物料人工的差科负担。唐末开始实行,官府除向工商行业征收商税外,还勒派所需物料人工,称“行户祗应”。宋时盛行,成为工商行户的苦役。熙宁六年(1073年)东京肉行行首要求出钱免除供肉负担,所出之钱称为“免行钱”或“免行役钱”。此各行业普遍实行。免行钱:亦称“免行役钱”。宋时城市工商业户向官府缴纳的代役钱。见“行户祗应”。2宋代杂税知多少(三)免役钱:宋行免役法时,当役人户照等第缴纳的代役钱。宋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推行免役法,废除以前照户等轮流当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府出钱募人应役,募役费由以前当役人户负担。当役人户向官府纳钱后,可以免役,故称所纳之钱为免役钱。免役钱以户为单位征收。熙宁四年(1071年)规定畿内乡户照资产多少分成五等,每年在夏秋两季按等第向官府纳钱;在两县有产业的,上等户在各县分缴,中等户并在一县缴纳。京畿试行取得成效后,乃在全国普通施行。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当政,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法。但免役钱仍部分征收。助役钱:宋行免役法时,向原享受免役特权的人户征收的补助雇役经费的钱。宋原规定坊郭等第户、女户、单丁户(或未成丁户)、寺观与品官户等均不应役。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行免税法,凡当役人户,分五等出钱,募人充役。对原享受免役人户规定出钱助役,照应役乡户的免役钱减斗输纳。征收的目的在于补助雇役经费,故称为助役钱。宽剩钱:亦称“免役宽剩钱”。宋行免役法时在新收免役钱和助役钱外增收的钱。熙宁四年(1071年)规定,按免役钱与助役钱总额加征20%,准备在水旱年份不收役钱时使用。实际上州县往往多收,且常移作别用。免夫钱:宋向应服夫役的民丁征收的代役钱。宋规定百姓须服夫役。夫役为临时性无偿征调。如为战争运粮草、为防汛修河道等。一般是对地方事业的无偿差遣,多从事河川修防等事业。时间一般在农闲的春季,称调春夫。在赶急时征集,称调急夫。熙宁四年(1071年)行免役法后,夫役也改行雇役制。应役者可以出钱免役,所纳之钱称免夫钱。但制度较灵活,愿充役者充役,愿纳钱者纳钱免役。大观年间(1107-1110年)始定为永制,每人二十贯。宣和七年(1119年)废止。义役:宋代役法的一种。应役户进行互助代役的一种方式。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处州松阳县(今浙江遂昌)民户首创。以一乡或一都为单位,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充应役费用。出田多少,贫富有别。义役本为民户自行解决徭役负担的办法,但经官府推行后,被豪强把持,小户多受3欺压。元行助役法,泰定时(1324-1327年)规定有田一顷以上者出助役田若干,以其田租收入充助役之费。
本文标题:宋代杂税知多少(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