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编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2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编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编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恩来有更多的认识。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好文供参考!2/20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奠定基调,直入课题。1、师介绍周恩来的简介。(多媒体显示配乐画面)2、导入课题,解题。(1)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为我们说说课题的意思呢?(3)带着我们的理解,清晰而坚定地再读读课题吧(师指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聚焦“中华不振”。1、初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词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老师检查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多媒体显示)(2)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大家完成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3、聚焦“中华不振”。(1)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请把它找出来?(“中华好文供参考!3/20不振”)(2)对!你们都有一双慧眼,都找出来了,是“中华不振”,这个词正好与“中华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课题下方板书“中华不振”)请齐读这个词。(3)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4)观看完短片,你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三、精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1、默读课文,初步感受“中华不振”。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具体词句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词句划下来。(学生默读课文,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同学们,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生交流)预设:(1)“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呀!”师:(点击鼠标显示句子)你能从伯父的话语中感受到中华好文供参考!4/20不振。你们知道“租界”是什么意思吗?(多媒体播放关于租界的资料)师:此时此刻,伯父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父此时的心情吗?(担心、无奈、愤怒、沉重)师:指导学生带着体会读好这句话。(2)“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师:(点击鼠标显示句子,突出“一直、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师:请你们这个小组的同学齐读这句话。(3)“在租界地里,他目睹了中国同胞受欺辱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师:读了这段话,你的心情怎么样?师:指导学生读出愤怒之情。4、补充材料。(1)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我们怎么能够不伤心,不愤怒?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发生这样处处受欺辱的事情太平常了。(多媒体显示相关事例)(2)看了这些事例你又想说点什么呢?(3)是啊,洋人当时就是这么欺人太甚!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洋人竟然敢这么猖狂,这么蛮不讲理,欺人太甚!这是为什么啊!因为——(学生齐答:中华不振。)好文供参考!5/20四、感悟立志,拓展延伸。(1)看着外国人在我们中国领土上的一桩桩事情。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翻江倒海的难过。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都在想些什么呢?(小组讨论)生交流(2)周恩来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哪!(师板书:哪)五、感情朗读,感受周恩来的伟大志向(1)于是,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师生合作读第5段)(2)你们愿意做小周恩来吗?那么,现在你们就是小周恩来,我们合作的读读5、6、7段吧!(师生分角色朗读)(3)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多媒体显示:周恩来不是为()而读书,不是为()而读书,不是为()而读书,也不是为()而读书,而是为()而读书。因为在少年时他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欺辱,就要()。(4)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读:他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好文供参考!6/20书!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3、练习朗读课文。好文供参考!7/2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三、教学策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好文供参考!8/20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的一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面对着繁华、热闹的租界地,面对着大伯含糊不清的话语,使他产生了哪些疑问?读出相关的语句。出示课件: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3、只有十二岁的`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后提出了这么多的疑问。而“中华不振”这个词语在课文中多次出现,看来这个词语一定很重要,那么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振:①摇动,挥动;②奋起,兴起;③救;④振动。设计意图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出周恩来在疑问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感受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二)深入学习,品读感悟好文供参考!9/201、默读课文的七、八自然段,那周恩来是从哪儿看出了中华不振的呢?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出示课件:认真默读课文的七、八自然段:周恩来是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语句。2、全班交流感受。(1)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这一带”和“别处”分别指的是哪里啊?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把感受充分地交流。(2)而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突然发现有个中国妇女正在哭泣,而旁边站着一个大个子洋人,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下面请同学边读原文内容边填空。再读读你们刚才填空的内容,就这些内容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将我们体会到的周恩来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借助课前查找的资料,学习运用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谈感受。好文供参考!10/203、总结学法。通过读七、八自然段,我们抓住了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他的想法。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用到这样的方法。之前我们了解了中华不振的字面意思,现在也正是这种方法让我们和周恩来一样明白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教师导语一:当时,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可在这租界地里……出示课件:(学生齐读)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教师导语二:同学们,在租界地里,我们中国人的遭遇是多么的可怜可悲啊……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4、师生对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师: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有的同学说──生:为明理而读书。师:有的说──好文供参考!11/20生:为做官而读书。师:也有的说──生: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师:而周恩来却说──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同学们发言的场景周恩来看在了眼里,发言时说的话他听在耳中。而他却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就还有我们刚刚学到的读书方法猜猜周恩来在想些什么吗?你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或资料来试想,然后把它写在纸上。出示课件: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他在想:______________。周恩来此时不仅是他回答的语气是清晰而坚定的,更是他经过沉思后做出的决定和他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同样是清晰而又坚定。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三)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是啊!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远大的志向而努力奋斗。出示课件:介绍周恩来的生平事迹。周恩来的一生不但是这些说的,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他听到中华不振时想到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在思考中产生了问题。当他看到我们中国人倍受欺凌时他想到的还是好文供参考!12/2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因为他想到的是振兴中华,不再让中国人受欺负,所以才说出了这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齐读课题。(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你将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感人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五、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学习写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和难点好文供参考!13/201、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2、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激情导入。2、齐读课题。3、通读全文,思考: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誓言?4、总结板书:中华不振二、精读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课文:⑴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⑵把相关语句画出来。⑶在学习小组里面交流。2、研读课文:⑴探究学习1~6段:好文供参考!14/20(学生找到哪里
本文标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编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1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