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4《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教学目标结合文本内容及写作背景,总结出“闲”字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师:在文章中最后一句引出了“闲人”,我们先看“闲”字本身,在小篆文中“闲”是一个会意字三、请同学们再读文章,在文本中划下苏轼这位“闲人”在月夜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要求:一定要在文本中找原话。时间1分钟)生:看到“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做的“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师:所以在此处的闲人的情感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好文供参考!2/14悠闲”。四、请大家看补充的两个背景,并思考相关的两个问题:背景1.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政治上遭受打击、不被重用的闲官,会有怎样的心情?生:……师: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闲”自嘲。背景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生活如此艰难忙碌,为何还称自己是“闲人”?生:……师:“自笑”“欣然”可以看出他热爱自己的生活,懂得自我排遣自我释放。五、小结:“闲”字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六、板书设计好文供参考!3/14闲人:即清闲的人。①赏月的欣喜②漫步的悠闲③贬谪的悲凉④自我排遣的达观《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比较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2.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说说它们的异同。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2.教学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三、教学课时数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课文:两篇文章都是“记”,记下的是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两篇文章都是“记”,记下的是作者的行踪,读课文时,我们感受着两位作者独特的心境。2.说说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3.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好文供参考!4/14先由学生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只要说出其中的一二。可从两篇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方面作比较。参见教案后面的小论文《心情感受格调有其殊描写衬托较相似——〈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导读比较》4.品味语言请同学可选择两篇文章中的字词、句子、段落,品味它们的妙处。5.质疑请有疑问的同学说出还存在的疑问。然后学生讨论。最后老师作点拨,总结。6.探究在中国历史上,被贬官或远调的人很多,请你说说他们的心情感受,以及他们的文化心态。7.布置作业:选择其中的1篇文章,写1篇赏析的文章。描写衬托较相似心情感受格调有其殊——《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导读比较两篇文章,都放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均写景,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光。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两人这些较为特殊好文供参考!5/14的心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文中的写作手法,较为相似。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小石潭记》一文,描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来衬托,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月光,当然最主要的是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接着再来说说两篇文章的不同吧。1.两篇文章的心情感受有微殊。如,在《小石潭记》中,文章最后写到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文章的结尾处,就以“其境过清”收尽全篇。因为景物稍有差异,故心情感受也有所不同。你-三一刀客§看,《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景色及其周围环境,而《记承天寺夜游》描写的是承天寺周围环境及其月色。柳宗元身处潭边,苏轼步入庭院,都因被贬,各自产生的复杂感情大抵还是有所差异的吧。虽然两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可《小石潭记》的写景方式是寓情于景,《记承天寺夜游》的写景是写景抒情的有机结合。2.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造成他们的文化心态是有所不同的。柳宗元所处的朝代是唐朝。他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而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整整过了10年的放逐生活,虽然被剥夺了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但却使他有机会直接了解人民的痛苦生活,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潜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主要作品好文供参考!6/14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因长期在政治上受迫害,就寄情山水之间,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这篇仅有80多字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在贬斥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3.个性不同,造成两位作者的文风也有所不同。柳宗元为人压抑,在永州,那10年的放逐生活,加上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被剥夺。他在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后,潜心着自己的创作。可43岁的柳宗元,等待着他又是苦痛。元和十年(815),这时他正好43岁,大有作为之时,被召回长安,但很快又被派到柳州当刺使,去的地方更僻远了(今属广西)。两次流放,长期抑郁,健康状况恶化,年仅47岁的柳宗元终于在柳州病逝。苏轼为人旷达。试想,一个被抛出喧嚣的功名利禄之场的“闲人”却能有这份“闲情”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许是较为旷达的吧。这样好文供参考!7/14的“闲人”,从官场仕途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骄子,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治愈政治的斗争的创伤,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是啊,苏轼他的情怀很豁达,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中,他含蓄表达的就是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他的文风在此文中,就有所反映。4.文章的格调不同。柳宗元的文章凄寒,苏轼的文章闲旷。“文如其人”,此言用在他俩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联系两个人的其它文章,就更能佐证了。所比较的两篇文章,它们的感情基调就是很不相同的。用文章的句子就可说明了。《小石潭记》中,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这样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余文章所及作者的格调,这里,笔者就不多展开详述了。最后,笔者想用两句话两篇比较的文章作结,“描写衬托较相似,心情感受有其殊”。看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比较的必要了。以前,笔者教两篇文章时,不作过多的比较,现在想来,让学生比较一回,这两篇文章文章的学习,印象不是更深了吗?效果就更不用多说了。《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好文供参考!8/14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贬官黄州所作。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学习重点1、朗读,把握文意。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好文供参考!9/14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出示课题(幻灯片1)──为了大家在学习时有迹可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给大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总体要求。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在大家明确了这一节课的目标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家敢于应战吗?挑战第一关──苏轼知多少(幻灯片3)(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展示给我们,以达到资源共享。)──好,同学们查找资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请看挑战第二关──看谁读得好(幻灯片4)二、配乐朗读(幻灯片5)三、自学指导(古文阅读方法幻灯片6)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自由读齐读赛读)好文供参考!10/14──第二关同学们过得很容易,下一关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挑战第三关──改写之中理文意(幻灯片7)四、自学指导(即幻灯片8)1、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改写成幽默、趣味、口语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笼盖全篇文意。2、共同欣赏讲评。五、班内交流品评范文(幻灯片9~12)──到此为止,大家已经过了三关《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千里护送皇嫂,出五关斩六将,看来大家过关斩将的本领也不错吗?我的给大家设个难关。挑战第四关──看谁做得好(幻灯片13)1、喜欢文中写景的句子吗?主要写得是哪种景物?如果喜欢说说理由。(幻灯片14)讨论交流。2、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幻灯片15)六、创新作文(幻灯片16)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好文供参考!11/14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以月为话题写1篇700字的作文。七、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大家快乐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疑问就对了,因为一节课的结束就是同学们探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的乐趣等待着你。〖板书设计记成天寺夜游月景闲人(清澈透亮)(闲情雅致)豁达胸襟(不得志的郁闷)《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在读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感情。2、联系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好文供参考!12/14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难点: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通文句,读好文供参考!13/14出文章的韵味)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积累文言词汇,翻译理解?给加点字注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寝()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
本文标题:《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04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