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亚洲亟需信用征信机构
管理营销资源中心M&MResourcesCenter亚洲亟需信用征信机构作者:AndreBailey,SuziChun,JeffreyWong来源:《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2003.2利用征信机构让发卡银行共享潜在客户的信用历史,是管理信用卡市场的有效策略亚洲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就已十分习惯使用塑料货币,但可惜的是,亚洲的高信用卡成长率也带来同样高水平的信用卡滞纳率,迫使发卡银行不得不在风险管理方面加把劲。然而至目前为止,即使是最高度开发的市场,多数银行与主管机关都忽略了一个能更有效管理信用卡市场的策略:也就是利用征信机构,让发卡银行可以共享潜在客户的信用历史。信用卡在亚洲确实广受欢迎(见图一):在所有亚洲国家中,信用卡的成长率都超过GDP成长率。例如在钞票面额极高的韩国(最高达一万韩圜,相当于8美元),在税法以及法律规定商店必须接受信用卡的推波助澜下,信用卡的成长率在1999到2002年间,每年成长率达90%;不过信用卡滞纳率也同样攀升:例如在香港,2002年个人申请破产件数是1998年,也就是破产法规定放宽前一年的八倍。2002年香港发卡银行共认列13%的信用卡呆帐,同年美国发卡银行呆帐率则是7.5%。(在香港,银行的信用卡呆帐率超过10%时,就表示该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净利等于零或更低。)同时,由于南韩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紧缩,发卡银行甚至开始发卡给风险度较高的客户。截至2002年12月的两年内,逾期未收帐款──也就是逾期一个月以上的帐款──成长了四倍,占总放款余额的11.2%,呆帐率达到9.6%。管理营销资源中心M&MResourcesCenter我们的研究证实,信用卡的呆帐率与普及率呈正相关:开放核卡的人愈多,进入市场的高风险客户也愈多。事实上,发卡银行可以更广泛地利用征信单位来控制亏损。征信单位可以帮发卡银行分析潜在客户的借贷与偿款纪录,评估借钱给他们的风险,发卡银行则付费购买这样的服务。征信机构可以是独立的公司(像是国际性公司Equifax、Experian与TransUnion)、知名银行机构或集团的子公司(巴西的Serasa)、或是政府机关(上海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征信机构的资料范围愈大,其风险评估的结果就愈准确,银行就能更有效地预测、准备并减轻信用风险。在多数的亚洲市场中,发卡银行确实会利用征信机构取得负面信用信息,像是帐单迟缴与贷款滞纳纪录。但是征信机构若要正确评估借款者的风险,就必须同时掌握一些正面信息,包括目前未清帐款、可用信用额度、付款纪录等。如图二所示,征信机构同时提供正面与负面信息的国家,其信用卡呆帐率就相对较低,与信用卡普及率不成比例。虽然银行可以根据征信机构所提供的贷款资料,将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在其收入的一定倍数管理营销资源中心M&MResourcesCenter以内,但是若征信机构未与某些银行合作,借款人还是可以向这些未加入的银行借款,获得超过合理范围的贷款。即使所有的银行都加入信用征信的体系,若他们只分享负面资料,借款人还是可以暂时规避征信单位的呈报,因为他们可以用贷款来暂时支付未清偿的帐单。濒临破产边缘的贷款人已习惯这种以债养债的做法,因此贷款滞纳变成呆帐的机率就更高。例如在香港,银行只分享负面信息,而每个破产者的无担保债务平均达到他个人月薪的42倍。反观美国,银行会竭尽所能提供所有信息,这个数字就只有21倍。此外,在正面信用资料不公开的国家,客户会利用信用卡提供的无担保借款来支付房贷,这对银行来说又增加新的风险。确实,在香港无论收入水平为何,有房贷的破产者在无担保品债务上要比无房贷者多。拒绝分享正面资料会造成范围较隐私权更广的影响。举例来说,发卡银行若不清楚借款者良好的信用纪录,这个人可能就无法得到最大额度的贷款,这会限制国家的经济成长。在澳洲,隐私法限制了信用信息的公布,以致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若是澳洲能采行类似美国现行的模式,也就是授权金融机构完全公开征信资料,则总放款余额可以提升11%。在澳洲拥有良好信用纪录却无法获得借款的消费者,包括工作资历不长的社会新鲜人。彼此分享所有正面与负面信用资料可使银行做出更佳的放款决策,更有效地根据风险决定订价,积极管理信用上下限,成功地收回帐款,且能减少诈欺。拥有优良信用纪录的消费者可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较低的利率,并可使用更多信用产品,这对亚洲的信用市场而言不啻是一大福音。
本文标题:亚洲亟需信用征信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3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