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开展贸易能增进贸易双方的利益。这种利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二是动态利益。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谓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一、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9世纪70年代开始)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1、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在战前的1938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占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额的39%,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49%,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占12%;而1980年,上述几种类型的国际贸易额占资本主义世界国家贸易值的比重分别为53%、39%和8%。2、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3、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产品内分工)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如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工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二是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耐克)产品内分工: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进行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分工细化使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生产的国界变得模糊起来,产品的国籍也不那么明显了。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写了一本书,名叫《美国下一条国界》,书中这样写道:全球正在变成一个单一的市场。哪里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根本不考虑国界问题。虽然由于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得生产日益国际化了,但经济的民族界限仍然存在,产品的品牌是有国籍的。在美国生产的本田车,仍是日本产品。在中国生产的耐克鞋,仍是美国产品。如何看待中国参与国际分工1、承认现实,发挥比较优势当今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只能接受此现实比较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不能抛弃2、注意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但不能满足于此,而要同时注意创造动态优势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新产业:重点突破3、努力深化国内分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重国际分工,轻国内分工的现象国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基础当务之急: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4、体制接轨要融入当代国际分工体系,就要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因此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处理好参与国际分工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民族工业,不能因此忽视经济的民族性、民族利益民族工业不仅只靠国内力量来发展,也可以依靠国际力量、通过国际分工来发展国际分工发展的影响因素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国际分工发展的影响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一定的影响3、政治、文化等因素也会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国际分工的性质受国际生产关系的制约二、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国际贸易静态利益一个简单模型说明1、模型说明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国都只生产两种商品:衣服和粮食,再假定两国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源总量为一定,生产的技术条件不变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A国:生产100个单位的粮食,或者生产60个单位的衣服,或者生产介乎其间的各种数量组合。这也是A国消费组合。B国:生产100个单位的衣服,或者生产80个单位的粮食,或者生产介乎其间的各种数量组合。这也是B国消费组合。在封闭条件下两国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所谓相对价格,是指直接用一种商品来表示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是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封闭条件下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A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100∶601单位粮食的价格为0.6单位的衣服1单位衣服的价格是1.67单位的粮食B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80∶1001单位粮食的价格是1.25单位的衣服1单位衣服的价格是0.8单位的粮食相对价格存在差异,是互利性贸易的基础A国:只要1单位的粮食能交换到0.6单位以上的衣服,它就会向B国出口粮食、从B国进口衣服。B国:只要1单位的衣服能交换到0.8单位的粮食,它就会向A国出口衣服、从A国进口粮食。2、贸易利益的源泉第一,贸易的利益最终来源于生产。第二,贸易的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际贸易为条件。三、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一、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1、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2、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3、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1)提供了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2)国际贸易为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4、加速资金积累5、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6、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二、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一国的经济主体能否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动产业结构转变的代价和时间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1、一国的经济主体能否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企业是否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企业是否具备充分有效的信息生产和交易是否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2、一国是否具备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出口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大小与否,取决于出口部门与国内经济其他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场交换等各方面的联系程度,这就要求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作为联系的渠道,这样,出口的增长才能通过市场这一中介向各个部门传递经济和技术的信息,通过出口的扩大而牵动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增长。3、产业结构转变的代价和时间现实经济生活中,产业结构的转变并非轻而易举的,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并付出一定的代价。从微观层次上看,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会面临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问题。从宏观层次上看,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需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而且必然伴随有利益的再分配和权力结构的调整,社会磨擦往往难以避免。瑟罗:美国经济增长的诀窍——不善于发展技术成熟的行业(生产率一年只增长1%)。我们做得最好的是关闭老企业。在美国解雇人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容易,我们很善于除旧布新。如果在一个技术快速变化的阶段,美国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我们能干好的事。我们关闭大企业,解雇成千上万的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3年解雇了100万人;作为钢铁重镇,匹兹堡10-15年内解雇了80万人。4、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短期长期收入分配对象5、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保护政策会使国内生产资源朝非出口部门转移,并且通过限制进口,间接影响外国出口部门的增长一国政府关于产业发展的方针,有时也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虑,而偏重于政治军事或其他方面的需要等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贸易利益的形成国际贸易利益的实现还受到一国文化传统和价值标准的影响
本文标题: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