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帮助残疾人的个人事迹(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帮助残疾人的个人事迹(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帮助残疾人的个人事迹(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帮助残疾人的个人事迹【第一篇】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xx,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xx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xx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到残联后,阙xx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参考资料,少熬夜!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xx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xx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xx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多年来,阙xx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阙xx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xx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xx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参考资料,少熬夜!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xx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xx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20xx年9月8日原省长柴松岳、副省长章猛进来松阳调研时评价说:松阳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政府重视,政策到位,工作扎实,措施有力,抓得有声有色。残疾人富了,阙xx为此感到欣慰。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为了松阳的残疾人能脱贫致富,阙xx耗费了大量心血,赢得了残疾人的信任和拥护。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肩负的重任是艰巨的,阙xx干劲还是很足,脚步仍很稳健。他信言:为了残疾人能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博爱的胸怀、诚挚的爱心,相信松阳残疾人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有日可待的。帮助残疾人的事迹【第二篇】鸡东县残疾人,xxx,1975年出生,大专学历,多年来从事个体经营工作,后成立鸡东县亲草根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他是一个能吃苦并且思想积极上进的人,在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不忘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由于自己的双手有残疾,深深体会他们的疾苦,所以经常为他们解决工作和温饱问题,帮助3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目标,通过网络带货方式帮助残疾人家庭创造收入。20xx年初xxx组建了鸡东县公益助残服务队,并担任服务队队长,团队内的志愿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截止到现在团队已经发展壮大到近400人。团队以“扶危助残,用爱心传递正能量,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提升参与者的幸福指数”为宗旨一直在回报着身边的人。为更多的贫困残疾人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鸡东县公益助残从成立到现在,xxx带领团队共走访残疾家庭300余次,慰问残疾家庭150多家300多人,送去慰问金及生活用品近3万元。为筹集更多的资金和物资,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xxx带领服务队在20xx年5月14日全国助残日的前一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义演义卖活动,这也是鸡东县前所未有的,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县各有关部门,40余家爱心企业、个体。教师、学生、各界爱心人士共20xx多人参加义演义卖活动,募得善款、物资折合人民币共7万余元。之后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团队都会搞一些活动,扩大和宣传爱心团队。团队被黑龙江文明办评为《优秀服务项目》等,xxx个人被鸡西工商业联合会和鸡西统战部评为20xx-20xx年《光彩事业先进个人》、20xx被鸡西文明办评为《鸡西市优秀志愿者》、《鸡西好人》,20xx年被黑龙江文明办评为《龙江好人》等荣誉称号。参考资料,少熬夜!帮助残疾人的个人事迹【第三篇】小洁怀着对特殊幼儿的关爱,选择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特殊教育,研究生毕业后坚定的选择到一线从事特殊幼儿教育和康复工作,从工作到现在,大部分中重度幼儿特殊幼儿从入学时不会生活自理、没有语言到能够去普通学校正常学习。所参与的“学前特殊幼儿日常生活技能研究”等成果多次荣获省市成果奖并在相关公开刊物《现代特殊教育》发表。她用爱和专业为特殊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领航,为一个个特殊幼儿的家庭带来希望。爱与坚守,不忘初心面对中重度幼儿的大小便问题、饮食、穿衣等问题,她没有退缩,善于分析思考,耐心教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特殊幼儿主动如厕、吃饭等问题,并积极参与课题“日常生活技能研究”为特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康复和特殊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了支持。面对有攻击性行为问题的中重度幼儿,她没有惧怕,目前还可以看到她的手部、手臂还留有被不懂如何表达的中重度幼儿掐伤的痕迹,她笑着称之为“爱的痕迹”,因为她明白那是中重度幼儿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只是不太恰当而已。当然,对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她会严格要求,中重度幼儿也会乖乖的遵守执行,执行背后可以看出是因为信任,因为理解。她平时认真收集数据记录分析,读懂特殊幼儿每个行为背后的功能,耐心分析找出解决情绪行为问题的方法,研究出和中重度幼儿沟通的途径,为其打开走出自己世界的一扇大门,同时也帮助特殊幼儿家长找到和特殊幼儿恰当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她相信第100次的坚持总会花开,课余时间总会看到她和特殊幼儿们一起玩耍的身影,玩耍的过程中她将自己的专业和中重度幼儿的康复结合起来,只要中重度幼儿一个口型、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她都能读懂每个特殊幼儿。此外小洁还坚持记录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她的日记中有一个故事关于中午值班的。故事,那天她身体不舒服又加上工作的压力,她流下了眼泪,而这一幕恰好被班上一个没有睡觉的孤独症小朋友看到,而这位幼儿平时没有主动性语言,经常只听到他重复性的鹦鹉学舌,他看到闫洁说了一句:“闫老师哭了。”这是第一次听到主动性的语言竟然是对她的情绪的认识,她说:“带过的自闭症孩子每一个都像一个精灵,总是给她带来无限的惊喜”更多的是孩子们从无语言到有语言,从不能自理到自理自立,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正是这种无限的惊喜带给她无限前进的动力。为了孩子们再苦再累,她也坚持!还记得有一位自闭症孩子,三岁之前无语言,行为问题严重,哭闹、倒地板,三岁之后由妈妈一人带着她,每天穿梭在各个机构的训练,已让孩子的母亲精疲力尽,和这位母亲沟通过程中,闫洁切身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压力和无奈,同时也看到了母亲身上的力量和坚持。作为专业人员,闫洁深刻了解到家庭康复在孩子成长时期的关键作用。闫洁开始探索家庭康复支参考资料,少熬夜!持的方法和策略。她坚持每天为孩子做个训,同时将方法传授给母亲,并将方法整理成册,便于母亲在家参考练习,且在周末或晚上通过视频、音频等对家庭中的康复进行指导解惑。此外,利用周末时间进入家庭评估家里的环境,了解康复进展,将康复内容泛化生活。义务为孩子提供支持顺利融入普通教育系统,进入小学期前沟通期末的辅导等,这样一做就是三年,目前这位幼儿已是一位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小学生。在和这位孩子相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是有一次她上完个训课,布置完作业,孩子偶然的说了句:“妈妈,看我画了几个气球?”孩子立马看了看闫老师,然后发现自己错了,就自己偷偷笑了笑,然后就立马改口:“闫妈妈”虽然她不止一次的被误喊为妈妈,当时她还没有结婚,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当时“闫妈妈”这个称呼她是第一次听到,但是很感动,原来在孩子心中还有一位“闫妈妈”,她曾说:“看着孩子从原来发脾气到现在可以控制情绪,从原来的不守规则到现在能和小朋友一起做操排队,从原来到处乱跑到现在可以坐在位子上并能举手回答问题,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是她感到最幸福的时刻。潜心实践,精准康复她积极参与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康复评估、训练,探索实验班集体课的模式。在评估方面:为较为全面了解每位
本文标题:帮助残疾人的个人事迹(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7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