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一历史教案【4篇】
好文供参考!1/15初一历史教案【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一历史教案【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第一篇】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好文供参考!2/15[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好文供参考!3/15五、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三、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初一历史教案模板【第二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好文供参考!4/15问题的能力。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好文供参考!5/15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二)新课教学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好文供参考!6/15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__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__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五、巩固提高进行几个选择题的测试,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六、小结作业梳理板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七、板书设计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初一历史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好文供参考!7/15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教学法;2、故事讲述法;3、小组讨论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学准备: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好文供参考!8/15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二、新课分享(一)课堂准备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乱”?2、怎么“乱”的?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好文供参考!9/15(三)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为什么会“乱”(板书)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乱世出英雄(板书)1、总括:(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2、故事讲述(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4、齐桓公率先称霸(1)条件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好文供参考!10/15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1)秦为何成为“后来者”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好文供参考!11/15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三、总结: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四、训练与评价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初一历史的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好文供参考!12/15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教学准备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学生准备橡皮泥橡皮檫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好文供参考!13/15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二)授新课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
本文标题:初一历史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9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