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汇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汇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汇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篇】(一)知识技能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2、理解并掌握移项变号法则进行解方程。3、灵活的运用移项变号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数学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三)解决问题能够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法则解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四)情感态度解方程时渗透数学变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解方程.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1、约公元825年,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译本名称为《对消与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讨论下面的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新知问题1:某校三年共买了新桌椅270套,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套桌椅?师生活动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一下,你准备怎么做,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我准备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用方程解比较简单,设出的未知数就可以当成已知的条件来用了。教师:那我们就按这位同学的意思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第一步应当先干什么呢?举手回答。学生:先设出未知数,因数去年的数量和前年的数量有关,今年的数量又和去年数量有关,因此设前年购买新桌椅x套,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了2x套,今年购买了6x套。教师:未知数设了,下一步应该做什了呢?学生:列方程。教师:列方程的根据是什么?学生:相等关系是,前年购买的。桌椅+去年买的桌椅+参考资料,少熬夜!今年买的桌椅=270套。教师:谁说一下?学生:x+2x+6x=270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等号左边的三个代数式有什么特点?学生:都含有字母x,并且x的指数相同都是1。教师:我们在第二章的内容中学习了,具有这们特点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叫什么?学生:同类项。教师:提到同类项了,我们就会想到什么?学生:合并同类项教师:谁还记得怎么合并同类项?学生: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教师:我们共同说一个x+2x+6x合并后的结果为学生:9x教师:此时方程就变成了9x=270,我们要求的是x而不是9x,如何求出x?学生: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都除以9,得到x=30活动:从上述方程的解决你能发现什么?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原来9x的系数是9,后来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都除以9后得到了x,此时x的系数是1,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系数化为1。“系数化为1”指的是使方程的一边ax化为x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这里可能还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比如设今年的为x台)若出现这种情况,请同学分析比较多种解决方案中的简易,找到最简方法.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起到了化简的作用。教师:出示例题-3x+x=10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巩固练习:第89页练习的(2)(4).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移项变号法则,培养学生用方程的意识解决数学中的实际的。问题2:把若干本书发给学生,如果每人发4本,还剩下2本;如果每人发5本,还差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若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每人分4本时,共分出书的总数为4x,加上剩余的2本,这些书的总数为(4x+2)本。每人分5本时,需要书的总数为5x本,减去缺的5本,这些书的总数是(5x-5)于是这些书有两种表示方法,书的总数不变,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得到方程4x+2=5x-5.教师活动设计:让学生体会运用方程的优点,同时学生可参考资料,少熬夜!能发现多种解决方案(比如设数的总数是x,则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同样让学生进行比较,发现最佳方法.思考:对于方程4x+2=5x-5两边都含有x,如何把它向x=a的形式转化?学生活动设计: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达到解方程的目的,可以运用等式性质1,把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5x,则等号的右边没有了x的项4x-5x+2=-5,再把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则方程的左边没有了常数项,于是得到4x-5x=-5-2,然后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形式,进行合并便可以解决该问题了。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查发现变形的特点,从而让他们总结出移项变号.活动:让学生观察由方程4x+2=5x-5得到方程4x-5x=-5-2的这一过程,你们能发现什么?师生共同归纳:把等式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依据是等式性质1).教师: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解释“对消”与“还原”就是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应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方程,进一步深化解方程的过程。例:解下列方程.(1)3x+5=4x+1;(2)9-3y=5y+5;.学生活动设计:找两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在板演后,让学生对以上同学的做法进行评价,寻找问题所在,表达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独自体验,进一步感受解方程的过程.〔解答〕(1)移项,得3x-4x=1-5,合并同类项,得-x=-4,系数化为1,得x=4.〔解答〕(2)移项得,-3y-5y=5-9,合并得,-8y=-4,系数化为1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问题1:老师的学校距离林东镇20公里,公共汽车行驶0。5小时正好走完全程,求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问题2:如果老师的学校距离林东镇20公里,公共汽车0。5小时所走的路程大于全程,求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能不能参考资料,少熬夜!用方程来解答?为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口头解答问题1,尝试解答问题2,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2的思考,归纳、概括出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为:找相等关系.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方程的定义想到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找相等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1的解答,使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六个步骤.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通过对问题2的探究,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找相等关系,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顺流的速度为千米/时;逆流的速度为千米/时.顺流的路程=,逆流的路程.相等关系为.思考:1、在设未知数时,为什么首选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作为未知数x?2、怎样求甲乙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空白部分,完成后组内交流.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基础。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能否找准相等关系.请学生展示,并讲解解答思路.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教师找部分学生板演并讲解思路.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方程.设计意图通过空白部分的填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空白部分的引领,降低问题的难度,从而将难点锁定在找相等关系上.避免难点太多,造成无从下手,重点、难点不突出的情况.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必做题:课本93页1、3题选做题:1、洗衣机厂今年计划生产洗衣机25500台,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种洗衣机的数量比为1:2:14,这三种洗衣机计划各生产多少台?参考资料,少熬夜!2、用一根长60m的绳子围出一个矩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和宽各应是多少?解一元一次方程1、合并同类项起的作用:化简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注意:移项变号。例1(1)移项,得3x-4x=1-5,合并同类项,得-x=-4,系数化为1,得x=4.实施开放式教学,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探索获得同类项概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等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教师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数学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第二篇】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参考资料,少熬夜!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第三篇】㈠地位、作用本节课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之后,以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为教学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运算的基础,而整式的运算对学好初中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㈡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①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辨别同类项;②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⒉能力目标:①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②通过巩固练习,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计算能力。⒊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㈢重点、难点重点是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法则进行计算。难点是同类项定义的归纳、概括。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以此来达到他们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法自由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由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㈠新课引入参考资料,少熬夜!新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新课伊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
本文标题: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55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