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非关税壁垒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第二节非关税壁垒的种类第三节技术性贸易壁垒第四节绿色贸易壁垒第五节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一、进口非关税壁垒的概念非关税壁垒是指各国政府在进口中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二、进口非关税壁垒的产生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出现了超贸易保护主义,各国提高关税的同时,开始使用以限制数量形式的非关税壁垒。70年代在经济危机形成了新贸易保护的压力,而受GATT约束关税不能随意提高,于是各国纷纷采用非关税壁垒措施。什么是壁垒?(美国的非关税壁垒)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关税壁垒的变化1、传统非关税壁垒不断升级,形态变化2、技术标准上升为主要的贸易壁垒;3、绿色壁垒成为新的行之有效的贸易壁垒;政治色彩越来越浓。例如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是非争论四、非关税壁垒的类别数量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其他五、非关税壁垒的特点1.非关税措施比关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关税措施←立法程序,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非关税措施←行政程序,比较迅速,程序简单,具有对某国或某种商品的针对性。2.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比关税更为强烈和直接。关税是是一种间接税,其保护作用具有间接性。而很多非关税措施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能快速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3.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关税措施是透明的,关税措施的歧视性也较低,往往受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但一些非关税措施则往往透明度差,隐蔽性强,容易对别的国家实施差别待遇。如果把关税比作门槛的话,那么数量限制措施就可以比作围墙,可以将货物彻底挡在关外。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第二节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一般有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押金和最低限价等。一、进口配额制(ImportQuotasSystem)1.概念:一国政府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超过限额的商品不准进口,或对其征收很高的关税。它是实行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2、进口配额制的基本类型(1)绝对配额(2)关税配额自主配额(单边配额)协议配额(双边配额)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全球性关税配额国别关税配额优惠性关税配额非优惠性关税配额全球配额(GlobalQuotas)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国别配额在总配额内按国别或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实行国别配额可以使进口国根据它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分配给不同的配额。自主配额自主配额又称单边配额,是由进口国家完全自主的、单方面强制规定某种商品的配额,不需征求输出国的同意。协议配额又称双边配额,是由进口国和出口国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协议确定的配额。通常不会引起出口方的反感和报复,较易执行。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按商品的进口来源,可分为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可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二、“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ExportQuotas)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些商品对某国的出口限制,在规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其条款和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在协定有效期内第一年度的出口额和其它各年度的增长率,即规定配额水平。2.“自动”限制出口的商品分类。3.协调各种自限商品限额相互融通使用的权限。4、保护条款,即进口国有权通过一定程序,限制或停止某种造成“市场混乱”的商品进口。三、进口许可证制(ImportLicenceSystem)1、概念进口国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事先申领许可证,没有许可证海关不予进口的制度。2、进口许可证制的类别根据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分: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根据进口商品有无限制分:公开一般许可证(自动进口许可证)特种进口许可证(非自动进口许可证)3、进口许可程序的规范(详见352页)第二节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四、外汇管制1.概念:一国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2.主要特点:管制外汇买卖和出入境3.种类①数量性外汇管制②成本性外汇管制:复汇率制度③混合性外汇管制第二节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五、进口押金制度(advanceddeposit)相当于向进口商征收进口附加税六、进口最低限价(minimumimportprice)即指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若进口商品低于最低价,则禁止进口或征收进口附加税。例如,1985年智利对绸坯布进口规定每公斤的最低限价为52美元,低于此限价,将征收进口附加税。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实行所谓的“启动价格制”来限制欧洲国家和日本的低价钢材和钢制品的进口,启动价格是以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钢材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为基础计算出来的最低限价,当进口价格低于这一限价时,便自动引发对该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罚金。七、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的前景加入世贸组织时仍可能保留一定的数量限制措施,只是通常有严格的限定。1.在WTO成员方的压力下,某一成员方可能会逐渐放弃数量限制,但常采用其他措施。2.关贸总协定下的各项“例外”在世贸组织体制内依旧保存着,在各种名义下发起的对进口产品的数量限制还会不断出现。3.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数量限制这种围墙还不能彻底拆除。我国入世在农业方面的承诺:第一,关税减让。到2004年降低到17%。第二,关税配额。对小麦、大米、玉米、棉花、植物油、食糖、羊毛、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第三,出口补贴。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第四,国内支持。在“黄箱”政策方面,把《农业协议》6.2款的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计算到6.4款的“微量允许”中,农产品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最高可以达到农产品产值的8.5%。第五,农业的服务领域。……案例:为何关税下调而车价未降2002年1月1日,中国政府将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001年的80%降为43%,关税大幅下调后,许多等待买进口车的消费者期待进口车的价格大幅下调,半年时间过去了,进口车价格并未按预期大幅下调。进口车市场上传来的不是价格下降的消息,却充斥着汽车进口许可证价格大幅上涨的传言。中国对进口汽车实行关税加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多重管理。进口汽车不仅要交关税,还须有进口许可证。这种双重贸易限制政策,目的在于限制汽车进口,保护国内汽车生产商。2002年中国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配额总和为80亿美元,比2001年仅增加15%。为了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商,中国不可能大幅增加进口整车的配额。几乎每一辆国产车上都有进口的配件,大幅增加进口整车的配额,势必影响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配额,从而约束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进口车的强劲需求,很容易消化掉小幅增加的配额。1993进口约22万辆小轿车,当时进口车关税约为150%;2000年进口车关税约为100%,但在配额限制下,中国进口的整车,包括小轿车、卡车和巴士在内,仅3.7万辆。国内对整车的进口需求和配额之间有严重不平衡。第三节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概念(TechnicalBarrierstoTrade)货物进口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超越公认合理要求的各项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第三节技术性贸易壁垒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目前有三种方法分类:第一种:根据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分:技术法规(强制执行的)标准(非强制执行的)合格评定程序(确定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第二种:按形成技术壁垒的科技手段分:差异技术壁垒创新技术壁垒:利用明显的领先优势,获得垄断竞争优势。第三种:传统的按内容体系分技术法规和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信息技术壁垒(例:强制性EDI)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1)名义上的合理性。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一般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2)形式上的合法性。技术法规,标准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制定或颁布的,具有合法性。(3)内容上的复杂性。技术法规,标准涉及范围广泛,技术规定及检验程序又十分复杂。(4)手段上的隐蔽性。技术法规,标准往往打着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安全,保护环境等旗号。(5)使用上的灵活性。技术的进步发展和技术壁垒的多样性,为灵活运用技术壁垒提供了条件。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应遵循的规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必要性原则•贸易影响最小原则•协调原则•对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五、技术性贸易壁垒盛行的原因?70年代:10-30%;90年代:30-50%(1)关税的大幅度削减及传统数量限制措施被抑制;(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的差异导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化;(3)消费观念和保护意识的增强促使技术性贸易壁垒“合法”存在;(美国UL标准、欧盟ISO9000系列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4)世贸组织某些协议中的例外规定给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大开方便之门。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发展趋势保护对象和政策手段日益多样化保护手段更加难防各国技术标准日益复杂2.影响对出口国的影响对进口国的影响第四节绿色贸易壁垒一、绿色贸易壁垒概念和产生概念: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第四节绿色贸易壁垒产生原因:1、根源于生态环境的国民健康保护的需要2世贸组织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持肯定态度3发展中国家环保意识与相关法规滞后4竞争的压力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分类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制定一系列环保标准限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不同国家的生产商或消费者,由于环境保护意识强弱差异会对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产生影响,从而造成产品在国际流通的不平衡。三、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环境许可证制度禁止进口与环境贸易制裁绿色补贴制度繁杂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各类多增设的产品技术标准苛刻的绿色检验检疫措施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四、绿色壁垒的特征1、名义上的合理性——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2、形式上的合法性:采用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作保护伞为保障人民、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措施与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措施相结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的有关措施3、保护内容具广泛性4、保护技术上的歧视性:以发达国环保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5、保护方法的巧妙性和隐蔽性: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中,例如:1991年美国根据《国际海豚保护法》对金枪鱼实行制裁。为什么具备巧妙性和隐蔽性?•绿色壁垒从表面上看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也没具体到哪国•都是高科技基础上的检验标准,发展中国家难以作出判断•把贸易保护的视线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五、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规范与抑制(一)环境保护国际公约1、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2、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国际公约3、生物安全多边框架规则4、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规定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另有: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五、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规范与抑制(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该协议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有一定的联系,但适用范围不同。前者适用于食品、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领域,后者范围更广泛。第五节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一、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二、反倾销三、海关估价四、社会标准——劳工标准五、歧视性政府采购六、原产地要求与规范七、外汇管制八、进
本文标题:第八章非关税壁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4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