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主要国家信用卡发展情况
对外国信用卡的使用情况进行阐述对其阐述主要的信用卡情况安全性发展规模等进行介绍PPT简介: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发卡总量达到1.86亿张,国内信用卡交易总金额达3.5万亿元,交易笔数达19.7亿笔。据麦肯锡研究预测,如果全面开放信用卡业务,到2013年,我国信用卡市场利润将达到130—140亿元,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银行业的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对于信用卡业务如火如荼的发展,繁荣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隐藏着的危机,国外的几大信用卡市场,包括世界最大的信用卡市场美国,爆发了信用卡危机,严重干扰了金融稳定,不得不让我国的信用卡发展政策和管理制度,需要三思而后行。信用卡情况安全性:一、美国的有关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在19世纪和20世纪这200年时间里,个人信用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建立了零售信用、分期付款信用和信用卡信用等,并把信用应用到许多其他个人消费领域中。1950年左右,在美国开始出现信用卡,由银行和金融公司授予个人信用。使用信用卡,用户可在更广的地理范围内使用个人信用,通过ATM得到现金。时至今日,在信用卡的发源地美国,信用卡消费仍然是为数不多的高增长行业之一,2007年之前一直以13%的速度增长。据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最新报道,美国信用卡市场的年收入已达到2.1兆美元,发卡数8.48亿张,信用卡发行商已经多达8000多家[1]。美国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及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完善的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法律体系美国是世界上消费信贷相当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信用制度较为成熟。今天,美国的信用局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和覆盖全国以及海外的分支机构。三大信用局E2quifax,Experian,TransUnion形成鼎足之势,联合分布全美国的1000多家地方信用局,收集了美国近2亿成年人的信用记录。在美国的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给客户开户的协议中,都有一些具有威慑力的文字提醒客户:“如果客户不遵守信用的话,资料将被记录,并且被保存起来。这些信用不良的记录将对客户不利。”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对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起了很好的作用。美国个人信用制度以健全的信用管理法规为基础。目前美国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相关法律主要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等。上述法案,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卡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二)形成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提供详细的个人信用报告在开展信用卡业务过程中,如何简便而又准确地掌握持卡人的资信情况,是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关键。美国在百余年的消费信贷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可通过个人信用资料库随时查询个人信用档案,并迅速确定能否给持卡人授信及授信额度。在美国,由信用局向消费者本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合法机构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识别信息,除通常的个人信息外,还包括社会保险号、工作、职务以及雇主信息。第二,公共记录信息,包括个人破产记录,法院诉讼判决记录、税务扣押记录和财产__判决记录。第三,个人信用信息,包括每个信用账户的开始日期,信用额度和贷款数量、余额,每月偿还额,以及过去7年的贷款偿还情况。第四,查询记录,包括查询人的名字以及查询目的。(三)金融机构具有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信用局是美国成人的信用资料的档案库和清算所。他们只是在金融机构审查信贷申请时,及时提供资料。信用局本身并不进行资料的评估,更不参与信贷的决策。因此金融机构还必须有一整套个人信用的评估机制。在信用报告的基础上,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WillingnesstoPay)和还款能力(AbilitytoPay)进行风险评估,换句话说,评估借款人的“三C”,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以及抵押(Collateral)。美国个人信用评估的核心是信用分的评定,即信用评分。信用分根据借款人过去的信用历史预测将来的还款可能,给贷款人提供了一个客观和一致的评估方法,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评估工作,有助于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片面性,更好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信用分及其自动化的操作加速了整个信贷决策过程,申请人可以更加迅速地得到答复,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在衡量消费者的信用风险上,信用评分已成为重要的工具。无论是确定信用卡申请资格、可授信额度还是授信条件,信用评分都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信用评分的使用,可以加速放款机构的决策过程,从而使得消费者快速取得信用。发展规模:《美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1)美国信用卡产业的历史与现状美国是信用卡产业的发源地,信用卡在美国完全是市场自发产生的。1915年,美国的一些百货业、饮食业、娱乐业商户和汽油公司为招徕顾客,扩大营业额,在一定范围内发行一种金属徽章作为信用筹码,顾客凭筹码在这些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1950年,美国DinersClub正式发行签账卡,是全球第一张塑料货币。1951年,美国纽约弗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卡,允许持卡人在指定额度内在指定商户消费。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信用卡产业。①规模庞大截至2002年,美国总人口2.6亿,持卡人共计1.24亿,拥有至少1张信用卡的家庭共8400万户。信用卡量达5.23亿张,应收款共计6609亿美元;银行卡在非现金支付中的份额从1995年的2%上升为11.6%;ATM共20万台,占全球30%以上。②集中度高一是发卡机构集中度高。二是收单机构集中度高。前10大收单机构的市场份额已上升到83%。三是收单网络集中度高。2001年,由Concord的Star、VISA的Interlink、FDC的Nyce组成的ATM和借记卡处理网络集中度达90%以上,由VISA、MasterCard组成的信用卡处理网络集中度达95%以上。③借记卡地位提高美国一直以信用卡产品为主。2002年的全部支付额中,信用卡交易共计18亿元,占98亿元交易总额的18%(其中支票35%,现金42%,其他5%)。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借记卡快速增长,增速已超过信用卡。2002年4季度,美国信用卡零售额共447亿美元,增长2%;借记卡零售额290亿美元,增长28%。截至2002年底,全美借记卡发卡量占总发卡量的34%,占持卡零售额的35%,占信用卡总交易额的40%。借记卡规模不断扩大,在支付中的地位日益提高。④收单网络多样化美国建立了信用卡、借记卡分别处理的收单网络。一是建立了主要处理信用卡的覆盖全球的4大收单网络和收单品牌,其中VISA、MasterCard还大量处理借记卡业务。二是建立了专门处理密码借记卡和ATM业务的ATM/EFT收单网络,2002年3大EFT网络处理商Concord的Star、VISA的Interlink、FDC的Nyce分别占有市场份额的58%、11%、11%。FDC在2003年收购Concord公司后,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借记卡处理商。三是自动清算所网络。一些商户绕过信用卡网络和EFT网络,通过低成本的ACH支票处理网络发行零售借记卡。2002年上半年美国主要收单品牌的基本情况见表1,2002年美国EFT借记卡交易商排名见表2。⑤盈利能力强美国以信用卡产品为主,产业利润较高。2002年,循环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63.31%,预借现金收入占16.37%,信息交换费收入占11.73%。2002年全美银行信用卡收入共计105亿美元,占全部银行收入的10%,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VISA、MasterCard在2001年、2002年的税后资产收益率为2.18%和1.99%,略有下降,但仍高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2001年花旗银行信用卡净利润共24.6亿美元,占花旗银行全部利润的31.5%。2001年全球10大发卡机构中美国发卡机构的盈利能力见表3,2002年美国信用卡公司收入支出结构见表4。(2)美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成因①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美国信用卡产业从萌芽到成长、成熟完全是市场自发产生的。美国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卡主体多。在美国,不仅银行可以发卡,石油公司、零售商、旅游娱乐公司和制造企业都独立或合作发行了信用卡,并创造了可观的利润。美国运通旅游公司发行的卡片质量较高,2002年发卡4465万张,净利润21.4亿美元,卡均利润47.9美元;同期花旗银行发卡量共计8132万张,净利润24亿美元,卡均利润29.5美元。美国的信用卡产业规模参见表5。二、专业化分工合作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上万家银行中绝大部分是地区性、区域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因为独立从事信用卡业务的投资大、效果差,还要受联邦及州银行法律的制约,所以这些银行只能向本地居民提供产品和服务。为提高投资效果,美国信用卡产业在发展初期就走上了合作分工的道路。1959年,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洲发行了美洲银行卡,并与加利福尼亚州之外的10家银行合作成立了NBI,允许其他银行发行美洲银行卡。该组织于1976年从美洲银行中独立出来,成为VISA国际组织。1951年发行了美国第一张银行卡的弗兰克林国民银行也在1966年联合16家银行成立银行同业信用卡协会Interbank,并在1976年更名为MasterCard国际组织。VISA、MasterCard两大组织正式成立后,通过商户网络、结算清算交易资源的共享,解决了中小发卡机构自行投资建设网络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并且,吸引了大量中小银行发卡,提高了对两大组织数据转接、授权处理能力的利用率,获得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垄断机构。此后成立的美国EFT借记卡网络也采取会员合资经营的方式以降低投资成本。专业化经营下,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和深化,促使外包成为信用卡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造就了FDC、VISA、MasterCard等全球化、综合化的专业性服务机构,提高了全社会生产效率。一些发卡机构的数据处理还采取自建和委托外包并行的策略。1999年按应收账款余额划分的发卡机构外包业务比重对比见表6,2002年美国20大发卡机构的系统建设情况见表7。三、公司化经营绩效好。美国信用卡产业的公司化经营体现在发卡、收单、数据处理、数据转接和商户开发等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美国金融业采取分业经营方式,20世纪80年代政府把信用卡产业列入监管范围后,银行等发卡机构都成立了独立的信用卡公司。公司化经营的作用在于核算清晰,便于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便于分散经营风险,避免信用卡公司的经营亏损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便于出售信用卡业务,实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便于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获得贷款(含母公司)、拆借(含母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提高对社会资本的利用能力,如美国第三大发卡机构MBNA是美国最大的上市信用卡公司。数据处理和网络运营商、上市公司FDC在2003年收购了上市公司、全美最大的借记卡交易处理商ConcordEFS。截至2002年底,美国SpiegelGroup发行信用卡应收账款有担保债券6支,金额共计22亿美元。四、兼并经营多。作为联邦制国家,为保护地区经济安全,美国限制银行从事跨州业务,迫使银行大量通过兼并收购来开展跨地区业务,增强竞争能力,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1990年美国信用卡产业出现饱和迹象后,纵向、横向兼并层出不穷,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为扩大规模,MBNA在1999~2001年收购了10家信用卡公司,新增应收账款超过50亿美元。为扩大交叉销售能力,花旗银行在2003年兼并了美国最大的百货卡和银行卡拥有者Sears公司规模为294.4亿美元应收账款的信用卡业务,使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百货卡公司。专门从事信用卡数据转接的VISA、MasterCard分别在1982年、1988年收购了Interlink、Cirrus网络,从而把触角延伸到借记卡领域。1999年,借记卡交易处理商、上市公司ConcordEFS收购了当时交易排名第三的MAC网络,2001年又收购了Star网络,拥有的ATM从5.25万台增加到18万台,成
本文标题:主要国家信用卡发展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3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