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走进新课程中的几点反思(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走进新课程中的几点反思(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走进新课程中的几点反思(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走进新课程【第一篇】——顺昌县民族中学《思想品德》教研组一、新课程、新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学习革命。它将改变学生沿袭已久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之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改变。教师已经不再是“保姆”、“园丁”、“知识的批发商”,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建构的研究者”。教育角色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要经过观念的转变、实践的探索、结果的反思等反复磨炼的过程。二、任课教师情况:学校安排《思想品德》教研组组长、中学思想政治一级教师,拥有近十六年教龄的老师担任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三、新课改实施情况: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教育革新。我校积极走进新课程,力求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1、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2、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参考资料,少熬夜!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第三,教师积极拓宽知识面。新的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地理教学目标体系,主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协调发展,强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新的教材的许多内容与历史、文化、科技等有密切联系,这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此外,实施新课程还需要掌握一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解决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第四、借助课改春风,力求提升为“科研型”教师。“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积极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第五、新课程实施中的全新风貌:●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改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为梯形式或马蹄形排列,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改革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即以知识的单一传授为主线),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课堂教学不追求最佳化,不追求一步到位,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上。●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相联。——作业的设计要丰富多样,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参考资料,少熬夜!械式的训练。倡导学生用多样的方式如绘画、语言、符号、文字等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施以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任何时候教师的言语都应富有激励和启发。应该努力去发现学生对答中能够给予肯定的东西,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任何时候的评价和小组活动都应给困难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注重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发挥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行为规范进行严格训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不进行“分数排队”,淡化学生人际间的比较。差异是一种财富,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信念:这是我们的班级,我们应当竭力使之变成最好的。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设计班级的形象与精神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变革原有的班干部设置,尝试建立班级事务委员会,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自主管理事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机会,同时学会从其他同学提供的服务中汲取营养。●班会要提供一个学生们的想法受到认真对待的场所,让学生通过学会在集体中间表达自我而养成自尊。教师要竭力营造一个道德集体,作为外在的支持,来滋养、巩固学生正在形成的良好品格。●拓宽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如书面作业、墙壁作品以及课上、课下自我才华的展示、交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并及时提供支援。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耐心地回应。与学生沟通时,表示尊重和关怀,不要忽视有特别需要和需要多些指导的学生。以上仅仅是现阶段不成熟的一些尝试,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之处,还需要专家领航、点拨,让我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吧!走进新课程【第二篇】从2004年8月,我们真正走入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第一个年头。旧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碰撞,必然会擦出激参考资料,少熬夜!烈的火花。无论是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还是到教师角色转变、知识的传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等,新课程标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我们的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现将在教学中得到的一点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一、贴近现实生活,理论与实践并存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图文并茂,色彩缤纷,一改以往旧教材的呆滞死板,黑白相映的内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与实际生活贴近、息息相关,每一个情景似乎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从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各种各样生活常见的平面、立体图形还是到最后的“镜子改变了什么”、“镶边与剪纸”等有关轴对称的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千丝万缕、紧密联系。新课程更改变了以往的数学教材中教学基本远离生活,用公式化体系支撑的数学知识结构。机械地训练人们的思维,培养人们的逻辑习惯,从而造成教学内容枯燥,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使用,使数学教学的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实践,数学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体现。例如对“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在生活中,用刀去切物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是一件非常生活化的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如果我们稍为对这生活题材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但学生却没有留意,或者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做而没有什么新发现?因此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一最平常的生活事件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再引入另一件最平常的、每个人都经历的事:切苹果。教师引导学生问:同学们,你们切过苹果吗?你是怎样切的呢?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会不加思索近乎千篇1律回答:一刀竖直切下去,似乎没有什么发现。教师说:实际切苹果里面也大有学问,你们有试过横着切的吗?学生有点惊愕:把苹果横着切?教师:我这里有一个苹果,有谁来试一试横着切呢?同学们跃跃欲试,教师就让其中一个来做示范,学生惊讶地看着另一个同学手起刀落把一个苹果横切过去,睁大眼睛看着同学手中的苹果圆形的切面中有一个美丽的星形图案。此时思维的触角已经从生活的平常事中开始延伸,教学的切入点找准了,教师不惜时机地提出:给你一个正方体,你会截到什么图案呢?这样“截一个几何体”中截正方体等内容成了他们探索、发现的舞台。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切截,他们都得到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椭圆的截面。但却没有发现五边形、六边形的图案,于是教师引导、启发他们运用面面相交得线的理论知识来解析实践的结果:截面为三角形因为截面经过了三个面,截面与经过的三个平面相交成三条线,相交线围成了三角形图案。截面为四边形因为截面经过了四个面形成四边形。在这样的理论指引下去实践,学生们很快地截出了截面为五边形、六边形的图案。一节课就在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延伸,也正适应新的数参考资料,少熬夜!学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索,主动参与实践,勤于动手操作等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达成的一致共识、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二、合作自主交流,知识与技能同得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致力于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实验)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尤其是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新课程改革更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课堂上,学生分成小组,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人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这样,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组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去括号”这一节内容时,书本教材首先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情景问题: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的呢?为了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共性。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组里让不同学生分别扮演小明、小颖、小刚的角色并解
本文标题:走进新课程中的几点反思(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9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