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韩非子读后感【通用5篇】
韩非子读后感【通用5篇】读书使我们目光远大,志存高远。作品是一本让人收获满满的好书,其实最好的参考下载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如何领会作品的内涵呢?我们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韩非子读后感,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到您。韩非子读后感【第一篇】《韩非子》,这绝对是一部巨作,虽然是在几千年前,但是,其中许许多多的思想至今受用。从小便听过《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等等,直到有幸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竟均出自《韩非子》。这次,我看的是《外储说左上》,主要讲的是“君之外谋”,其中“说一”的第二段尤其令我感悟颇深。这段主要讲的是墨子做木鸢与葵与射稽唱歌的故事,就拿第二个故事来说吧,葵唱歌时,大家都轻松又愉快,而射稽唱时,大家又吃力又疲惫,但有人注意到吗?事实上,射稽唱时的效率比葵唱时的效率高出了许多。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良药苦口,不要对苦涩的事物产生厌倦,事实上,这往往是最妙的灵药,葵所唱的歌是一颗甜味的糖,让人感到舒坦,射稽的歌是苦味的药,虽苦,但功效甚好,这便是甜苦之分。那到底该如何抉择呢?忠言逆耳,聪明的人会去鼓励别人,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英明的人会去聆听它,因为他知道,这能创造出最好的功效。墨子,连他也会做过愚蠢的事,但他,就是聪明人,他知道做木鸢是件傻事,而那些看似平常的事后,却隐藏着良方。生活中,社会上也是如此,那些最诚恳的`劝告,总是不那么顺耳。家中,父母随时的关照与提醒,总是对你最好的话,但在我们耳中,总是那么唠叨,平日,老师的循循善诱,潺潺教诲,是枯燥和无味的,但这又是最富哲理的话语。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而已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让我们记住这两句话吧,这是我所理解的,但这将永远伴随你左右。韩非子读后感【第二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每个人的诞生也就铸就了不同的我们,但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必定有长处与短处之分,如何以长续短,就成了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韩非子》观行篇很好地诠释了这则道理。为了取长补短,余补不足,西门豹佩韦以缓之性急;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不同的伟人在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都及时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以长续短,最终成为一代豪杰,也给人留下深远的启示。但仍有许多人因只看到自己不足于人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长久地沉溺于自卑的心理中不能自拔。观行篇的后半部分就能消除这种忧虑,它开篇就说:天下有信数;一日智有所不能立,二日力有所不能举,三日强有所不能胜。意为:天下有三种道理:一是智慧,总有不能办成的事,二是力气,总有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实力再强,也有不能战胜的对手。一个人的才智,力量都是有局限性的,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这正如宇宙万物有虚和实,利和害,生和死两个方面一样,是不能凭借主观愿望而改变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拥有的天赋、才能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和别人攀比谁的才能更多,不要掺入利益的因素。文章后面也有提到: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乌获之劲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喷、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所以形势总有不能具备的,事情总有不能办到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是重中之重。当然人们也各俱欠缺,自己做不到的是不要强加于人,更不能强人所难,只要尽力了,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就足够了,可以把办不到的事给有这方面才能的人做,我们可以根据能成功的形势,找出容易成功的法则,这样就能轻松许多。“以长续短”是韩非在执“法”时所推崇的,其他篇目中也有提到执“法”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之道,总而言之,韩非提到的许多观点也被后人纳用,有很强的逻辑性。此外,他的文章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分析精辟,文风峻刻而且富有文学色彩,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欣赏。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度过的,只有在短暂的一生中将长处用到及至才能使人生绽放出最美丽的火花;若一味地苛求一应俱全,到头来便只能一事无成,消磨了大好光阴,终将贫苦一生。韩非子读后感【第三篇】任何一种思想,都能解释身边的世界。《韩非子》就是一种悲观哲学。单纯的人看这本书,自然大摇其头,骂道这真是畜生写的书。可是,单纯是一种恶,是比邪恶还要严重的恶。自己选择邪恶,还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能解释的通;而单纯人做下了事情,还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比如十字军里面单纯的骑士们。人性本恶。所以要提放身边的大臣、妻妾、儿女。“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我不是相信你的忠心,而是相信你不敢背叛我。孤独的王,冷酷的王,忧伤的王,强大的王。这就是韩非子所假想的王。韩非不相信人。不相信有幸福存在。韩非只相信人是弱肉强食。韩非对人的认识是,人是一种趋炎附势的动物,人为了自己什么都可以出卖。人是什么,《商君书》中有言,“民固服于势,寡怀于义。”老百姓只是服从权势,而不感恩仁义。《韩非子》中举了很多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鲁国国君的园林失火,士兵都去抢财物。国君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谁救火我就赏谁?旁边的人说,不能赏赐他们,要下命令说,谁不救火我杀谁。命令下达,果然火被救了下来。考虑到现实,我不得不说,韩非子说的对。人就是这样的吧。只会考虑为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会想到报恩。韩非子想,既然如此,请允许我以天下人为刍狗。信任在韩非子这里,是没有市场的。孔子讲“忠恕”,而在韩非子看来,全是不干正事的吃闲饭的人。“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人与人之间,就是血淋淋的利益。我有难,你只会趁火打劫。读完《韩非子》,我觉得他说的很对。我还准备找《商君书》、《战国策》、《左传》、《资治通鉴》等书来看一遍。可是我和朋友聊了一次天,我动摇了。我很崇拜武则天,我就说,现在穷人家的女孩子,尤其这些女大学生,我的女同学们,不要再和穷小子花前月下了,赶紧嫁入豪门才是正事,嫁入豪门就要开始积蓄力量,准备夺权。就像武则天一样。可是朋友说,人生应该是和妻子感情深厚,朋友你来我往,孩子健康成长,武则天是很可怜的人。朋友认为这才是正常的人生。他认为我想的东西太偏离“现实”了。而我认为他想的东西太理想化了。我们都认为我们看到的是现实,对方的是“幻觉”。我疑惑了。人生到底该怎样?幸福为何那么远?我也开始心慈手软了。我不再那么冷酷不爱笑了。我也开始不再一个人读《韩非子》了。我的观点受到了朋友的影响。我也开始想信任人了。这样下去,我做不了事业。记忆中,很久前的我,也是爱笑,爱交朋友,爱玩,爱睡觉,爱起哄的人。我说不清是对是错。我该相信什么?我该相信“真情”吗?我该怀疑吗?我怀疑很多东西的存在。道德,爱情,亲情,友情,事业,幸福。我一一否定了这些。我看到弱肉强食中强者就是道德,“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爱情,贪婪的父母和痛苦的子女构成了所谓的亲情,用过就扔的朋友,邪恶中诞生的事业,一只heroin就可以解决的幸福。是我太单纯,还是什么原因?古人说,“明哲保身”,明白道理,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自己最重要吧。如果信仰受到他人的侮辱,我会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如果信仰受到自己的怀疑,我真的坚持不下去。我该相信什么呢?世界中的真理,到底是什么呢?杀戮,还是仁慈?韩非子读后感【第四篇】先秦诸子中,最另类的当属法家学派。儒、墨、道三家至多是创立学说或是躬身实践,法家则不然,法家的思想学说是要拿生命作交换的,用流血的方式来奠基。流血牺牲的不仅仅是平民或贵族,其中还有法家的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商鞅与韩非。商鞅之死,简而言之是因为其得罪了太子赢驷这个未来的国君。韩非则不一样,司马太史说韩非死得很冤,入秦没多久就被下狱致死。连自己的主张和抱负都来不及实现,就被李斯、姚贾陷害,死在了云阳大狱里。最为法家最杰出的代表,法术势最后的集大成者,韩非理应是个大阴谋家,但为什么就是斗不过同样是阴谋家的同学、大秦廷尉李斯呢?从表面上看,韩非之死是因为李、姚二人的陷害。然究其本因,韩非是死在自己的学说上的,是死在自己手里的。作为韩国的王族子弟却无法实现自己的主张。于是韩非闭门著书,在此期间写下了《说难》一文。所谓“说难”即游说国君之难。而且,只要你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但是,作为专制主义代表的法家一旦离开宣传、游说人主,便一无所用其技。所以即便知道游说之难,也要义无反顾地去游说君王。其实从韩非入秦到韩非死于云阳大狱这一过程可以清楚的知晓,韩非只能算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与阴谋学家,而非一个合格的实践者。这就是为什么韩非会斗不过同样是阴谋家的李斯。韩非自己在《说难》中坦言:“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然而韩非却给秦王写了一道书,大谈存韩之益处。韩非自称韩国早已“与郡县无异”,并称秦国应该攻打的应该是赵国,因为赵国“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赵国才是秦国的首要敌人,而韩国早已形同秦国的郡县了,不具有威胁秦国的能力。秦国若是攻打韩国,只会让“天下明赵氏之计”,对秦国没什么好处。此外,韩非还当着秦王的面指责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还因为姚贾的“前科”要秦王注意。就这样,韩非与姚贾结下了梁子。不过,韩非也许不知道,他的1篇存韩书,同时也和秦王结下了梁子,让嬴政对韩非的好感度与狂热度骤然下降。不得不说,韩非其实很可怜,他总结的除阴奸之计,到头来却把自己给除了。而且,嬴政是绝对不会后悔杀死韩非的,他会把韩非的理论变成实践,但绝对不会要一个碍事的韩非。司马迁所谓的“后悔”只是联系到了自己而发出的一厢情愿的感慨而已,毕竟他是司马迁而不是嬴政,他怎么会知道嬴政的思量。他只是把秦王与韩非的关系强加到了自己与刘彻之间的关系之上。连司马迁自己都说“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当时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解而开罪武帝,所以才会把自己的处境与韩非联系起来。故司马迁言秦王悔,实则希望武帝会后悔而已。韩非子读后感【第五篇】《韩非子》的认识论继承了先秦哲学中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论。当然本书著作初为研究帝王之术,进而辅佐弼王富国强兵而一统天下。读国学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韩非将法、术、势结为一体,推行法治以使秦国统一六国,其中的一些管理思想亦可使当今的我们反观自醒、日日精进。在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战略方针之下,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仍然值得借鉴。“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了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此外,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大重要内容。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思想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其中《八奸》一章对于人主的自查之见鞭辟入里,“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雍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人人都有喜好的事物,但如果喜好被他人利用,将有可能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古代君主因声色犬马而国破家亡,当今多少干部利令智昏而贪腐…。《有度》中写道“国无常强,奉法者强则国强”,其中之法就是一套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并且从上到下执行,君主公证明察,大臣依法办公。此强国之法。治国和自制毕竟不同。治国重罚而轻赏,以人的趋利之心不若避害之心,惩罚的效力要大于奖赏。自制的对象是自己,罚则生厌,生厌则难行,所以要以赏为主,以罚为辅,赏罚明确而又有信用,对自己的法治就能够成为现实。自制是意志与潜意识的斗争,斗争都是长期和残酷的,要讲究技巧,讲究应变。人生是漫长的竞争,终日行健不移的来适应环境,人必定会有所成就。以法自制的效力,从长远看来必然是最佳的,而“法”的精髓就是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书多以历史上的失败经验为例,其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深入浅出但发人深醒,读书时反向自己或曾如其中之人,鞭策之力令读者深思。面对诱惑我们往往不能及时觉察,知过能改亦是一种进步,读韩非可以让我们有一种自我危机意识,进而不断反思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界限,我们每个人都遵纪守法、正直为人,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和国家都是一种人文素质的提升。
本文标题:韩非子读后感【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88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