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诗五首课件【范例5篇】
诗五首课件【范例5篇】望各位读者能够留意本文所述之“诗五首课件【范例5篇】”主题。常见做法是老师在上课前编写课程人工幻灯片,现在却到了设计教学课件的时间了。课程方案是指导老师教学及考核的重要标准。或许您可以在其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诗五首课件篇【第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为:被。歌:诗的体例。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2.全诗段意①秋风破屋——惨②群童抱茅——悲③长夜难眠——哀④广厦庇寒—一愿3.思想内容。这首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现实,而且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的呼喊。4.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最末一段,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5.艺术特色。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2.品味鉴赏全诗共十八句,如诗题所示,按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咏雪”(前十句)和“送别”(后八句)。开头两句,突出了边塞的气候特征: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下面两句诗仍追逐着雪花来写,不过情景一转,由户外写到室内。雪花飘进珠帘,沾湿罗帷,轻柔而浪漫,还真有几分梨花的神韵。但“狐裘不暖锦衾薄”的严酷现实也提醒人们,伴随着雪花的到来,寒冷也悄悄地跟进,在考验人们的毅力和耐心。后面两句诗就接着写到:“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是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将军不能弯弓,不能披战衣,怎么带兵打仗呢?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显得这样的无助和无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己亥杂诗》1.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2.赏析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五首课件篇【第二篇】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2、引导学生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3、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具:录音机教学步骤及过程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适当点拨。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学的五首诗都是唐宋的名家名作,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蕴含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宋诗歌的艺术健力吧!三、学习三首古诗。(目标1、目标2)(37分钟)(一)学习《使至塞上》。1.听配乐朗诵。(有条件的播放现成的古诗配乐朗诵带,如没有,由教师范读。[现在录音带还没到])2.全体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感情,不足则纠正之)3.让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要字词,如属国、征蓬、汉塞、萧关、单车和候骑等词。)4.叫一个学生给刚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重要字词注音和解释,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做。做完后师生共同订正。5.由学生简介王维(知多少算多少),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王维,字摩洁,唐山水田园诗人,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6.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7.师生齐读全诗。8.教师点拨: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让二个学生进行描述)。(备学生)点拨要点: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沓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9.在教师的引导下配乐朗诵全诗。(备学生)提醒学生注意节奏,朗诵时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于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10.全班齐诵全诗。(二)学习第二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听配乐朗诵。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请学生谈谈李白,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4.让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抽查二人检验。5.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翻译全诗。6.师生齐读原诗及译诗。7.在教师的点拨下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体味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师点拨要点:首句写景。后两句抒情。8.引导学生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练习朗读。9.请一个学生朗诵。10.全班齐诵全诗。(三)学习第三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让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要字词,如溅、搔、浑、胜和簪等词。)4.叫一个学生给板书在黑板上的重要字词注音和解释,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做。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5.由学生简介杜甫,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杜甫唐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6.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7.师生齐读全诗及翻译。8.朗读几遍,试着背诵全诗。四、全班齐读三首诗。(3分钟)五、布置思考题:(1分钟)1、①诗中哪几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②你最喜欢其中哪句诗?为什么?(A)2、背诵三首诗。3、完成练习二。(C)六、说课精要:古诗较难理解,因此以教师讲解为主,注意指导学生多读。七、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春望》、《登飞来峰》、《论诗》三首诗。2、引导学生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3、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步骤及过程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适当点拨。二、全班齐诵上节课所学的三首诗,并导人新课。(3分钟)三、学习古诗。(33分钟)(一)学习第四首诗《登飞来峰》。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唐代的三首诗,接下来要学的是宋代的两首诗。先学第一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2.教师简介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3.教师范读,学生轻吟。4.全体学生齐读。5.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诗意。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两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5.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二)学习第五首诗《论诗》。1.请一个学生范读,其他学生纠正可能读得不好的节奏。2.全班齐读。3.让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4.教师点拨。点拨要点: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具有普遍的意义。5.自由朗读并背诵。6.抽背井齐背。四、总结(5分钟)1.请学生针对《登飞来峰》《论诗》中蕴含的哲理谈谈自己的看法。2.比较本课五首诗的异同。(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下面的提示仅供参考。)明确:①从创作的时间来说,前三首是唐诗,后两首是宋诗。②从体裁来说,五首诗都是近体诗,其中《使至塞上》和《春望》是五言律诗,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和《论诗》都是七言绝句。③从主旨来看,前三首唐诗情景交融,重在抒情,而后两首宋诗以理入诗,重在说理。(这也是许多唐诗和宋诗的区别。)五、布置作业:(1分钟)1、背诵并默写本课所学的五首诗。(A)2、完成课后练习二。(B)3、课后练习四。比较阅读。(C)六、说课精要:重视点拨,准确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七、教学后记:诗五首课件篇【第三篇】《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学习通过意象来鉴赏诗歌,学会欣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来体验诗歌的美感和情感交融的特点,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资料整理来了解杜甫诗歌的风格和典型特点,归纳一些重要的诗歌意象在诗歌中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杜甫诗中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2、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文标题:诗五首课件【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2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