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边城教学活动设计_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1/25边城教学活动设计_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边城教学活动设计_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边城教学活动设计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篇】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3.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美。1.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2.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之美。一、导课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话题从沈从文先生写给他夫人的家书节选开始:(教师诵读)ppt:“夜静得离奇,端午快要到了,家乡一定是还有龙船下河。翠翠,你是在104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了我,在你死去还想起我。翠翠,三三难道我又疯狂了吗?”1948年沈从文在精神上陷入了绝望痛苦之中,甚至想到了死。此时,他呼唤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名字:翠翠、三三。2/25三三就是沈从文的妻子,咱们合肥“张家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女士,而翠翠,就是他生命中最杰出的作品《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个迷人的形象,她承载着《边城》全书之魂:爱与美。二、梳理情节阅读课文,请思考:以端午节或翠翠为关键词,概括第3—6节的重要内容。第3节眼前的端午节边城赛龙舟的热闹场景第4节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看龙舟时巧遇傩送二老第5节上一年的端午节翠翠看竞渡时偶遇天保大老第6节眼前的端午节翠翠看到迎亲花轿时情思被撩动从我们共同梳理的故事情节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翠翠展开的有三个关键词:1.环境(茶峒城、端午节的氛围);2.翠翠的少女情怀;3.二老傩送。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年龄遇上合适的人。三、合适的环境:边城、端午节1.边城的特点,结合第一段来分析概括。明确:偏僻、安宁、淳朴,远离了现代文明的侵扰,是没被打扰的安宁与美好的世外桃源。2.文中主要写的是端午节,其实文章也写了中秋节和过年,但为什么要以端午节为重点?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哪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25点评引导:端午节的活动内容有喝雄黄酒、赛龙舟、捉鸭子比赛。特点:端午节是竞争展现男性之美(速度、力量之美)的重要节日,而这种男性的粗犷之美,恰是打开少女心扉的那把钥匙。四、合适的年龄:情窦初开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女孩,秉承了边城人民的善良与淳朴,但是在十四五岁的少女身上,又有着一些特殊之处,我们先来品味一下这两段文字。1.第四节第一段①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不可言说的快乐。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照理说应该是无话不说的,为什么这里用了不可言说的快乐?点评:我觉得这种女孩的心思是可以说的,但是只能说给妈妈听,但是妈妈已经死了,爷爷是不方便说的,那是什么?那是情窦初开的冲动。2.第四节的第六段和第十段两次写到了翠翠的一个奇怪想法“假若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如何理解他这个奇怪的想法?ppt: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ppt: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交流点评:落日、黄昏容易让想起生命的逝去,这种景致4/25也触发了翠翠细腻、敏感的心思。假若爷爷死了,我就无依无靠了。她很害怕孤独凄凉。爷爷与翠翠的感情毋庸置疑,但她害怕失去依靠,同时也希望有一双坚强有力的臂膀来依偎。这时,合适的他出现了。五、合适的人:二老1.在写二老的出场时,第四节第11段用了一个词:笑。未见其人,先闻其笑。说明二老是一个怎样的人?阳光、开朗。2.分角色朗读第四节第11段至24段翠翠与二老邂逅的片段。3.关于二老的笑,文中还有两处描写,请找出来,并体会一下二老的性格。ppt:便带笑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点评:玩笑,略带了狡黠,幽默。ppt:“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读一下,好可爱)放肆地笑着:淳朴、幽默、活力。ppt:“我崇拜朝气、喜欢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沈从文也许正因为如此,翠翠才会对这个人心生情愫吧。六、女孩的心思你猜猜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年龄遇见合适的人。情窦初开的翠翠终于产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文章中多处写到了翠翠喜欢上二5/25老的细微变化。请同学们划出来,品一品,写上三言两语的旁批,等会大家交流一下。交流点评:1.第三节13段“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那里曾发生了与二老邂逅的悸动与美好)2.第四节31段“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她那火把走去。”(心中已有涟漪)3.第四节32段:“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二老这条鲤鱼在翠翠心中咬下了痕迹)4.第五节2段:但这印象不知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节经过的事情甜而美。(心有所属,初恋总是甜而美的)5.第五节8段: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幸福甜蜜只为二老)6.第五节10段: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侧耳倾听只为谁?只为二老)7.第五节11段:“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你认识二老吗?)8.第五节12段: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心乱),向前怏怏的走去。(心有所属,可惜不是你。)9.第五节15段:“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心系二老)6/2510.第六节14段:翠翠还想着两年前端午节的一切事情哪。(记忆犹新,心有所属。)11.第六节16段: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想起二老就忍不住欢喜)12.第六节23段: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的身边来。(情思撩动)13.第六节25段: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等意中人来到)14.第六节26段:看天上的云。(对爱情的憧憬,白云悠悠寄相思)ppt:张爱玲《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七、其实我们已经知道,翠翠和二老的爱情是一个有始无终的悲剧,只是没有那么惨烈,一切如此温婉含蓄,哀而不伤。《边城》为我们传递的不是单纯的爱情,而是爱。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翠翠,关于亲情、关于友关于爱情……永恒的翠翠,永恒的爱情,永恒的《边城》。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边城》原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触,写下来。八、板书设计边城翠翠二老7/25合适的环境爱合适年龄合适的人边城教学活动设计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2、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表达特点。(三)德育渗透点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1课时要求学生用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文句或段落,边诵读边体会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翠翠这个人物和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1、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a简介作者沈从文。b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8/25请读课文。2检查预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中几种描写环境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a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b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d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参考注释,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2、总结与引申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3、作业布置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1小作文。4、板书设计翠翠美丽多情9/25天真可爱爷爷安于清贫忠于职守边城教学活动设计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三篇】课题(高、初)中第二册第一单元总课时一第一课时课题《边城》主备人课型品读课教与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教与学重点难点1、小说中的人性美的分析10/252、小说中人物孤独感的分析教学设想要求同学课外阅读《边城》这部中小说,要求同学将这课文作为1美文来欣赏,课堂上让同学从内容到形式去不断地感悟和体会本文的美,(可以从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情爱美、语言美等多方面去思考、去感悟),使这节课成为一节鉴赏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能适当进行点拨。教与学过程备注学生活动:课前预习,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并鼓励同学课后阅读《边城》整小说。一、导入新课师: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你看完文章后的感受,并谈谈为什么。二:课堂讨论生:我觉得文章写得很普通: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普通的语言,读来并不觉得很有美感。生:我觉得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湘西美丽的风光,山美、水美,确实是一个美丽的边城。师:确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边城。风景秀美,山川明丽。11/25(板书:风景美)生:我觉得边城的风俗民情也很美,象端午赛龙舟,还有最美的是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师: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板书:风俗美)师: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风光确实恬淡怡人,民风、民俗纯朴感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就养育了一群淳厚善良的居民,他们的生活原始而自然,纯朴而热烈,透着一股浓郁芬芳的人性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生:我比较喜欢爷爷,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安于清贫、忠于职守生:我喜欢翠翠,她美丽多情、温柔善良、天真可爱师:人物可爱,确实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中的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生:老师,我反对。刚才那位同学对于爷爷的分析我同意,但是我不同意对翠翠的分析。我觉得翠翠是一个很幼稚、很任性、很不懂事的人。如在课文第一部分,翠翠“胡思乱想”,要用出走“惩罚”祖父,就是不懂事的表现。12/25生:是的,文章里还写到了: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为什么无来由地多次地“哭”?(学生阅读、思考再回答)师:翠翠和祖父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在感情上也相濡以沫。翠翠只是内心有了爱情的萌芽,有了喜欢的人,但是却没有倾诉的人,又不能告诉祖父,于是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以引起爷爷对她的注意。师: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师:我们再来一起研究一下翠翠为什么会哭呢?生;我觉得她不应该哭。生: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师: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
本文标题:边城教学活动设计_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1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