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参考阅读】此例优秀文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文档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_【第一篇】一、孩子不是来看课而是来上课,让孩子经历正式上课的仪式感在学校里上课仪式感是非常强的。有三分钟预备铃,这时孩子们都要提前做好学习物品的准备,齐唱课前一支歌,师生互相问好等,上课铃声响,一堂课40分钟,然后下课铃声响……学校设置上课仪式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追求繁文缛节,而是在这看似平常的仪式中告诉孩子这是上课,不再是课下自由活动,不再是在家嬉戏玩耍。所以,在家中家长可以尽量让孩子经历正式上课一样的上课铃声(手机铃声即可)、课前准备、时间限制、课堂笔记、巩固练习、下课铃声等过程。在上课前,准备好上课必须的工具书、文具、笔记本或者错题本,其他的容易影响上课效果的东西,提前收起来,不要影响上课效果。以此让孩子逐渐懂得:这不是一边玩一边看的课,不是专注一会儿走神一会儿的课,如坚持下去,这种有仪式感的”上网课”应该不用太担心学习效果。二、听与练很多同学听课很认真,笔记却记得特别好,很努力,但是为什么成绩上就没有太大的起色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做到足够多的练习,所谓学以致用就是把你学的知识用上去,你需要找到对应的题目练手,这样不仅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还能活学活用,说不定在题目中还会有所启发弥补知识的不足。但是如果你仅仅完成了听课和记笔记,平时做题目少,到考试的时候才去用你所学的知识,怎么可能有平时刷题无数的同学用得好呢!熟能生巧,你平时不练,拿考试的题目练手,而别人都已经是熟练工,所以自然比不上啊!三、预习预习很重要,甚至在网课的预习比线下课更重要!因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容量很大,就算中等程度的同学都觉得特别紧凑,何况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呢?对于基础偏弱的同学,还是要把要讲的内容事先预习一遍,就算不预习,也要心无旁骛地认真听课,不懂的听录播,不要觉得一有点难度就放弃了。四、听课之后关上电脑听网课并不代表随时随地要坐在电脑旁,网络有资源可以利用,但是网络也有很多的诱惑。一个人真实的学习状态一定是孤独的,内心安宁,汲取知识,请你们在听课结束的休息时间一定要关上电脑回顾老师讲课内容,争取做到上课的内容当堂和当天消化。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_【第二篇】内容摘要: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文主要就三点而谈;一是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在生活中触发学生兴趣;三是在评价中保护学生兴趣。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兴趣激发回忆读书时对数学的印象,除了做题就还是做题。记得那时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我要是当数学老师,就决不布置这么多作业,让学生们天天玩。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但细想想,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实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一、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让数学课堂扬起兴趣的风帆。1.导课新颖,诱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导语,趣味横生的新课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学生形成主动探新兴趣,将产生重要作用。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可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小明今年11岁,可他到现在为止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心中肯定产生了疑惑,11岁本来应该过了11个生日,而他怎么只过了3个生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产生疑问,学习兴趣被调起以后,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堂课的探究,你就可以找出答案了。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厚的求知欲望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2.运用直观,激发兴趣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都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地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运用直观、形象化的手段,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持久。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甜头。3.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进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情境: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逛公园,大头儿子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但大头儿子被颠得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坐在圆形轮子的小车上,小车很平稳地向前滚动,大头儿子开心极了。那么圆形与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呢?很自然地揭示出新知。通过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使学生自觉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新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4.动手操作,提高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动手实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学习中的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沿斜线剪开,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柱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能够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5.优化练习,增添兴趣教师通过设计一定量的创新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去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而有意义的,要富有挑战性,它们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教师可根据每节课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主动设计一些新颖的、有创意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设计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练习,达到练一题长一智,练一题多一能之目的。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6.巧妙结课,保持兴趣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保持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一个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开始引人入胜,课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新课可以这样结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完成本节课开始时所提出的问题:“一块蛋糕,奶奶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妈妈吃了这块蛋糕一半的一半,聪聪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达吗?当学生们回答出:奶奶吃了一块蛋糕的二分之一,妈妈吃了一块蛋糕的四分之一,聪聪吃了一块蛋糕的八分之一后,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几分之几?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这些知识就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自学。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之间有了衔接,把一次一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给学生创造一种学无止境的感觉,有助于保持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二、在生活中触发学生兴趣。数学对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儿童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枯燥单调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与孩子们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会使他们又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会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1.开展活动,发展兴趣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建立兴趣之后,就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内容,而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31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