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通用4篇】
1/15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通用4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通用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第一篇】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才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他们将是21世纪的栋梁,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21世纪的公民要有比较高的科学素质,这就要从娃娃抓起。幼儿科学教育作为我园的研究课题,我们小班组的老师,将努力钻研理论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一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本学期,我们小班组的科研活动计划主要依照以下几点的理论根据,展开活动。1、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自主、自由的科学探索空间,理解、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我们的孩子敢问、爱问、爱探索。让我们的孩子喜欢科学。同时,我们也将发展幼儿的科学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从而为幼儿以后的科学探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2/152、幼儿的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因此在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将选择一些孩子们所关注的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同时,我们老师也将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开展科学活动,真正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来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提高老师捕捉科学教育契机的能力。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都能得到成长。如:秋天来了,我们就让孩子认识各种秋天的水果、秋天的树叶等活动。快过年了,我们又带孩子一起认识各种糖果、品尝糖果、剥糖果。3、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我们小班组将不断研讨、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让我们的课题活动能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让我们孩子都能得到发展。4、角落活动的开展一直都是小班老师比较头疼的事情,小班孩子年龄小,怎么样的角落活动才是适合他们的,他们所喜欢的。我们将加大对科学角落活动的研讨,从而能更丰富我们小班科学角落活动的内容。第三周:1、学习科研计划,了解本学期科研活动的方向。2、讨论交流小班如何开展课题活动。3、探讨如何在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引发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关注。4、学习文章。5、讨论各班自然角的种植情况。3/15第五周:国庆放假第七周:1、学习文章。2、对9月份的科学活动进行修改、整理。3、讨论各班科学角落活动开展的情况。4、讨论如何开展关于秋天水果王国的活动。5、交流九月份的科学心得。第九周:1、学习文章。2、教师每人设计一个科学角落活动。3、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各班是如何组织偶发性活动的,教师举例说说。4、讨论各班集体活动的开展情况。5、制定远足计划。6、参观稻田。第十一周:1、学习文章。2、对10月份的科学活动进行修改、整理。3、讨论如何创设一个趣味性、探索性、操作性强的科学角落内容。4、讨论交流如何组织好远足活动-去大桥公园找秋天。5、交流十、十一月份的心得。第十三周:4/151、学习文章。2、交流各班子课题的开展情况。3、讨论如何创设一个趣味性、探索性、操作性强的科学角落内容。4、谈谈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来开展科学活动。第十四周:1、学习文章。2、讨论如何开展小聪明科技周的活动。3、如何有效的利用种植角对幼儿开展偶发性教育活动。4、讨论本月每班如何安排操作材料,带领小班组幼儿轮流进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5开展小聪明科技周活动,交流各班的开展情况第十五周:1、学习文章。。2、对12月份的科学活动进行修改、整理。3、交流科学心得。4、回顾各班一学期的课题开展情况。5、交流课题总结。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第二篇】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感知物体的数量的理解能力差。对数与数之间的落差关系理解能力差,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5/15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1、知识方面(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数学关系。2、能力方面(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情感方面(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二)科学领域的内容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2、数学部分学习分类、排序和对应、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6/15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认识几何图形,辨认常见的正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应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量、区别和比较物体和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较量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学习生活中常见饿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1、内容的广泛性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2、知识的逻辑性科学知识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而数学知识所缺的事物之间抽象的数量关系,更是一种逻辑性知识。1、我会放玩具(数学)7/152、甜甜的糖果(科学)3、喂宝宝吃饼干(数学)4、感官游戏-奇妙的口袋(科学)5、分糖果(数学)6、感官游戏-神奇的罐子(科学)7、水果有几个(数学)8、种大蒜(科学)9、大大小小的树叶(数学)10、一串红(科学)11、小小送货员(数学)12、苹果娃娃(科学)13、铺地板(数学)14、我喜欢的`水果(科学)15、放烟花(数学)16、有趣的核(科学)17、娃娃超市(数学)18、照镜子(科学)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第三篇】1、知识方面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得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幼儿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8/15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幼儿生活的关系。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2、方法技能方面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3帮助幼儿掌握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差别。4引导幼儿能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展,与同伴、教师交流。5帮助幼儿学习使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3、情感方面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2使幼儿萌发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3)使幼儿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1、应用操作法让幼儿主动探索,特别是通过摆弄、操作9/15具体事物材料来学习。除此之外,还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讲解演示等方法。2、运用集体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施加影响。3、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材料,引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进行自选操作活动。4、把教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第一周常规第三周玩具真好玩第五周找春天第七周美丽的蝴蝶第九周它是谁的宝宝第十一周小兔乖乖第十三周糖怎么不见了第十五周吹泡泡第十七周手电筒亮起来第十九周下雨了第二十周复习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第四篇】1、能根据生活经验听出不同的声音并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奇妙的声音;2、能发挥创造性,尝试用不同方法使身体和物体发出不同声音;10/153、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兴趣,喜欢尝试用更加丰富的材料制造声音。物质准备:各种声音的音频、报纸、塑料瓶。经验准备:熟悉生活中的各种声音。1、听一听、猜一猜: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好朋友,大家和老师一起听一听,猜一猜,他是谁?(播放录音)2、想一想、做一做:1老师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让幼儿猜猜这些是什么声音。师:小朋友们猜到老师今天带来的神秘好朋友是谁了吗?我们今天听了那么多不一样的声音,所以老师今天带来的神秘好朋友就是声音宝宝。2让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声音。师:声音宝宝想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我们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发出有趣的声音呢?(幼儿尝试)师:我看到xx小朋友用手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他是这么做的;xx小朋友用xx师:小朋友们都很棒!老师发现我们的身体还有一个地方也能发出有趣的声音,你们听听是哪儿发出的呀?(老师用嘴发出各种声音)师:小朋友们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也能发出有趣的声音。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做,我们刚才都是用身体的哪里发出声音的呀?11/153给幼儿分发材料,请幼儿发挥创造力,尝试用不同方式让材料发出不同声音。①报纸:(老师展示报纸)师:声音宝宝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小朋友们想不想玩啊?(幼儿回答)师:声音宝宝第一次藏到了报纸里。请小朋友们拿到纸后自己试一试,让手中的纸发出有趣的声音。(撕、扯、扇、搓揉……)(老师分发报纸)(老师请做得好的幼儿上台展示)(收回报纸)师:小朋友们都找到声音宝宝了吗?我们通过撕、扯、扇、搓揉……找到了藏在报纸里的声音宝宝。②塑料瓶:师:声音宝宝啊这次又藏了起来,声音宝宝说我这次我不会轻易让小朋友们找到我了,它呀这次藏到了塑料瓶里。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能找到声音宝宝吗?(老师展示塑料瓶)师:等会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塑料瓶,但是小朋友们不要拿着塑料瓶用力地敲地面、敲小椅子,因为如果你们太用力了,塑料瓶宝宝该疼了,它就会哭了。小朋友们,你们也不能用塑料瓶去打其他小朋友,这样其他的小朋友就会受伤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老师看看有哪个小朋友是用小手把声音宝宝找出来的。12/15(老师分发塑料瓶)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能让你手里的塑料瓶发出有趣的声音?(轻敲、弹、滚、吹……)(老师请做得好的幼儿上台展示)(收回塑料瓶)师:小朋友们都找到声音宝宝了吗?小朋友们真聪明,声音宝宝又被你们找到了。我们通过轻敲、弹、滚、吹……找到了藏在塑料瓶里的声音宝宝。3、找一找、试一试:师:小朋友们,声音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它这次呀藏在了我们小五班(小二班、小一班…..),老师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小朋友们自己在班里找找看看哪些东西都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等会咱们请小朋友告诉我们,他都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活动,自己探索)3、结束:师:哇,小朋友们可真棒,找到了这么多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有什么..什么..今天咱们一起听了这么多有趣的、奇妙的声音,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跟爸爸妈妈分享这些好听的声音,再和他们一起找找家里还有什么东西能发出有趣的声音?本次教学活动开展的比较成功,从活动的设计上来看,我们的优点是我们能制定出合理、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活动的内容能配合幼儿的能力和发展需要,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13/15我们能选择合适的教育活动形式,科学活动以幼儿探索为主,使幼儿有较多的参与机会,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能力。我们能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听、猜、做和儿童化的语言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幼儿寻
本文标题: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总结【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75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