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别挤啦 教案【汇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2别挤啦教案【汇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别挤啦教案【汇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别挤啦【第一篇】《别挤啦》是英国作家狄更斯所作的一首给人以心灵教化的诗歌,他通过对人思想感情上“别挤”和严防把美好心灵挤走两方面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向往人间的美好,追求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取的方法是自读感悟,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开放式的教学。这与教学《黑孩子罗伯特》刚好相反。《黑孩子罗伯特》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抓住要点,就要让学生把长的课文读短。而《别挤啦》这一课篇幅很短,我就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学生将短的课文读长,比如“挤”这个字的具体含义有哪些,“人间的一切”指什么,我们曾经有哪些行为让别人“受到压抑”,有哪些“丑恶偷偷潜入你的心里”等与诗歌内容相应的问题,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学生很感兴趣,并且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思想,真正纯洁了学生心灵,让学生好文供参考!2/12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同时教会了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别挤啦【第二篇】一、导入点题:1、板书“挤”,请学生急速读三次。2、这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现象?3、你真想呼吁什么?相机板书课题。二、学习内容(一)学习第一小节内容1、出示诗句:“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2、学生反复读。3、理解“我”、“你”。4、出示诗“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5、那大门怎样的呢?有什么自由呢?请完成下面的填空。“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这里没有之分,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6、出示句子,“你可以尽情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7、学生反复读。8、“我要尽情追求,我在追求()。”好文供参考!3/129、当我们尽情地追求,享受这无尽的快乐,如果别人的追求伤害了你,你快乐吗?或你们追求也伤害了别人,别人又还会快乐吗?10、出示句子“只要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压抑”11、具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如何的呢?“当我时,我应当()。”12、小结。1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二)学习第二小节1、下课时,你为了争取时间,在饮水机前那长长的队伍中,你挤出了自己的位置,但同时也挤走了你自己的文明,也挤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我们不要再挤了,这样下去会挤走什么?2、自由读第二小节。3、会挤走什么?4、我们要留住这一切,我们该怎么做呢?怎样才会问心无愧呢?5、面对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你问心无愧吗?将第二节诗的“你”换在“我”,读这一小节。6、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问心无愧,那就不挤了,狄更斯的希望就实现了。7、我们以“不挤啦”为题仿写第二节诗,表达出你的希好文供参考!4/12望。(三)小结全诗。三、板书别挤啦容纳自由追求别挤啦不挤啦善良问心无愧别挤啦【第三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诵读时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2、能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3、使学生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重难点:体会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挤”,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自经历过的“挤”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二、初步感知1、你对狄更斯了解多少?好文供参考!5/122、狄更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课前资料介绍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作者《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狄更斯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剥削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的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理,有良知。3、自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严峻(jun)问心无愧(kui)4、指名分节读这道诗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不回答)三、精读课文,品味诗意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联系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2、重点指导:a.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师:在生活中有没有人在尽情追求人间最好的一切时却使好文供参考!6/12别人受到压抑的呢?这句诗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什么?(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感情受到压抑。)齐读第一句“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师:世界能容纳我和你的什么?(思想、行为和心灵上的“挤”)“你”指的是谁?“挤”又指的什么?b.“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师:你们平时这样做过了吗?结合你们自己的经历来说说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指名读,齐读这几句诗)师: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齐读第二节)四、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书上,同学之间交流)五、背诵这首诗六、拓展好文供参考!7/12臧克家《有的人》听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再结全课文谈自己的感受:我们应做怎样的人?七、作业1、背诵这首诗2、回想自己或家人有没有“挤”的行为,写1篇日记。评语:一、把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海洋这首诗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如何让学生更快的融进诗歌里呢?教学设计中有很多这样的片段,如:“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师:在生活中有没有人在尽情追求人间最好的一切时却使别人受到压抑的呢?这句诗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什么?教师紧扣文本语言,把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海洋,在不经意中让学生怦然心动,使文中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生长。二、在广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设计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读臧克家《有的人》,听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再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我们应做怎样的人?这种拓展不再是“由内及外”、“由此及彼”的单向延伸,而是多维度、高效度的立体推进。好文供参考!8/12别挤啦【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生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3、思想德育目标: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难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和问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情景教具)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让大家看一个短片,看过之后,看谁能用最简单的话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好文供参考!9/12(播放),谁能说一下,在这段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挤”)(板书“挤”)在我们的生活中,“挤”是时刻存在着的,那么有谁能说一说,你都见到哪些“挤”的现象呢?(生自由回答,各抒己见),听了这么多同学的诉说,你觉得“挤”好不好?(不好)那它是道德的行为吗?(不是)那谁来总结一下“挤”是怎样一个行为呢?(不好,不道德的行为)当你在你的身边看到“挤”的现象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要挤,别挤啦)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挤”是不道德的行为,那么想一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题目这三个字呢?(愤怒,规劝大声的读)那好就用你想的语气来齐读课题(齐读)。二、交流资料,感知课文1、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雾都孤儿》等。创作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学习本文要结合作者所好文供参考!10/12生活的时代背景,明确其写作用意。2、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教育人们追求真、善、美)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呼吁人们要宽容、善良、真诚、善待他人)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一)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1、“你,不要挤……”中的“你”指的是谁?(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在当时的环境下指的是什么人?(统治阶级、资本家、所有剥削者)2、“挤”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挤指所有不道德的行为。)“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有什么含义?(思想上的追求,精神上的需要)3、诗中“世界那么大”的“世界”指什么?(人的内心世界)好文供参考!11/124、第三句“你可以尽情的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中追求的是什么?(个人想要的自由、利益及一切美好的理想)读:“你可以尽情的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注意重音和停顿)5、如何理解“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小组交流讨论。(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小结:第一节诗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朗读的时候应该胸怀是宽广的、宽容的,语气是告诫。)(二)1、在第二小节中“丑恶”有什么深刻含义?(丑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猜测、妒嫉等不良心理、丑恶心态。)诗中作者写到“不要把善良从内心深处挤走”,那么应该把什么挤走呢?又应该留下些什么呢?(应该弘扬宽容、友善,摒弃自私与丑恶)同时作者让我们认识到除了有思想和行为上的“挤”之外,还有“心灵上的挤”。告诉我们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做事有了准则、规则,心中有了道德,人们才会心安理得,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天地。好文供参考!12/12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问心无愧”?仿写填空:我们应该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才会问心无愧;我们应该给好事以,才会;3、世界那么大,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还要一再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照应开头和题目,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融入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净化。朗读时注意突出“应有,严峻,问心无愧,千万”等重点的词,语气加重,速度稍慢。让人觉得像是劝诫又像忠告。朗读时应该是严肃的、有力的。小结:第二节诗告诫我们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四、概括中心,总结课文:作者通过本诗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师生共同归纳)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启发人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
本文标题:别挤啦 教案【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9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