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中美贸易战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1/23中美贸易战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参考指引】这篇优秀办公文档“中美贸易战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中美贸易战心得体会【第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民族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00年前的5月4日,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一批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这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导的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勇担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顽强拼搏、奋发前行,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青春华章。时代在变,但五四精神没有变,中国青年的使命没有变。五四运动所孕育的伟大五四精神,不但没有因时间的流逝隐没2/23不见,而更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辉历程中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回首峥嵘岁月,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中,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不懈奋斗,用汗水、智慧和热血标刻示青春的价值刻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青春华章。从1919年到今天,我们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这正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壮阔历程。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是我们不断奋斗拼搏的方向,五四精神仍然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当前,国内外形势在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间摩擦时有发生。从去年2月至今,美方不断挑起单边贸易战争,我国在本着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战略,不断与美方协商处理,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中间也多次出现过反复。当前,美方在继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后,又进一步威胁,启动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征税25%的相关程序,并将于近日宣布清单。一边威胁要对全部中国输美产品举起关税大棒,一边又表现出继续谈判的意愿,美方仍然试图用软硬“两手”,对中方极限施压,但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正如主持人康辉播报的题为《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的国际锐评所讲,“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3/23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不负时代所托,争做时代新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继承历史所赋予的时代使命和担当,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躬身实践,增长自身本领,积蓄磅礴力量,在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新起点标注新方向,新时代呼唤新业绩。新时代,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发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勇担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争做时代新人。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心立德,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善于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不断适应我国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我国社会主要变化,努力做到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勇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美贸易战心得体会【第二篇】“贸易”是基于和平的交换,“战”则是涉及暴力的冲突。正因为如此,“贸易战”一词属于一种不可能的组合,是一个4/23矛盾体,是“圆的方”,“方的圆”。所谓的“贸易战”,其实是指涉“反贸易战”。不过,既然大家用惯了,就约定俗成,暂且继续用“贸易战”这一表述吧。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北京时间2018年3月9日签署钢铁和铝关税公告,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他又在2018年6月15日宣布对来自中国的50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包括“中国制造2025”中包含的、“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利却将损害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兴高科技产品”。而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则于16日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以此做出报复和反制。6月18日,特朗普又宣布,将另外针对价值2000亿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如果中国政府再反击,美国会再另外追加2000亿美元的额外关税。从本质上看,这些加征关税的做法,都是“反贸易”的。倒是中美贸易谈判较劲过程中单方面宣布一系列产品大幅度降低关税,甚至宣布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和其他一些市场,倒是“挺贸易”的。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巨国,都有“巨国效应”,都有巨大的市场,两国本来应该好好利用之。在中国国内企业家当中,也不乏对中美贸易战扩大化的担忧。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大佬马云算是开放贸易的坚定捍卫5/23者。他已经多次在海外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反对贸易战。早在今年4月份,马云就在《华尔街日报》撰文“中美贸易战会扼杀就业、机会和希望”。他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不仅经济上从全球化中获益,更重要的是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全新的开放观。很显然,这种开放观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共同持有的。这显然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引领国际事务和全球贸易的观念基础。马云在文中指出了中国作为“巨国”的份量:中国有3亿人口的中产阶层,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居民收入在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中国的消费升级规模巨大,正驱动中国从全世界吸引进口商品;习近平主席去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将在接下来的五年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他进而指出,进入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今天摆在美国面前的巨大机会。由此,他顺理成章地质问:恰恰是在这个机遇到来之时,美国政府决定发起史无前例的贸易战,美国政府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放弃这个巨大的机会吗?有关关税对贸易和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存在公认的经典分析。其结论是,加征关税对进出口国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美国增加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来保护美国自己的钢铁业和铝业,这两个行业可能扩大一部分生产,增加一定的就业,顺带提高自己的钢铁和铝的价格,而对于这两个行业下游的、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产业,其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无论这些下游产业的企业使用的钢铁和铝来自于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受到不利6/23影响。接下来,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美国的汽车产业可能也需要跟着生产成本的提升而对其生产的汽车提价,其对外出口汽车价格的提升可能导致其出口量的减少。而其对美国国内的销售价格的提升可能导致那些美国人购买本国汽车的费用提升,这里的汽车买主也包括在美国的钢铁业和铝业工人;第二种情况是,如果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剧烈,美国汽车公司不敢贸然对其生产的汽车提价,则其利润减薄,股东们的压力导致汽车公司进行内部的合理化,减少生产和就业。结果是,失业问题可能从原来的钢铁和铝业转移到下游产业,包括企业行业。在整个过程中,美国的消费品价格倾向于上升。对于中国的钢铁业和铝业企业,在美国提高从中国的进口钢铁和铝的关税之后,价格竞争力下降,可能会出现美国进口商实行贸易转移,即减少从中国的钢铁和铝的进口,改由其他更为便宜的国家进口更多的钢铁和铝。如果美国对来自所有国家的钢铁和铝施加进口关税(本次情况就是如此),那么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的价格会普遍上涨,结果是可能输入通胀。进口关税一般是由进口商缴纳。如果是这样,美国政府实际上是增加了对美国进口商的征税。同样的情况会出现在中国作为报复措施而对来自美国进口产品的征税。更为甚者,加征关税只是保护了被保护产业的落后,不一定能够提升该产业的竞争力,而加征关税的鞭子则打在国内消费者身上,因为消费7/23者需要为最终提升了价格的产品买单。如果说被保护产业的生产者只是特殊利益群体而已,那么国内消费者包括从总统到工人每个人。也就是说,人人均是消费者,人人成为关税的受害者。这样看来,一个国家加征进口关税,实际上相当于球队给自家的球门灌球,也就是踢乌龙球,理智的人应该为踢乌龙球喝倒彩。另外一个国家对这个国家进行对等的加征进口关税报复,其实也是踢乌龙球。可能后者不得已而为之,事实就是如此,而且以加征关税为形式的报复,往往是“交叉报复”,也就是对无辜行业和企业的报复。这在WTO规则框架内是允许的。但是问题很大:这显然是允许侵犯被报复企业的产权。中美贸易战使得有关企业家失去对投资环境的稳定预期,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但是,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政府均有责任保持其外贸、投资与外汇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纯从这一点上看,一国政府做出加征关税的决定,实际上对有关企业来说都是一种非常不严肃的做法。按道理,政府应该为其打破其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买单,提供相应的损失赔偿。但是,这种要求的满足是不可期的。难怪像苹果公司、波音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团这样的公司和集团,很担忧中美贸易战的扩大化。另外,很多人对“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者“贸易平衡”之类的概念存在不当认识。马云非常正确地指出,把“贸易逆差”当作一个伤害经济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论证说:中国的制造业对美国来说是“贸易逆差”,但是美8/23国的服务业对中国何尝不是“贸易逆差”?他进而认为,由于中国30年来鼓励制造业外包,留下创新、技术和品牌的经济政策,美国公司拿走了大部分利润,美国事实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利润顺差。马云的上述观点,实际上与美国著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的观点相当契合。按照罗斯巴德的观点,根本就没有贸易顺差或者贸易逆差这回事,因为贸易总是平衡的。他指的是广义的贸易。广义的贸易包括经常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甚至加上还没用掉的外汇储备。如果对这三者以三位一体的方式加以考虑,贸易总是平衡。正因为如此,马云指出:中国获得的是[进出口]收入的顺差,美国获得的是利润的顺差。如果说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收入的顺差,那么应该说事实上美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利润的顺差。马云敏锐地注意到,在计算中美贸易平衡时,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却从来没被统计进去。也就是说,特朗普没有考虑广义贸易的总体平衡。马云举的例子是苹果公司的例子: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开发专利芯片和操作系统,由在华厂商把韩国生产的部件组装成成品;韩国和中国从销售配件和组装成品中得到一些微利,而美国拿走了几乎全部的利润。按照他提供的数字,苹果公司每年挣取利润达到480亿美元。有关“交叉报复”的问题,马云在文中提供了一些数据:中国政府已公布对包括大豆等农产品在内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而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市场,年出口额1409/23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份额的65%。他遗憾地指出,贸易战的结果,受害者首当其冲是美国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者,而这本身就远远背离了特朗普保护就业的初衷!总体上看,有贸易比没有贸易好,贸易多总是比贸易少好。相互投资也是一样。一个国家的企业到你这儿来投资,就是你这个国家的企业。二战之后,欧洲推动经济一体化,就是通过促进贸易来避免战争。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增进中美贸易,同时要求开放中国市场,甚至要求中国在法治环境上与欧美主要国家看齐。这才是正道。为什么中国政府做了很多新的市场准入承诺,美国政府还要一心一意与中国大开贸易战?可能需要跳出贸易看贸易。美国人似乎很在意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全球布局,似乎把中国看成了自己的头号竞争对手:除了中美贸易纠纷问题之外,“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战略,知识产权问题,南海问题,台海问题,中国做大国企的举措,国企在海外的强势存在,中
本文标题:中美贸易战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90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