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小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案例)5篇
小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案例)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方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方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网友为大家精心分享的“小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案例)5篇”,供大家参考!小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3、交流汇报。4、小结。(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5、辨认铁制品。(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三、隔物吸铁:1、引入研究。(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2、实验设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4、汇报交流。5、小结。(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四、总结延伸: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小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2一、教学目标:1、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2、明确支点离重点越近,杠杆越省力;反之费力。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省力和费力的杠杆。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三、教学难点:明确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长铁棒、体操棒、木块、老虎钳、火钳、杠杆尺、钩码等。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四人组配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回顾杠杆三要素。1、趣味游戏——撬“重物”,让学生实际体会杠杆的作用。2、利用演示PPT,复习杠杆构成的三要素:支点、重点、力点。3、提出本课研究主题,板书课题。(二)、主题探究:利用杠杆尺,了解其省力和费力的科学原理。1.通过实物并结合演示PPT,认识杠杆尺的构造及其原理。2.布置研究任务1:探究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并做好记录。3.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始约10分钟的独立探究活动。4.第一次汇报:展示力点钩码数大于重点钩码数和力点钩码数小于重点钩码数的两张记录表,比较其钩码数量的多少,明确后者比较省力。5.布置研究任务2:将省力的记录表挑选出来,用笔画出重点到支点、力点到支点的线段。6.第二次汇报:展示三张省力的记录表,比较所画的线段,思考其共同特点。7.结论一: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近,杠杆就省力。8.第三次汇报:展示二张费力的记录表,用笔画出重点到支点、力点到支点的线段,比较所画的线段,思考其共同特点。9.结论二: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远,杠杆就费力。(三)、实践深化: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1.趣味游戏——“以弱胜强”,通过对支点位置的控制,强化学生对上述结论的理解。2.实践体验——用老虎钳钳断铁丝,利用PPT图片分析其省力原理。3.演示分析——“小小秤砣压千斤”,利用PPT图片分析其省力原理。4.实践体验——用火钳钳起铁块,利用PPT图片分析其费力原理。5.小结:杠杆工具的省力或费力,与其用途有密切关系。(四)、延伸课外:调查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小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过程与方法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乐于表达和交流。3、激发探究兴趣。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2)、评比得出表现组。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1、形状(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2、用途(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3、性质(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3)、交流汇报。四、总结延伸: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磁铁小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4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上磁力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5、刚才
本文标题:小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案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5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