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税收(P61第六章)1、税收概述2、税制与税收原则3、税收分类与税种4、国际税收5、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第一节税收概述1、税收的概念(1)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捐、赋)。(2)概念理解第一、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第二、课税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第三、税收属于经济活动的分配范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参加社会产品分配的三种依据:权力、财力和人力。2、税收的性质(1)税收是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政权为依据的强行分配关系;(2)税收是政治范畴☼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税收是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对劳动者的剥削工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映了劳动人民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统一。3、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以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保证征收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国家政权是课征税收的依据。第二、以法律形式加以保障。以宪法规定纳税义务,以民事法律确定征税标准,以刑事法律确保征收。第三、由国家税务机关强制执行课征。(2)无偿性是指国家征收税款在形式上(表面上)无需付出任何代价,纳税人缴纳税款后,得不到任何报酬,没有讲条件、讨价还价的余地。但这不是绝对的,实际上纳税人可在国家履行其职能时获得收益。(3)固定性是指国家利用税法预先规定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收标准,征税时必须按法定标准执行。对固定性含义的理解①纳税人取得应税收入、发生应税行为以及拥有应税财产就必须依照法定标准纳税。征管机关也要按照法定标准征税,不得多征、少征或不征税。②对征税对象、纳税人征税具有时间和行为的连续性。③固定性指的是相对固定。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收标准随着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调整。税收三个特征的关系三个特征是密切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强制性为无偿性提供保障,无偿性为固定性创造条件,固定性对强制性和无偿性进行规范。4、税收的作用(1)筹集资金①我国的经济建设投资,现在虽然向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过渡和发展,但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仍然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因此,通过税收筹集和积累建设资金仍然很有必要。②通过税收筹集建设资金可靠、及时和均衡。(2)调控经济使经济体系高效、持续、均衡、有序运转①引导投资,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②通过资源使用征税,剔除企业间由于资源使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级差收入,造就公平竞争的环境;③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企业利润,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和核算,提高经济效益。④通过个人所得税等税项调节个人的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⑤引导消费:流转税(间接税)由消费者承担,相当于提高商品价格。⑥调整平衡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3)监督管理税收工作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以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起着有效的监督作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纠正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制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第二节税制与税收原则(参阅P66)1、税收制度(1)含义税收制度简称为税制,是国家各项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2)税制属性税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经济基础服务。(3)税收制度的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课税基础、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等。2、纳税人(1)含义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法人)和个人(自然人),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纳税人是税款的直接缴纳者,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律承担者。(2)负税人是指税款的实际负担者。纳税人是直接负责向国家缴纳税款的责任者,但不一定是负税人。(3)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向纳税人支付其收入的款项时,代收代缴其应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借助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4)税务代理人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依照税法规定,在一定的代理权限内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名义,代为办理各项税务事宜的单位和个人。(5)委托代征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指派、委托,代表税务机关收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2、课税对象(1)含义课税对象又称为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商品、服务、收入、财产及价值)。(2)在税制中的作用第一、是征税的前提;第二、是一种税与其他税相区别的重要标志;第三、是实现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3)课税对象的若干概念①征税范围:是指课税对象的具体界限,表明税收课征的广度。②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收的价值源泉。税源与课税对象有的相同(所得税),有的不同(财产税)。③税目: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税目的作用:一是明确征税客体的范围;二是区别不同的课税客体,采用不同的税率,实现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④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是课税对象在量值(价值量或实物量)上的具体化。3、税率(1)含义是指应缴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的比率,是计算应征税额的尺度。(2)税率的作用①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②税率是影响国家和各类经济主体的分配关系的主要手段;③税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财政政策工具,税率的变动从总体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3)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比例税率有两种:一是统一比例税率;二是差别比例税率。比例税率的优点:①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具有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②计算简便,有利于税收征管。比例税率的缺点:①有悖量能税负的原则,无法调节收入差距;②具有累退性。(4)累进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至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分类按累进依据分:额累:按征税对象的绝对额分级累进计税征收的方式;率累:按征税对象的相对数分级累进计税征收的方式。百分比按累进方式分: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与其相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的方式。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的方式。全额和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能负税的原则设计但二者又有不同的特点:①名义税率相同时,全额累进负担重,超额累进负担轻;②在所得额级距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现象,超额累进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③在计算上,全额累进简便,超额累进复杂。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计税比较(元)税级税率(%)全额累进应税额超额累进应税额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250002025000250005000500025001~500003050000250001500075005001~75000407500025000300001000075001~100000501000002500050000125001000001000005000035000有关的计算速算扣除数是指全额累进税额与超额累进税额之间的差额例如应税额为25001元时全额累进税额=25001×30%=7500.3元超额累进税额=25000×20%+1×30%=5000.3元速算扣除额=7500.3-5000.5=2500元实际税制中一般用超额累进法计税.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超额累进税额=初级应税额×适用税率+二级…..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5%至45%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4515375(5)定额税率实际上是固定税额,按单位课税对象规定固定税额。①定额税属于从量计征的税种。②优缺点优点计算简便;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税收不受价格影响,税负稳定。缺点税收不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在调节收入和适用范围上有局限性;作为从量计征的税种,如果商品的价值差距很大时,税负极不合理。③使用范围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4、税基(1)含义是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计税标准税基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支出。实物量、价值量。(2)税基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以什么为税基,以收入、财产和支出为税基;二是税基的宽窄。税基的宽窄实际是征税范围或征税宽度。(3)注意课税对象、税源与税基的区别三者有时一致,有时不同。例如投资房产课税对象:房屋资产税基:房产的租金收入(也可以是某项支出)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由税基的宽窄决定。5、纳税环节(1)含义是指征税对象在运动过程中交纳税款的环节。(2)多环节纳税商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历许多环节,只在其中一个环节征税,称为一次课征制;在两个环节征税,称为两次课征制;每个环节都征税,称为多次课征制。(3)纳税环节的确定正确确定征税环节,对于平衡税负,保证财政收入,便于征收管理和监督有重要意义。6、纳税期限(1)含义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是税收固定性和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2)纳税期(又称税款所属期或税款计算期)☼是指税法规定的或税务机关依法确定的纳税人据以计算应纳税款的期限。☼确定纳税期的考虑因素:㈠确保财政收入;㈡有利于监督管理;㈢给予纳税人适当方便。☼具体的三种做法:㈠按期纳税,确定若干天为一期;㈡按次纳税,以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的次数为纳税期限;㈢按时预缴,是指按规定的时间提前预缴税款。(3)纳税申报期(税款缴库期)是指税法规定的或税务机关依法确定的纳税人申报纳税解缴税款的期限。7、附加、加成和税收优惠(1)附加①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税额;②计征方式:按课税对象或正税税额的一定比例计征。(2)加成加成是加成征税的简称,是指对特定的纳税人加税的措施。加一成,即加10%;加两成,即加20%。(3)税收优惠含义:是指按税法规定对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安排,是税法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措施。税收优惠的方式①减免税:是指税法对同一税种中的某一部分的特定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负的优待规定。②起征点:是指税法中规定的课税对象应税的最低金额。③免征额:是指税法中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金额。④退税:是指依法将纳税人已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退还纳税人的优惠措施(如出口和再投资)。8、违章处理(1)含义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罚,体现税收的强制性和严肃性。(2)违章违法行为偷税:是指纳税人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少纳或不纳税款的行为。抗税:是指纳税人对抗税法、拒绝纳税的行为。骗取退税: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手段取得国家退税照顾的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无意未交或少缴税款的行为。欠税:是指纳税人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行为。(3)处理方式㈠批评教育;㈡强行扣款;㈢加收滞纳金;㈣罚款;㈤追究刑事责任。税收原则(参阅P64)1、财政原则是指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必须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资金需要。2、公平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对所有纳税人都公正,或者说对所有纳税人都平等对待3、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实施在单位时间内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成果。具体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两方面;(1)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体现在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方面征税费用:是指税务部门征税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纳税费用:是指纳税人依法办理纳税事务所发生的费用。(2)经济效率是指税收使经济资源有效配置充分利用,最大限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第三节税收分类及税种(参阅P62)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1)流转税(间接税)是指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征收对象的税收种类。一般采用比例
本文标题:第三章税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3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