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目前全世界有大约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第三节免疫目前全世界有大约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但从80年代中期以来,科学家发现,约有2%的病毒携带者竟然终身没有发展成艾滋病,成为“长期存活的病毒携带者”。这一现像表明,部份人对艾滋病毒具有先天的免疫力。非典型肺炎(SARS)主要由受感染者的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受感染者的分泌物也会感染,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衣原体(一种原核生物)或者冠状病毒。致病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到5小时,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常接触眼、口、鼻等身体部位,这些粘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为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入侵人体的通道。冠状病毒图但即使非典型肺炎是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也不是人人都会得病!因为,冠状病毒虽然厉害,对于免疫功能强大的人,它也是无能为力的!一、免疫的概念广义上: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也就是机体对异物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专一性)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二、免疫的类型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属哪种免疫?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属哪种免疫?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哪种免疫?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属哪种免疫?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天花病毒(病原体)人体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特殊蛋白质)侵入产生消灭抗原抗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天花病毒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1、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2、抗原的三大性质:三、特异性免疫⑵大分子性:通常都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⑶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一)抗原⑴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效应T细胞如果人(动物)的组织细胞发生变异,这些变异细胞(肿瘤细胞)由于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就通过免疫反应将这些变异的细胞清除,从而避免肿瘤的形成。肿瘤细胞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数目和分布不同。它们是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抗原的标志。但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能为免疫系统识别。天花病毒人体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侵入产生消灭(病原体)(特殊蛋白质)天花病毒抗原抗体(二)抗体1、抗体发现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用细菌或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注射动物,该动物的血清中会出现一些能防御这种细菌的物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电泳法证实这种起防御作用的物质是球蛋白,统称为抗体,注射的细菌或细菌外毒素则起了抗原的作用。1959年科学家对抗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它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抗体具特异性不同的抗体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决定抗体的特异性。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3、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科学研究:(1)用大量X射线照射去掉胸腺的小老鼠,小老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2)此时如果输给小老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虽得到恢复,但仍与正常小老鼠不同,即不能产生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3)如果在X射线照射后不输给小老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而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小老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却得到一定恢复。(4)如果同时给X射线照射过的去胸腺小老鼠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老鼠就可恢复全部免疫功能。1、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三)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转移到淋巴器官中转移到淋巴器官中2、分化:在中枢免疫器官中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骨髓内分化成B细胞(bone-marrowdependentlymphocyte)3、分布:大部分很快死亡。小部分转移在周围免疫器官胸腺B细胞T细胞特异抗原识别受体抗体T细胞B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靶细胞死亡产生淋巴因子细菌、病毒等抗原刺激抗体使抗原失去活性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1)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系(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吞噬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4、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系(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3)免疫分子:淋巴因子、抗体等。4、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小结:一、免疫的概念:二、免疫的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三、特异性免疫(一)抗原1.概念2.性质(二)抗体1.发现2.概念3.分布(三)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1.起源2.分化3.分布4.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练习:1,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免疫细胞消灭抗原B移植器官萎缩、脱落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D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2,不含抗体的是()A乳汁B组织液C血清D细胞内液3,下列各项与免疫无关的是()A抵抗病原体的侵袭B维持内环境的平衡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或受损细胞C监视识别并杀伤体内的癌变细胞D铜铅等化合物被肝脏转化为无毒物质,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四)、体液免疫1、体液免疫:靠抗体实现的免疫方式。2、体液免疫的过程(1)感应阶段: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②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从而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①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这种呈递多数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接触来完成。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抗原B细胞效应B细胞抗原抗原抗原①大部分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是终末细胞,不再增殖,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效应B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液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②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抗体抗体数量初次抗原刺激二次抗原刺激时间B细胞的二次免疫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3)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将抗原消灭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因而无效。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不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而是依靠T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免疫方式。(五)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与体液免疫相似,也可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被抗原侵入的组织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抗原2、细胞免疫的过程(1)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一部分侵入组织细胞内部,另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将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释放出来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这些T细胞有小部分成为记忆细胞长期存在于体内,其余进一步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T细胞效应T细胞更多的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原抗原(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细胞侵入的组织细胞(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大量吸水,破裂死亡。细胞内部的抗原也因此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此外,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进入体内尚未进入细胞的抗原(如细菌的外毒素、少量的细菌或病毒等)主要由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而这些抗原一旦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细胞免疫来将它们消灭、清除了。感应阶段: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反应阶段: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及抗体与抗原结合,消灭抗原的阶段。抗原B细胞T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抗原与抗体结合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作用方式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不同是在第三阶段,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免疫一、免疫的概念:二、免疫的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三、特异性免疫(一)抗原1.概念2.性质(二)抗体1.发现2.概念3.分布(三)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1.起源2.分化3.分布4.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四)体液免疫1.概念2.过程:(五)细胞免疫1.概念2.过程:(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形成,且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性质,我们可以推知通常组成该抗原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目一般不少于()A、91B、79C、30D、20思考: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本文标题:目前全世界有大约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0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