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教案精简版【参考4篇】
好文供参考!1/18高中历史教案精简版【参考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中历史教案精简版【参考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高中历史教案【第一篇】课标要求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好文供参考!2/18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难点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授课类型新课。教学准备好文供参考!3/18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新课:(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一、工业革命的兴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好文供参考!4/18(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三、工业革命的完成(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四、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好文供参考!5/18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拓展思考:(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板书设计一、工业革命的兴起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要。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3.轮船和火车的发明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好文供参考!6/18三、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2021年高中历史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革中的主要教派;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尼德兰的地理概念;尼德兰人民争取独立的历史过程;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通过对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革命是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1)通过对封建专制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暴行的认识,引导学生发展痛恨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情感。好文供参考!7/18(2)通过了解尼德兰人民独立斗争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珍爱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感情和不畏强暴,敢于对恶势力抗争的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并列,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而且,它更加广泛、深刻,因为它触及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还同他们的经济、政治利害息息相关。而尼德兰革命既是世界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革命的成功同时宣告了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胜利。北方独立后,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1)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和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的能力。(2)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历史的能力。(3)通过对与尼德兰革命相关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地、全面地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1)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场反封建斗争,其影响比文艺复兴更为广泛、深远。(2)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成果——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好文供参考!8/18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重点的突破方案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①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②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③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⑤宗教改革的意义⑥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⑦尼德兰革命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和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难点分析本节的难点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高中学生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的能力还较差,还不能较好地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这一原理认识历史。因此,在理解上述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难点的突破方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①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宗旨及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②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③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④尼德兰革命中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以及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有目的的自学本课内容。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采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讲解的方式解决。教学设计示例第四节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好文供参考!9/18命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难点: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教学手段:使用投影仪出示学习标准,引导学生自学的阅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文艺复兴的性质、作用二、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⑴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⑵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⑶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⑸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及其宗旨。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⑹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为什么当时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改革的形式?⑺英、法宗教改革的特点以及意义⑻英国国王为什么进行宗教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是什么?⑼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好文供参考!10/18⑽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⑾编写尼德兰革命大事年表、⑿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⒀尼德兰革命中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⒁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学生在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文主义者的观点,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会的炮弹。在解决“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路德教与加尔文教教义的不同入手。关于“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尼德兰地区的主要矛盾: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与西班牙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也很突出;天主教和新教的矛盾;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教派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矛盾的反映。西班牙在尼德兰残酷地迫害新教徒的行为,不仅激化了宗教矛盾,也使民族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关于“尼德兰的分裂的原因”。应引导学生从尼德兰地区居民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南北方的宗教信仰、南北方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三、小結好文供参考!11/18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教学设计思想通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习本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定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点拨和适当的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板书设计第一章第四节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一、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背景2、德意志的宗教改革3、加尔文教派4、法国的宗教战争5、英国的宗教改革6、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二、尼德兰革命1、主要社会矛盾2、资产阶级革命3、革命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高中历史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好文供参考!12/18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1.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3.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考试说明: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二、教学过程(一)背景: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公元前509年(前6世纪末与克利斯提尼改革同时),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p10示意图)。(二)主要内容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2)《十二铜表法》:a.背景:①当时的法官多由贵族担任,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已,损害平民利益;②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平民不断地与贵族进行斗争。好文供参考!13/18b.特点: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c.作用:①《十二铜表法》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③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3)公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教案精简版【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21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