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关于调研报告(5篇)
关于调研报告(5篇)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经常会使用到报告,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什么样的报告算得上是比较高质量的?如果您对于“关于调研报告(5篇)”有所疑惑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会为您解答,希望您能将此文加入您的收藏夹中!关于调研报告篇【第一篇】白酒,有着浓厚的人文底蕴和迥异的风格,包装是酒的载体,在白酒包装的发展史上,包装从过去单纯地起保护酒的作用发展到人为地附加了精神因素再到今天以文化引导消费这一过程,总是随着酒文化的产生而产生,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审美趋势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换句话说,白酒包装的任何形式都是为其内容服务的,而内容的变化反过来又会促使形式的变化。现代的白酒包装就可根据不同时期的传统艺术来体现白酒历史。可以说,古代艺术成就了白酒文化,而现代人用艺术体现了白酒的品质。包装除了有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外还应有促销的作用,目的就是创造商品的附加价值,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观念及作为,树立商品品牌,并取得营销战略的胜利。现代白酒包装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前进中也仍然存在一些苦难和问题。就此本人进行了一番调查总结,具体情况如下:一、调查目的了解市场上中国白酒包装的一般情况,掌握白酒包装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知识分析中国白酒包装存在的问题。二、调查对象及相关情况调查对象:市场上的中国白酒包装相关情况:市场上的白酒种类繁多,可以说是淋囊满目,产业竞争十分激烈。由此白酒的包装也是各式各样,争相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资料调查法,通过上网和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向同学了解相关知识,询问他们的见解并加以整合,最终统计了解白酒包装状况。四、调查时间20xx-11-01---20xx-11-09五、调查内容1、主要了解白酒包装的材料。其中包括容器材料和外层包装材料。2、白酒包装外形的设计,包括色调、图案、酒名以及其涉及的文化元素等。3、白酒包装在保护产品、方便运输等方面的努力。六、调查结果1、从白酒的容器来看,从古至今白酒的包装都离不开陶瓷、玻璃、泥瓦罐等。它们占据包装材料中的绝大多数,只有少数采用复合材料或其他材料。2、在外层包装材料来看,主要是采用复合材料,也有少部分采用木制外包装或其他包装。有的甚至没有外包装,直接在容器上贴上标签、产品说明等。3、就外层包装颜色而言,我国酒产品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这主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有关。红色代表着喜气、祥和等而黄色自古以来就是权贵的象征。4、外层包装上应刷的图案大多体现出中国的古典文化元素。比如西风酒印的是凤凰的剪纸图案,同时体现了我国的剪纸文化和古典元素中的凤凰;楚水缘酒印有古典的山水画也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古代文化。其他常见图案还有祥云图、古代瓷器、铜钱等。5、经过仔细的体会,白酒的酒名也绝大多数具有深刻的内涵。如西凤酒、楚水缘、关公酿、玉林泉、金樽、国台等。其中各自包含着地方特色、古文化、酒的特质、身份象征等。6、打开外层包装,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白酒产品其在包装中的位置都是被固定死的,不会发生位移。这是基于白酒容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这样就保障了产品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安全。七、调查体会酒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产物和标志之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踌就了源远流长的酒文明史,直至今日它都影响着我国的传统文化,那伴随着酒的产生也相应的有了酒包装,有人这样形容酒瓶“酒瓶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厚重的书、凝固的音乐、含情的……”,这足见酒瓶文化已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成为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调查结果看,从包装的图案到酒名的制定以及白酒外层包装的颜色等都可以说明我国的白酒包装是很重视白酒文化和我国的物质文明的。从这一点来看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更想提的是我国白酒包装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一)白酒的容器以玻璃、瓷器、泥瓦罐为主,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不耐撞击易破碎;其次是携带不方便,主要是外形体积大仅仅几瓶就占据了很大空间,这也造成了其储存和运输成本的提高;再者是酒瓶价格较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大量使用塑料瓶装白酒,以解决易破碎问题。或者采用复合软包装袋这样便于携带,不易破碎更加方便储存和运输,降低储存和运输成本,同时还能降低包装容器的成本。(二)外包装的颜色。现在市场上主要以红黄伟主要色调,这样使我国的白酒为包装的颜色显得略为单一。我觉得开发商们可以大胆尝试,设计出其他颜色的外包装,使之能够在白酒中眼前一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可以引起消费者的视觉注意,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注意,达到促进销售的效果,达到抢占市场的效果。(三)调查中显示,产商们在设计外包装时考虑到了文化元素、观赏性等使得外包装还比较美观,但对于包装的德实用性和收藏性却很少涉及。从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厂商们在设计包装时还应考虑包装是否贴进消费者,是否能被老百姓接受;有没有收藏价值,有没有利用价值等。例如:现在就有一款新品是布袋装的,设计的布料、尺寸、图案都是经过细致调研的,新品的价位并不高,酒后布袋是可以持续利用的,而且有很美观。我想这样包装,也许老百姓是比较喜欢的。这样也能使产品在销售上取得一定的突破,何乐而不为呢?(四)白酒的包装除了宣传和美化作用外,还应有保护商品的功能。这里提及的保护功能不只是指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不受损害,还重点指不被假冒。在现实生活中,不难了解到名酒被假冒是个严重的问题。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的销售也造成了很大损害。所以大大小小的白酒品牌都因该积极地与专业机构牵手,在包装上引入科学、高效的防伪设计。这样不但可以更容易被识别而保护消费者利益,更主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文化,在一个时段内还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方略。从外形的专利申请到电话防伪;从包装防伪到容器防伪,假酒泛滥成灾时这种包装的酒更容易被接受,从而也能达到盈利的目的。所以厂商在包装设计时也应该有防伪意识。其实在当前市场上,白酒厂商们所关注的包装话题还有很多,比如说如何从包装上防止窜货,在包装上如何恰如其分的体现出品牌档次,如何防止过度包装等。以上见解仅为在下粗见,当作是抛砖引玉,以期其他研究者做出更深层次的.关于调研报告篇【第二篇】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xx特区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务工经济的确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机活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前景令人堪忧。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现状XX年,xx乡总人口12510人,农村劳动力69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533人,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995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036人,占全乡富余劳动力人口的。外出劳动力中16—35岁的有1546人,36—45岁的有407人,46岁及以上的83人;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978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380人,初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4人。外出务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三是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铁路建设征地、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大量闲散剩余劳动力。按就业流向分: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部分是省外,小部分流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县、区,本县其它乡镇,其中省外1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219人,本市其它县、区94人,本县其它乡镇34人;按就业分: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及以上的有231人,3—5年的有915人,1—3年的有510人,1年以下的有380人;按收入水平分(平均月收入):1001元及以上的有347人,801—1000元的有610人,501—800元的有774人,500元及以下的有305人;按就业行业分:从事采矿业的有101人,从事制造业的有1018人,从事建筑业的有427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的有143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40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有102人,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80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25人。返乡农民工有37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从规模看,增长较快。199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50人,到XX年达1866人(其中:常年打工的约800人,季节性打工1066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占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5。(二)从效益看,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XX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务工收入9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元高出4834元。打工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三)从分布看,沿海及大中城市居多。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区打工人员1352人,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下且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年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在省内打工人员347人,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技能的重体力劳动者,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四)从组织形式看,自发外出比重大。全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渠道主要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有组织输出每年在100人左右,占打工人数的5左右;能人带动占外务工人数的20;约有75的属自发外出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务工经济在乡镇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是,无论是组织程度还是输出规模以及经济形式,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输出无序,呈“松散”型。目前,全乡劳务输出仍处在初始阶段,对输出工作调控、引导不力,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这部分队伍难以发挥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二)信息不准,呈“盲流”型。县劳动力市场硬件虽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能启用,加之县就业机构未建立,无相应人员上岗,缺乏对招工企业的实际考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未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信息联网,县、乡、村信息传递更是周期长、效率低,造成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因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信赖于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盲目外出,往往外出一、二个月返回,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了社会压力,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在用完路费后靠乞讨回家。(三)素质低下,呈“苦力”型。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有44人,占外出务工人总数的;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612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80人,占整个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小,大多从事“苦、脏、累、险”且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工作,劳务报酬每月只在500元—800元之间。(四)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知识欠缺是影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劳务纠纷逐年上升。为数不少的自发性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生死合同,遇到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问题时,因不懂法和缺乏中介机构支持而无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五)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以女性居多)在外地嫁人。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争夺将不可避免,也为今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何实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工作增加了新的课题。三、对策及建设务工型经济,强烈呼唤政府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氛围,形成气候。要大
本文标题:关于调研报告(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89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