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24《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一、教材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1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生命的赞歌”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⑵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设计依据: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利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文章的能力,培好文供参考!2/24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预习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设计依据: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建立以生为本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⑵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设计依据:培养学生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三、教学重难点1.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把握主题。2.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四、教法学法(一)教法1.学案导学法。先让学生动起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学而教。2.启发诱导法。使学生能自主探讨问题,体现“以诱达思,合作探究”的原则。3.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好文供参考!3/24(二)学法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相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良好合作、勤于动手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1.课前预习,课后拓展。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根据预习明白课堂流程,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拓展,迁移延伸,从而使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2.课堂深入研读课文,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提高自身思辨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理解鉴赏。以尊重学生为原则,积极贯彻新教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强意识。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2011年小悦悦事件视频,给学生以震撼,再加上激情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共鸣。(直观演示法)(5分钟)2、了解小说情节(10分钟):预习中完成学案中表格内容,理清故事发生的四天里琼珊与贝尔曼的行为,进而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情节(注意主要人物及“最后的常春藤叶”)设计依据:采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阅好文供参考!4/24读文本,让学生参与其中,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教法:学案教学法学法:课前预习、深入研读)3、分析人物形象——贝尔曼(18分钟)找出文中有关贝尔曼的几次描写并分析设计依据:首先,基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文的实践中教和学”的认识,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领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其次,多种朗读方法,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教法:启发诱导法学法:多方式阅读、合作探究)4、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把握主题(10分钟)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精神支点贝尔曼绝笔、杰作小人物之间的深厚的友谊人间的真情真爱、人性之美的闪光设计依据:学生对叶子的内涵理解正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让学生准确理解叶子作为精神支点的重要作用,把握环境描写与主旨的关系,理解底层小人物之间的真情,学习老贝尔曼珍爱他人生命的高尚品德,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莉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突出“生命的赞歌”主题。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三维目标相融合,实现语文课堂功能的升华。(教法:启发诱导学法:速读、再读、探究)好文供参考!5/245、拓展延伸,作业巩固。(课后)老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叶子的?发挥你的想像,写200字左右的场面描写。设计依据:给学生自由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来想象、补写并交流,加深学生对老贝尔曼这个形象的理解,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让学生读写思用相结合,打通课堂内外,通过引申阅读及作业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6、课堂小结,情感共鸣。(2分钟)爱是这个世界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守望,共同的期盼,共同的血液。爱的伟大,人性的光辉,随着这篇永不凋零的藤叶将永远在世人心中熠熠生辉。设计依据:交流心得,情感升华。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贝尔曼人苏艾琼珊医生第二课时1、“画叶情节”展示2、探讨欧·亨利式结局过程内容时间教法学法目标达成一导入5直观演示二情节10学案教学预习检查、研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人物18启发诱导多方式阅读、合作探究三维目标四主题10启发诱导速读、再读、探究情感五作业课后点拨练习知识、情感好文供参考!6/24六小结2概括情感七、总结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以尊重学生为原则,积极贯彻新教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强意识。教学内容分析: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主人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引申阅读及作业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学目标分析: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把握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一)、知识与能力:1、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好文供参考!7/24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二)、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好文供参考!8/242复述故事情节。3、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蹑手蹑脚纳闷邪恶二、课堂教学(一)导语设计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呢?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长河,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使我们之外的生存涌入我们的生存,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二)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好文供参考!9/24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三)整体感知:1、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2、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明确: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整个故事发生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在四天里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好文供参考!10/24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四)文本研读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3、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200字左右,开篇如下)。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老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也4、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好文供参考!11/24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5、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底下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曲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都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以外,几年来都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肚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他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2)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好文供参考!12/24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3)“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的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明确: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
本文标题:《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8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