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精编】高中化学课标解析(2017年版)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2017年版)1一、改革背景21、国家层面:立德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创新型人才32、教育层面:“片追”问题有知识无素养教、学、考的一致性4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输入——建构输出——迁移6二、重大变化解析71、对化学学科本质和价值认识的变化8(1)化学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认识物质创造物质本体论特征认识论特征9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10对认识物质的2次限定微观原子、分子水平11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2)化学学科价值12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生命分子化学分子元素生命132、化学课程目标的变化14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什么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5关键能力(智力因素)必备品格(非智力因素)真实情境问题解决正确价值观念(价值取向)16(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7化学教学层化学认识层化学知识层化学课堂教学系统的圈层结构(郑长龙,2011)18哲学认识科学认识化学认识宏观教育科学教育化学教育核心素养科学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化了的科学素养19(3)5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怎样的结构?20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科学实践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科学价值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1化学科学实践化学科学思维化学科学价值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实践认识再实践223、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23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化学选修课程化学必修课程24化学必修课程(4学分)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25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2学分)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2学分)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2学分)26化学选修课程(0-4学分)系列1:实验化学系列2:化学与社会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274、化学课程内容的变化28(1)为什么基于学科主题设置课程内容?29化学学科主题是指能够统摄一类化学知识的化学学科核心概念或化学学科思想与观念。30(2)学科主题具有怎样的层级结构?31化学学科主题化学知识主题化学方法主题化学价值主题物质性质主题物质结构主题反应原理主题无机物性质主题有机物性质主题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32(3)各学科主题内容有哪些重大变化?33化学必修课程主题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348大元素—NaFeAlCuClSNSi5大元素——NaFeClSN35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36·引进体系和内能(物质的聚集状态)·引进浓度商·引进基元反应和反应历程·重视化学反应的调控37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值38·引进量子化概念·引进过渡晶体和混合型晶体·重视从不同尺度认识物质结构·重视物质结构的表征手段39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40·引进生物大分子概念(跨学科)·重视认识思路41明确必做实验必修课程9个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42(4)各学科主题内容呈现的变化?43化学学科主题的呈现【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44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输入-建构输出-迁移教学提示教学提示45教学提示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建议情境素材建议46内容(Content)活动(Activity)情境(Situation)评价(Evaluation)策略(Strategy)目标(Target)CASES-T是6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CASES表示系统整体,T是系统所要达成的目标。CASES-T模型(郑长龙,2015)475、化学课程实施的变化48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落地?49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50教学与评价建议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51教学与评价建议“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主动探索,积极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52素养功能定位——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53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离与离子54“电离”开启了“离子世界”基于离子认识物质基于离子认识物质变化基于离子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基于离子认识化学导电机制55(1)思路的板块化设计56板块“板块”(Plate,缩写为P)是化学课堂教学板块的简称,指的是构成化学教学系统的一级子系统。教师在备课时,首先思考的就是这节课我要讲几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板块,每一个大问题就是一个板块。57P1:氯化钠水溶液为什么会导电?P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导电是因为通电吗?P3: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吗?P4:电解质的电离如何来表征?58P1:溶液导电现象离子的发现P2:离子的产生Ⅰ水分子作用电离ⅠP3:离子的产生Ⅱ加热至熔融电离ⅡP4:电离方程式电离的表征宏观现象微观本质符号表征59(2)内容的任务化设计60板块: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分析【学习任务1】NaC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分析【学习任务2】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分析【学习任务3】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分析【学习任务4】分析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一般思路61学习任务1、2、3的素养功能在于:通过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弱酸强碱盐溶液呈碱性的分析过程,发展学生基于“微粒”和“平衡关系”的视角进行“微观探析”的素养。62学习任务4的素养功能在于:通过对前面3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微观分析模型,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素养。63(3)活动的多样化设计64一般性学习活动学科性学习活动65学科性学习活动化学科学实践活动化学科学思维活动66化学科学实践活动观察实验调查67化学科学思维活动描述、比较、分类、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判断、预测、假设、分析、解释、说明、设计、评价、选择等68·概括关联能力●能概括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类型。●能论证证据与模型建立及其发展之间的关系。69·解释说明能力●能利用相关理论解释简单的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能选择实例说明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70·推断预测能力●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推测化学键的极性。●能基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及反应规律,分析和推断含有典型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化学性质。71·设计验证能力●能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组分浓度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72·分析评价能力●针对典型案例,能从限度、速率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能从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角度,对有关能源、材料、饮食、健康、环境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73硫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之一:能从物质种类和元素价态视角选择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路径(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一般性学习活动),运用设计、分析、比较、评价、选择等方法(学科性学习活动),优选出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路径。74(4)情境的真实化设计75建构性化学学习情境的设计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76应注重发挥化学史实的作用,将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与化学核心概念的发展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从学科本原上把握化学核心概念发展中所蕴含的学科思想观念。77水溶液中离子的产生教师可以分别提供“法拉第的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水溶液在通电情况下产生离子)和“阿伦尼乌斯的电离学说”(认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发产生离子),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的产生到底需不需要通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真的能自发产生离子吗?”等学科本原性问题,形成实验探究的欲望和冲动。78迁移性化学学习情境的设计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建构的化学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观念解决实际问题。79应注重发挥真实的STSE问题的作用,将化学核心概念的迁移和应用与STSE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从学科价值上把握化学科学的社会功能和责任。80氧化还原反应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对汽车尾气进行绿色化处理“什么是绿色化处理?”“汽车尾气的最主要成分有哪些?”“如何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如何转化、转化需要哪些条件?”等,这些具体的问题解决任务,促使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验探究等,正是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和发展。81(5)目标的素养化设计82输入:建构性化学教学目标输出:迁移性化学教学目标83建构性目标通过实验探究Fe2+和Fe3+的转化关系,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迁移性目标实验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效果。84(6)教学评的一体化设计85围绕化学教学重点内容设计注重两个“一致性”86甲烷分子的结构87【教学目标】通过对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相互作用方式和空间排布方式的辨识,认识甲烷分子的结构。【学习任务1】讨论交流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相互作用方式。【学习任务2】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学习任务3】学习用结构式表征有机物的方法。88【评价目标】通过对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相互作用方式的讨论和甲烷分子模型的制作,诊断并发展学生物质结构的认识水平。【评价任务】诊断并发展学生物质结构的认识水平(原子相互作用方式视角、原子空间排布方式视角、综合视角)89素养如何在考试上落地?90输入性要求—课标—教学输出性要求—考纲—考试91如何解决教、考分离问题?92教、学、考的一致性93输入性要求和输出性要求整体设计课程标准94输入性要求——内容要求输出性要求——学业质量要求95学业质量要求基于主题的学业质量要求基于课程的学业质量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水平96谢谢!97
本文标题:【精编】高中化学课标解析(2017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3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