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预算管理》第9章:预算监督
预算管理主编:温来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九章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是指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部门等公共权力机构和广大居民等,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预算资金筹集、支出等分配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察、督促和制约,以保证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预算监督是指所有监督主体依照法律法规,对各级政府和预算单位收支活动进行考核、监察和督促。狭义的预算监督则是指财政部门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对政府预算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督促检查。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一、预算监督的涵义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预算监督的主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司法机构社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居民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预算监督的主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1、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实质上是立法、执法监督,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定的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预算收支活动实施监督。在整个预算监督体系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处于主导地位。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预算监督的主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2、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包括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机关、财政机关对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的监督。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预算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预算管理方针、政策,以及制度规章,在整个预算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财政监督涉及政府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如按预算资金运行过程,可分为预算编制监督、预算执行监督、决算监督等。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预算监督的主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3、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从而保证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活动。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预算监督的主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4、司法机构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和司法手段,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预算收支活动所实施的监督,主要表现为对各类预算管理违法行为所进行的侦查、审判等活动。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预算监督的主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5、社会中介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监督,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仲裁机构等经国家批准的中介机构,通过接受有关方面委托,开展提供咨询、审计和公证等服务,履行职能,对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预算收支活动实施的监督。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预算监督的主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6、新闻媒体新闻媒体监督,是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新闻媒体通过宣传、报道政府预算收支活动,揭露、批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表达社会公众意愿,维护公共利益的监督行为。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一)预算监督的主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7、居民居民监督,是指城乡居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对政府预算收支活动发表自己的意愿和看法,从而形成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预算收支行为的监督。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二)预算监督的客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预算监督的客体,也就是预算监督的对象,是预算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因而,预算监督涉及政府预算收支的各个方面、各项环节,主要体现为对预算资金分配和相应管理行为的监督。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二)预算监督的客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123监督政府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监督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监督各部门、各个预算单位执行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计划任务和预算支出完成情况,检查其进度和效果,保证国家各项财政经济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监督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地上缴,确保完成预算收入计划。二、预算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二)预算监督的客体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4监督预算外资金。5监督决算。三、预算监督的地位、特点及原则(一)预算监督的地位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4231通过多主体、多环节、多渠道的预算监督,实现政府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保证国家预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监督预算收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强预算监督,规范预算收支行为,促进廉政建设三、预算监督的地位、特点及原则(二)预算监督的特点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监督主体的多样性1监督内容的广泛性2监督方式的强制性3监督过程的连续性4与其他行政监督相比,预算监督有以下特点:三、预算监督的地位、特点及原则(三)预算监督的原则第一节预算监督概述法律制裁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预算监督与行政诉讼相结合的原则依法监督的原则监督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一般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节预算监督的方式一、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一)内部监督深入性相对独立性及时性内部监督,是指各预算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进行的监督。其中,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预算管理主管部门,在内部监督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外部监督相比,内部监督具有以下特征:(二)外部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计部门、司法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新闻舆论等是外部监督的主体,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计部门、司法部门除编制和执行本部门预算外,它们没有直接参与其他部门和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的过程中,是从预算管理的外部进行的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外部监督可以弥补内部管理的不足。独立性全面性强制性与内部监督相比,外部监督具有下特征:第二节预算监督的方式第二节预算监督的方式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中监督,是指各个监督主体在各级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即依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对各级预算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以保障预算沿着预定的方向运行。由于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点环节,因而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中,事中监督是关键。事中监督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各个监督主体在各级预算执行之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预算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进行审核,从而保障预算执行达到预期目标。事后监督事后监督,是指各个监督主体在各级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完成后,对执行结果进行的监督,监督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惩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年预算管理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节预算监督的方式三、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三、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在各级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实施过程中,各监督主体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依照相关财经法律法规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检查审核。因而,日常监督是始终贯穿于各个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专项监督,是指各监督主体对各级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某一重大问题、某一类现象或者某一领域,实行有针对性的专门监督。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国民经济运行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社会发展出现新情况、预算单位管理问题等诸多原因,在预算收支中出现了一些需要专门监督、解决的问题。
本文标题:《预算管理》第9章:预算监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4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