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计会统岗位实务1第十章计会统岗位实务【本章要点】本章以“省级核心征管系统”为依托,结合目前我省地税系统的税收计会统工作实际,对税收计划、税收会计核算及统计、税收票证管理及核算、税收收入分析、重点税源监控和税收资料调查工作进行详细性的介绍。第一节税收计划管理一、税收计划概述(一)税收计划的概念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根据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现行税收政策以及客观税源的发展变化情况,对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的测算、规划与控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税收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综合财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积累水平。二是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对未来的组织收入工作所作的部署与安排,是检查和考核税收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据,体现出征管水平和工作质量状况,体现出目标管理的要求。(二)税收计划的作用税收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反映国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的政策要计会统岗位实务2求,体现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积累水平,税收计划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能否实现和国民经济能否稳定发展。2、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入的目标。税收计划一经批准,就具有严肃性。各级税务机关都要根据分配的收入指标,组织研究部署,层层落实,在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的前提下,确保税收计划的完成。3、检查和考核税收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税收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可以反映出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征收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起到检查和考核的作用。4、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税收计划是经济计划的一部分,通过税收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可以综合反映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决策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二、税收计划管理(一)税收计划管理的内容税收计划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的经济税源调查、税收预测、编制、分配落实、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检查和考核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经济税源调查。经济税源调查是税务机关对税源、税收变化情况所作的专业性调查,是税收计划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经济税源调查以特定的调查目的,采用一定的调计会统岗位实务3查方法,搜集、整理社会经济税源情况,了解经济税源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书面报告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其目的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变化对税收的影响,分析税源变化发展趋势,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为编制分配税收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开展税收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经济税源调查贯穿于税收计划管理全过程,为税收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检查分析、预测等各项工作服务。2、税收预测。税收预测是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为指导,以充分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和税收历史资料为基础,以统计方法、数学方法为手段,经过推理、计算,对未来税收收入的前景做出比较肯定的判断的一项科学管理工作。它是提高税收工作预见性,准确编制税收计划的基础。税收预测一般根据需要,对月份、季度或全年的计划执行情况做出判断。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预测法和数学模型预测法。3、编制税收计划。税收计划的编制是税收计划管理的第一环节。要正确地编制税收计划,首先要开展经济税源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这是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前提。只有切实掌握经济税源变化情况和影响税收的关键因素,并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编制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税收计划。其次,要在掌握大量有关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提出可供选择的最佳方案,这是编计会统岗位实务4制税收计划的必要条件。只有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预测未来的经济税源和税收发展变化趋势,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计划编制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总之,编制税收计划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从经济到税收、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按照现行财税管理体制和税收政策,参照历史的税收、税源资料,考虑计划期内增、减变化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使计划编制的客观、科学、合理。年初各级地税部门应本着“实事求是、利于发展”的原则,积极与地方政府衔接好全年收入计划,并确保完成。计划衔接工作一般应在每年第一季度完成,并及时将衔接情况逐级汇总报省局。4、分配落实税收计划。税收计划的分配落实是保证税收计划圆满完成的关键。首先,要做好税收计划分配的平衡,力求使分配的税收计划均衡、合理,防止出现畸轻畸重的不合理现象。其次,税收计划分配要求做到全额计算、全额分配、全额下达,不留缺口。第三,要做到税收计划层层落实,落到实处,职责到人。第四,要做好税收计划的组织、实施,制定保证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收入工作既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而保证组织收入工作的顺利进行。税收计划分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下达考核指标,要求确保完成;另一种分配控制指标,即奋斗目标,要求努力完成。5、税收计划的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考核。税收计划的计会统岗位实务5检查分析是对税收计划执行状况和结果,结合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运用各种科学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进行对比、归纳和综合检查分析,揭示影响收入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原因,反映组织收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问题,预测税收发展趋势的一项活动。为了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分析检查工作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首先要检查下达计划的落实情况,看是否全额下达、层层落实,分析计划执行单位制定的措施能否保证计划的实现;其次是通过检查分析,及时了解计划的完成情况,监督计划的执行,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总结经验,以便采取措施、挖掘潜力,保证计划的实现。检查分析要形成制度,要按旬掌握进度,按月通报,按季分析报告。检查分析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按期书面报告,定期召开税收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会,重点企业产、供、销及纳税情况汇报会,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等。(二)税收计划编制各级税务机关的年度计划在每年3月份与地方政府衔接,由各级人代会审议通过,根据审议结果向上一级税务机关逐级报送。1、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计划与发展目标。国民经济的规模与发展速度决定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编制税收计划必须以国民经济计划为基础。首先要依据经济规模确定税收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快的时期税收收入增长就快,反之亦然,计会统岗位实务6税收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应根据经济(GDP)增长率确定税收增长率;其次,经济结构决定税收计划结构与增长水平。由于各产业部门、各行业税收贡献率不同,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税收结构以及税收规模的变化;第三,要依据经济效益确定税收规模与结构。经济效益反映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如果计划期主要经济指标定得较高,则税收计划增长率就可安排高一些。(2)当前的价格水平与趋势。产品价格水平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提供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高,则增加值就大,税收就多。因此,编制税收计划必须考虑当前价格水平,要充分依据市场供求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等因素,充分预见计划期主要商品、劳务的价格走势,将可预见的价格水平对税收增减的影响程度考虑进去。(3)经济税源现状与税收历史资料。通过掌握的经济税源现状资料,准确地把握税源存量与税收潜力,使计划尽可能地接近客观税源实际;通过对税收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本地区税收增减变化的一般规律、税收与经济的内在联系等,使各类别税收计划更为合理,避免出现大起大落、苦乐不均的问题。(4)税收政策的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税收总量的变化,编制税收计划必须考虑已经实施、即将实施或可能出台的税收政策的影响,相应地调整税收计划。计会统岗位实务7(5)宏观财经政策的调整。国家宏观财经政策的调整,有些给税收以直接影响,但更多的是通过影响经济再间接影响到税收。如财政体制的调整,必然带来中央与地方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税收收入格局的变化;再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要求税收保持一定的增加额;又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高新技术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等,这些政策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从而对税收收入造成较大影响。编制税收计划时,这些重大因素对税收的影响程度要进行认真分析测算。2、编制方法(1)计算(测算)税收计划的一般方法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是编制计划实际工作中运用最多的两种方法。①直接计算法—计划法。计划法又称计划项目计算法或微观计划计算法,它是以计划期某一行业、产品、项目的生产和销售(劳务)计划为依据,按照上年或历年该行业(产品、项目)实际平均税负水平,直接计算出该行业(产品、项目)税收计划。该方法具有直接、具体、明了的特点。采用直接计算法计算税收计划要求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量(课税数量)、额(销售额、增值额、营业额、所得额)、价(计税价格)、率(税率)。适用于单一税种、税目、行业和产品税收计划的计算。②间接计算法—基数法。基数法是以基期税收入库数或计会统岗位实务8预计入库数或入库调整数作为基数,参照历史税收增长水平及计划期有关经济指标增长幅度,确定增长系数,并考虑计划期可预见的重要增、减因素。基数法具有明白直观、简便易行、连续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其基本计算公式为:或:计划期税收收入额=税收基数×[(1+经济计划增长幅度)×税收弹性系数]土特殊因素说明:税收基数为基期年税收实际人库数,如果全年实际数据难以取得,则可采取以截至计算期实际完成数加上年内剩余工作日预计完成数为基数的办法,年内剩余工作日一般以月为单位计算,以便准确预计;税收增长系数即税收增长幅度,主要依据历年或上年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计算,或根据历年税收增长规律确定;特殊因素主要包括新出台政策措施、新投产项目、停产破产企业、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等比较重大的增收或减收因素,这些因素必须是既定的或可以预见性的,不确定因素不应予以考虑。【例1-1】某地区2004年1-11月份累计完成营业税收入5800万元,从近三年收入规律分析,12月份预计可收500万元;同时根据计算近三年该地区营业税与GDP的弹性系数为0.9。该地区政府初步安排2005年GDP增长7%。特殊因素有三项:一是某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测算增加税收400万元;二是某大型酒店破产,测算影响当年营业税收入300万元;三是银行利率上调,经测算预计增加金融业营业税收入50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用算大账的方法计算该地区2005年营业计会统岗位实务9税收入计划。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2004年营业税收入基数:营业税基数=2004年1-11月营业税实际人库数5800万元十12月份营业税预计入库数500万元=6300万元第二步确定2005年营业税计划增长幅度营业税计划增长幅度=2005年GDP增长幅度7%×近三年营业税平均弹性系数0.9=6.3%第三步计算特殊因素影响特殊因素增加额=工程项目税收400万元一酒店停业300万元十利率上调500万元=600万元第四步计算2005年营业税计划2005年营业税计划=6300万元×(1十6.3%)+600万元=7296.9万元(2)用GDP税收负担率法测算税收计划GDP税收负担率法是以计划期GDP和一定时期的平均GDP税收负担率为依据,计算编制税收计划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计算方法:方法一:计划期税收计划=计划期GDP×一定时期GDP税收平均负担率说明:一定时期GDP平均税收负担率,是按一定时期税收收入入库数之和除以同时期实际GDP之和,加权平均计算求得的。为了计算口径的可比性,GDP一般按现价计算。计会统岗位实务10【例1-2】某市2005年GDP计划400亿元,2002-2004年GDP实际完成数分别为310亿元、330亿元、360亿元,税收实际人库数分别为18亿元、21亿元、24亿元。请用GDP税收负担率法测算该市2005年税收计划。第一步计算该市三年GDP税收平均负担率该市三年GDP税收平均负担率=(18+21+24)÷(310+330+360)×100%=6.3%第二步测算2005年税收计划2005年税收计划=400×6.3%=25.2(亿元〉方法二:计划期税收计划=计划期GDP×
本文标题:税收计会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2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