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5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数学等差数列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好文供参考!2/15教学难点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解决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过程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什么叫数列的前n项和呢,对于数列{an}:a1,a2,a3,…,an,…我们称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记sn=a1+a2+a3+…+an,如S1=a1,S7=a1+a2+a3+……+a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好文供参考!3/15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圆宝石吗?即:S100=1+2+3+······+100=?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特点: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2+99=101,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3+98=101,······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50+51=101,于是所求的和是:101×50=5050。1+2+3+······+100=101×50=5050同学们讨论后总结发言:等差数列项数为偶数相加时首尾配对,变不同数的加法运算为相同数的乘法运算大大提高效率。高斯的方法很妙,如果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时怎么办呢?探索与发现1:假如让你计算从第一层到第21层的珠宝数,高斯的首尾配对法行吗?即计算S21=1+2+3+······+21的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当项数为奇数时,首尾配对出现了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引出倒序相加法做铺垫。好文供参考!4/15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构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中的每行宝石的个数均为21个,共21行。有什么启发?1+2+3+……+20+2121+20+19+……+2+1S21=1+2+3+…+21=(21+1)×21÷2=231这个方法也很好,那么项数为偶数这个方法还行吗?探索与发现2:第5层到12层一共有多少颗圆宝石?学生探究的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思考刚才的方法是否同样可行?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一下(老师演示动画帮助学生)S8=5+6+7+8+9+10+11+12=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项数为偶数的等差数列求和时倒序相加是否可行。从而得出倒序相加法适合任意项数的等差数列求和,最终确立倒序相加的思想和方法!好,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倒序相加法!现在来试一试如何求下面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2:等差数列1,2,3,…,n,…的前n项和怎么求呢?解:(根据前面的学习,请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设计意图强化倒序相加法的理解和运用,为更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打下基础。至此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倒序相加法,相信大家可以推导更一般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了。好文供参考!5/15问题3: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an}首项为a1,公差为d,如何推导它的前n项和sn公式呢?即求=a1+a2+a3+……+an=∴(1)+(2)可得:2∴公式变形:将代入可得: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探究基础上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很快就可以推导出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从而完成本节课的中心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推导,同时也复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基本性质。三、公式的认识与理解:1、根据前面的推导可知等差数列求和的两个公式为:(公式一)(公式二)探究:1、(1)相同点:都需知道a1与n;(2)不同点:第一个还需知道an,第二个还需知道d;(3)明确若a1,d,n,an中已知三个量就可求Sn。2、两个公式共涉及a1,d,n,an,Sn五个量,“知三”可“求二”。2、探索与发现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有什么联系?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好文供参考!6/15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n项和的两个公式。,请学生联想思考总结来有助于记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类比联想,拓展思维,增加兴趣,强化记忆四、公式应用、讲练结合1、练一练:有了两个公式,请同学们来练一练,看谁做的快做的对!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Sn:(1)a1=5,an=95,n=10解:500(2)a1=100,d=-2,n=50解:设计意图熟悉并强化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巩固“知三求二”。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题:2、例题1: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某市据此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总目标:从200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据测算,2001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那么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多好文供参考!7/15少?解:设从2001年起第n年投入的资金为an,根据题意,数列{an}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a1=500,d=50那么,到2010年(n=10),投入的资金总额为答: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7250万元。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简单的数学建模思想方法。3、例题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可以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解:法1:由题意知,代入公式得:解得,法2:由题意知,代入公式得:,即,好文供参考!8/15②①得,,故由得故设计意图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公式并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4、反馈达标:练习一:在等差数列{an}中,a1=20,an=54,sn=999,求n.解:由解n=27练习2:已知{an}为等差数列,,求公差。解:由公式得即d=2设计意图进一强化求和公式的灵活应用及化归的思想(化归到首项和公差这两个基本元)。五、归纳总结分享收获:(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总结和表达能力)1、倒序相加法求和的思想及应用;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4、前n项和公式的灵活应用及方程的思想。…………六、作业布置:(一)书面作业:1、已知等差数列{an},其中d=2,n=15,an=-10,求a1好文供参考!9/15及sn。2、在a,b之间插入10个数,使它们同这两个数成等差数列,求这10个数的和。(二)课后思考:思考: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除了倒序相加法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书面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及方法,同时通过布置课后思考题来延伸知识拓展思维。附:板书设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3、公式的认识与理解:公式一:公式二:四:例题及解答:议练活动:数学等差数列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好文供参考!10/15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2、教学难点:(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两字的把握;(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二、新课探究(一)等差数列的定义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好文供参考!11/15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1)定义中的关健词有哪些?(2)公差d是哪两个数的差?(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探究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一)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如何表示?呢?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探究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二)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将以上-1个式子相加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三、应用与探索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等差数列-5,-9,-13,…,的第几项是–401?(2)、分析: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例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0,=31,求首项与公差d.解:由,得。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过程中,对好文供参考!12/15an,a1,n,d这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余下的一个量,这是一种方程的思想。巩固练习1、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2、一张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公差d。四、小结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公差;2、等差数列的计算问题,通常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求余下的一个量;3、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只需看是否为常数即可;4、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去发现数学系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五、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40页习题第1,3,5题2、选做题: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求:1+2+3+???+100=等差数列学案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一、预习问题:好文供参考!13/15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通常用字母表示。2、等差中项: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与的,即或。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等差数列的公差时,数列为递增数列;时,数列为递减数列;时,数列为常数列;等差数列不可能是。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5、判断正误:①1,2,3,4,5是等差数列;()②1,1,2,3,4,5是等差数列;()③数列6,4,2,0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④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⑤数列是等差数列;()⑥若,则成等差数列;()⑦若,则数列成等差数列;()⑧等差数列是相邻两项中后项与前项之差等于非零常数的数列;()⑨等差数列的公差是该数列中任何相邻两项的差。()6、思考: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好文供参考!14/15二、实战操作: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是不是等差数列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3
本文标题: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89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