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老师必须提前准备好教案,如果还没有写好,就要引起重视了。教案是教师教育管理与教学的重要媒介。三一刀客网友特意制作了这份“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期望您能够满意。有需要的朋友们不妨来看看!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文本细读: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文章共十个小节,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给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现象。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昭示了自然界中季节的的更替。鱼鳞上的圈圈,“三叶石”“庐山漂砾”则可推算鱼儿的年龄,推知史前地质。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文本生动而有情趣,文章活泼而简洁的文字吸引孩子饶有兴趣的去读。在读中去感受“你看那……”“不就像……”时与大自然的亲密之情,让孩子去体会这有着无穷奥秘的诗句的意蕴和涵义。《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所以教学中我们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等。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如:山巅、汪洋、漂砾、妙不可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妙不可言”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C:小蝌蚪一出现,春天就来到了人间;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E:树上的年轮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趣祝福)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诉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在学生读文交流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板书:白云高飘——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4、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5、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效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3.能背诵课文。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用只要……就能……造句。教学难点: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1)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2)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3)质疑问难。(4)自学检查。①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假如请假假装弄虚作假病假②组词雁()编()逗()燕()偏()豆()③小组轮读课文,集体正音。④质疑释疑。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秋天已在眼前(2-6节教学动态控制,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编排教程。)①第2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准是,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②第3节: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③第4节:什么叫逗点?出示: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这是什么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④第5节:结合课文理解编队。出示:大雁在编队南飞,像不像省略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⑤第6节:借助插图理解年轮。(1)检查词语:独立完成(2)反馈、订正。(3)齐声朗读第2~6节。(1)自由读第1、7节,思考:怎样才能发现和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呢?(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假如、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3)齐声朗读第1、7节。(4)背诵第1、7节。(5)完成(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1)学习交流归纳,教师板书。观察到什么知道了什么老鼠搬家就要地震蜻蜒低飞天要下雨迎春花开春天来临(3)激发兴趣: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节好吗?(4)体味诗句的表达方式。(重点研读第2、3、4、5节)(5)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学习课文写法仿写1-2节诗句。举例:①你看那天上的乌云,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乌云挤满天空,大雨即将来临。②河里的水结了冰,不就像光滑的镜子?大自然在河面写着:寒冬已在跟前。(6)学习交流片断,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1)背诵全文。(2)完成(3)尝试着写一首《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教案3【教学目标】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2、理解并掌握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一语言特点。【教学重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小组合作讨论法、点拨法。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第一课时内容说明】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2分钟)师:咱们广东因为地理原因,四季的界限不是很分明,老师想考考大家的智慧,看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几幅图片识别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顺序打乱)图片分两张展示绿油油的菜花,冬雪点缀的梅花(一组),夏日的荷花,红红的秋枫。(一组)生:七嘴八舌一下子就明确了。师:请大家回顾第一节课所学的有关科学知识想一想,这些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我们叫做什么?生:物候现象。二、从标题入手进行重点讲解(3分钟)师:很好!我们已经明确物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发现作者竺可桢写这篇文章时并不是用的“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标题,是什么标题呢?生:(反应不快)可以打开课本寻找答案。生: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师:为什么这样改呢?一生:吸引读者。一生:用了拟人的手法一生:还用了比喻的手法师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师: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我们学习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物候现象就像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这样的比喻就更形象,读者阅读起来就更有兴趣了。那么,在课文中有哪些段落也有这样形象说明的特点呢?生找出是第一二段。三、揣摩语言,体会一二段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⑴学生齐读1、2段。(2分钟)⑵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大屏幕显示,老师朗读)(3分钟)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⑶精读1、2段,分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讨论3~5分钟)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5分钟)生1:“苏醒、融化、萌发、开放”这些词写出了春天的特点。师:比较好,只是“开放”这个词不太好,花儿是一下子全部开放了吗?生:“次第”一个接一个。师:那这些词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呢?生:生机勃勃。继续交流。生2:“炎热”和“孕育”两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师:写出了什么特点?这里出现了困难,老师引导:“孕育”一词是什么用法?生:拟人。把夏天比作母亲。师:是啊,母亲十月怀胎是为胎儿储存能量和营养,以利于孩子出生后健康正常地成长。生:那这里就写出了夏天为秋天果实的成熟储存阳光、水分等能量,这反映了夏天的力量。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还好在写秋天的特点上。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生4: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本文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6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