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汇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汇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汇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复式折线统计图【第一篇】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9页,练习十三第2~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二、综合练习1、出示p77第2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参考资料,少熬夜!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第二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教学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教具准备:投影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实施1、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参考资料,少熬夜!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3、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i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5、完成教材第129、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3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三)思维训练下面是2005年1月22日到28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2006年’月…{{111…查阅2006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005年1月119174143951151731632006年1月查阅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第三篇】今天,听了镇老师上的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我有一个感受。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一个情境把教学内容串起来。镇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创设了一个“旅游”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首先镇老师先以旅游拉开序幕,问学生喜不喜欢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们不希望的事情就是下雨。这样自然而然就引出青岛和昆明两个城市的年降水量统计图。通过比较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想出用“合并”的方法,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在认识的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的追问“这样就行了吗”,让学生自主探究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主操作,动手绘制统计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将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注意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接着镇老师出示两个旅游团接待游客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选择一个旅游团,说明理由,并对另外一家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复式折线参考资料,少熬夜!统计图的特点,即不仅知道相差的情况,还能清楚的看出他们的变化情况。然后出示旅游景点关于儿童票价的问题以及小学生身高和年龄的统计图,让学生猜镇老师儿子的年龄,通过观察以及对统计图的理解,学生都能很快猜出镇老师儿子的年龄。最后,出示一个向导的景点介绍统计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自主探究的欲望也更强烈。复式折线统计图【第四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教材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练一练和p76练习十三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回忆铺垫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形象直观,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直观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探究体悟1、出示表示北京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1)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互相说说)你知道北京市2007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多吗?哪个月最少呢?(2)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北京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2、出示表示常州市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这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1)提出新要求: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7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让学生思考,指名口答)(2)当学生提出可以逐一比较这两个城市各月的降水量,并计算出相差数时,可启发:用这个方法确实可以解决刚才的问题,但显得比较繁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很快看出呢?小结: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参考资料,少熬夜!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要将这两幅图合成一幅图,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变化?(学生思考)多媒体演示合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3、出示合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北京市、常州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所以,我们要在右上角加一个图例。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这幅统计图完整吗,还差什么?标题、制图日期。(2)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以及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3)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三巩固练习每个学期结束前体育老师要给同学们测量身高体重,看看你的身体素质是否达标。(一)完成“练一练”1、出示图和问题(这是我国6—12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与同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3、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小结: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作相应的复式统计图吗?有信心吗?(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1)出示教材(2)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视频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一说画的过程,引导互相评价,修改或完善所画的折线统计图。(4)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5)你是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呢?为什么?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折线有起伏变化,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以及增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数据的比较。参考资料,少熬夜!四、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你想提醒其他同学要注意什么吗?
本文标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16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