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300字]文明村创建简介【精编4篇】
[300字]文明村创建简介【精编4篇】【导读指引】此篇由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300字]文明村创建简介【精编4篇】”精选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文明村创建简介300字【第一篇】宣威市在第七批省级文明村创建过程中,龙场镇黄村、乐树村、龙场村、东山镇八大河村共9个村列入创建范围。为提高创建质量宣威市文明办精心组织培训,深入各村检查指导,村“三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各村委会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样,文化事业齐进步,干群素质大提高,社会和谐大发展。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强势推动“文明村”创建活动,村“三委”高度重视,都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副书记为副组长,全体村干部及群众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村书记、村主任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找出适合各村自身发展的路子,从而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即:宣传发动组、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组、矛盾纠纷调处组、“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妇”创评组,形成了职责明确、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机构健全、领导到位、人员到位,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培训指导到位。针对省级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宣威市文明办组织村支书和业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强化了领导认识,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素质工程来抓,加强对业务工作的指导,提高了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培训后又深入各村对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方案的制定,氛围营造、文档资料的整理进行指导,突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三深入调查到位。在创建活动前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对村内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为创建工作提拱了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制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文明村”创建实施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宣传发动到位。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各村村三委针对村内“脏、乱、差”的现实问题,按照“三新两优一促进”的总体目标,以“七改三普及”为切入点,探索新途径,寻找新载体,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采取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等不同层次中的召开专题会,通过广播、黑板报、横幅、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的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为全面掀起文明村建设热潮奠定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龙场镇黄村把开展“文明村”创建的具体要求、目的、标准以及如何创建等内容印制成《致黄村村民的一封公开信》,每户一份发放到全村两个村民小组,四个自然村,432户农民手中,让“文明村”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进村入户宣传,全村8名村组干部和5名群众代表走村入户对农户进行政策宣传、介绍,针对每一户农户的实际情况作现场讲解,对群众不能理解的、不清楚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让“文明村”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充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宣传标语、广播、板报、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媒体,营造氛围。同时,领导小组把制作标语和宣传资料分发到组到自然村悬挂、张贴,每天并利用广播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知识。对“文明村”创建工作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先进个人,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给予通报表扬。开展学生带家长活动,组织村完小每班上一堂“文明村”建设宣讲课,并要求回家后将课堂上听到的内容再向家长、亲朋和邻居讲一遍,带动家长们尽快了解熟悉什么是文明、怎么才能文明,达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尤其是通过孩子影响父母,要以整体大局为重,在创建实施过程中不斤斤计较,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保证顺利实施。召开创建实施动员大会,村“三委”、几大员、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创建实施动员大会。会上“文明村”创建的要求和实施细节作了详细讲解和宣传五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到位。按照“宜人之所”的要求,根据各村小组分布及建设情况,紧扣“绿色生态村”,以“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做规划,因势利导抓推进,分片组织实施,扎实抓好建设。在精心调研,准确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按照优先解决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居住条件、进村公路建设、村内道路硬化、沼气池建设、卫生厕和卫生厩、安居房、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劳动力培训和转移输出等,并切合本村实际的制定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增收的好路子,指明发展思路、措施、任务、方向和目标。使精神文明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圈、改灶,绿化、美化、亮化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六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文明村”创建标准及要求,并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多实际,采取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要求,层层制定了目标考核责任制,并把任务分解到人,形成了上下齐心、合力携手共创、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快速推进。七是检查监督到位。为确保创建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乡镇分管领导与村“三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调整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认真整改,力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和稳步提高。并组织人员围绕创建方案逐项梳理,对照检查要求针对性的研究问题、不足及对策,采用“人对人”措施逐项落实。如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活动。成立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委员会”,委员由村三委干部和道德讲堂理事、各小组组长共同组成。活动中要求文明户既要做到家庭文明,更要做到公共文明;既要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夫妻和睦,更要做到无违反计划生育、无违法犯罪等。同时,在评选过程中发现的少数不文明现象,由评委进行劝导,通过文明户的评比活动,达到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文明村创建简介300字【第二篇】xxxx村位于xxxx乡北部,管辖1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392亩,山地8000余亩,农户1051人,人均收入5896元,以种植业和平共处养殖业为主,是江西省科普致富示范村,省山江湖示范基地,南昌市唯一农业科技示范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一村一品工作先进村、市文明村。xxxx年以来,xxxx村在上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村委会一班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村变面貌为目标,抓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设“一年一个大变样”的新农村近年来,xxxx村提出了“素质强村、科技兴村、民主管村、制度建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以赤家垅、xxxx为重点,从“三改三清”入手,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水利兴修、电视网络、公路建设等活动。一是改水、改厕、改猪栏、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两年来共修建环村组公路8公里,修复水渠3000米,兴建江西农村第一口无塔自来水井,规划改建厕所300多间。实行了人畜分离、用水饮水分离,户户有水冲式厕所。二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网络,积极开展电视、网络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素质能力。两年来安装有线电视280户,购置电脑30余台,让村民通过与联网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交易。三是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在全村大力开展破除宗教迷信,抵制斗殴等活动,大力倡导临里和睦,互帮互让,婚丧简办等新风尚。目前,全村实现了“五通”工程(即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通宽带信息网络),6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别墅楼”,100%的村组周边的环境实现了美化绿化,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赤家垅自然村被评为“江西省文明村”。二、广聚民意、深入调整,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xxxx村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形成了“林果扬优势、畜禽唱主角、科普为动力、一村谋一品”的发展思路。从2004年以来,全村大力实施科普致富“十、百、千”工程,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带动一批又一批农民走上了科普致富路。一是狠抓硬件建设,建起了一条百米科普长廊,内容包括各种水果、农作物以及家禽、家畜的种养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建起了一个科普活动室,内有各种科技杂志百余种、科普书籍一万余册。建立了一个科普网络,成立了柑桔协会、板粟协会、冬瓜协会、草莓协会、杨梅协会、蛋鸡协会等10多处科普致富协会,网络覆盖了全村13个自然村,吸纳种养能手60多人。二是以农业技术协会、科普活动室、培训班、农函大、村小学五个阵地为平台,培育乡土人才。在每年3月这一科普活动月,协会成员就会聚集到协会来互相交流种养经验,研究最新课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村里每年举行两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或请种养能手、或请专家教授讲课,向村民传授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每年输送3—5名村民特别是种养大户参加农函大培训。目前,xxxx村有种植、养殖、繁育、治病等多个方面的乡土人才100多人。三是以宣传科普知识、技术咨询、示范服务、资金扶助、举办种养能手擂台赛、外出促销六项服务为载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村里成立了农副立品流通协会,每年组织协会成员外出搞促销活动。在赤家垅自然村已成功举办三次冬瓜擂台赛,并于xxxx年6月17日,南昌市政府在赤家垅自然村举办了南昌首届杨梅节,即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又推动了产品走向市场。目前,xxxx村已建立了150亩藜竹笋基地、带动农户50户,100亩草莓基地、带动农户70户,500亩杨梅基地、带动农户80户,2000亩柑桔基地、带动农户400户,200亩花卉苗木基地、带动农户100户,2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带动农户60户。并形成了赤家垅水果亩木专业村,李家养鸡专业村、xxxx冬瓜专业村、丙田棉麻专业村、罗家养牛专业村、后垅养鱼专业村等,这些专业自然村在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文明村创建简介300字【第三篇】xxxx村位于xxxx乡北部,管辖1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392亩,山地8000余亩,农户1051人,人均收入5896元,以种植业和平共处养殖业为主,是江西省科普致富示范村,省山江湖示范基地,南昌市唯一农业科技示范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一村一品工作先进村、市文明村。xxxx年以来,xxxx村在上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村委会一班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村变面貌为目标,抓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设“一年一个大变样”的新农村近年来,xxxx村提出了“素质强村、科技兴村、民主管村、制度建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以赤家垅、xxxx为重点,从“三改三清”入手,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水利兴修、电视网络、公路建设等活动。一是改水、改厕、改猪栏、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两年来共修建环村组公路8公里,修复水渠3000米,兴建江西农村第一口无塔自来水井,规划改建厕所300多间。实行了人畜分离、用水饮水分离,户户有水冲式厕所。二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网络,积极开展电视、网络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素质能力。两年来安装有线电视280户,购置电脑30余台,让村民通过与联网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交易。三是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在全村大力开展破除宗教迷信,抵制斗殴等活动,大力倡导临里和睦,互帮互让,婚丧简办等新风尚。目前,全村实现了“五通”工程(即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通宽带信息网络),6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别墅楼”,100%的村组周边的环境实现了美化绿化,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赤家垅自然村被评为“江西省文明村”。二、广聚民意、深入调整,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xxxx村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形成了“林果扬优势、畜禽唱主角、科普为动力、一村谋一品”的发展思路。从2004年以来,全村大力实施科普致富“十、百、千”工程,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带动一批又一批农民走上了科普致
本文标题:[300字]文明村创建简介【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60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