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分析优秀范例
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分析优秀范例0引言基于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新内部审计准则于xx年1月起施行,新内部审计准则对审计功能和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义,将审计功能由“监督”和“评价”修改为“确认”和“咨询”,将审计目标从原来的“查错防弊”改为“价值增值”。新准则给高校内审工作带来了新理念,除了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对高校内部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和评估,更加重视内审帮助单位实现高校管理目标,使高校内审在高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审计工作管理是实现高校管理目标的重要举措,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在新功能和目标导向下实现转型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1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分析高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和规范的审计机构目前,高校在内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内审机构缺乏或不独立的问题。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也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部分高校将纪检、监察、审计机构合并,审计工作属于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部分,或将内审工作设在财务部门,这都难以实现审计的独立性。还有部分高校出于独立性的考虑,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审机构,但由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的审计职权,对高校内部工作的审计未做到公平、公正。甚至有部分高校内审机构人员由财务人员担任,无法发挥其内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但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忽视内审工作,造成高校内审工作无法实现独立性。缺乏高素质人才或者专业性人才由于高校内审机构的设置缺乏独立性,导致内审人员配备不合理,目前高校的审计工作往往是属于转岗和重聘岗位,审计人员配备差异较大,团队胜任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其中大部分内审人员属于财务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甚至不具备审计职业资格,仅凭经验上岗,从事只是简单的业务收支方面的事项,对于专业的审计知识缺乏,造成相关内审人员无法形成明确的分工,常常是有的审计工作多人负责,有的审计工作却无人负责,无法完成专业的内审流程工作,导致审计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失去审计原本的作用。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一些审计人员因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在发现问题时因部门利益及小集团利益的驱使和限制,放弃追查和揭露;或者害怕对方打击报复,以至于内审工作无法进行。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高校内部审计涉及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基建工程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维修工程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审计,但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工作层面上。审计目标主要为简单地以账论账,或者以查错防弊阶段,将财务数据的差异性、准确性作为审计要点,严重忽视了高校教育资金应用的效益性、合理性,审计工作深度不够,审计范围狭窄,内容单一,而且作用层次也非常低。在审计方法的选择上,大多数高校采用抽样审计法,但由于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职业素质低,仅凭主观臆断来确定样本规模、结果,容易造成审计误差,进而增大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在审计软件的应用上,部分高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应用审计软件等工具,或虽然选用了审计软件,实现了电算化,但现有的审计软件还达不到高校内部项目审计要求,所以审计效率、规范审计程序方面仍比较低。2新内部准则实施下高校内部审计功能和目标的重新定位x年1月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组织价值和实现目标。新准则观念发生了变化,将原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功能改为“确认和咨询”,“确认”是指评估单位的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并对审计证据进行检查。而“咨询”是在检查评价的基础上,同时对审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单位内部部门协商确定,提出合理性建议。以高校审计为主体,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下高校内审主要是通过“确认”和“咨询”识别和评估对高校目标发展构成的潜在风险,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进行检查,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进行治理,并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控制或减轻相应的风险。新内部审计准则还提出目前内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从传统的“差错防弊型”向“组织增值型”转变。新准则中介入内部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环节,着眼于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把单位的价值增值作为内部审计服务的最终根本目标,这是对审计目标的更高的定位。高校的发展规划目标应该融入学校治理和内部控制中,更要作为高校内审的最终目标,才能使高校内审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性,这一目标实质上是明确了高校内审目标与高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这种定位能实现高校审计工作的层次性和系统性。3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功能和目标的路径研究发挥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要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功能和目标,内审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评估对高校发展构成威胁的潜在危险,据高校内部风险的承受能力,对风险水平进行控制,例如:在教学质量风险评估方面,高校内审部门应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进行风险识别、计算、分析和评价,为应对和处理教学质量风险事件提供依据。在高校资金管理方面,根据本校筹资、投资和日常资金运营情况,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模型和风险监控体系,对高校资金运营和风险管理提供管理依据。总之,发挥内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审计机构设置上,应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依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要求,在高校党委下设置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下设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的负责人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进行报告,这样审计工作可接受学校最高领导层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高校内审工作的独立性,提交高质量的审计结论,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内审目标。创新高校内审方式,拓宽内审工作范围随着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的改变,审计方式和审计方法也应该改革和创新。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除运用传统的审计分析方法外,更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将内部控制分析和审计风险分析结合起来。xx年1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内部控制框架和具体业务层次内部控制框架作了详细的规定,高校内审应该充分利用对其内部控制的了解,运用动态审计和连续审计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分析和评价。在分析、评价中改进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发挥审计的“确认“和”咨询”职能,提升内部审计促进价值增值的层次和水平。审计内容上,由于高校资金来源广泛,高校资金的使用风险在不断加大,因此高校内审应拓宽内审范围,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如在加强财务管理审计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科研管理的审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对重大科研项目、重要业务环节进行重点审计。此外,高校内审部门应该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管理、公务支出等方面实施审计,扩宽审计业务范围,真正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全覆盖。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新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内审机构或组织应配备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内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不但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具备各类业务管理、人事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法律管理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在内审业务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风险。新内部审计准则的功能和目标是“组织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其服务范围更广,作用领域更宽,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高,这就对内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一是可以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二是对现有内审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开展教育内部审计相关课题的研究。只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完成高层次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更好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本文标题: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分析优秀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7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