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经济危机下,胡佛总统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挽救危机。②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2)措施①金融:整顿,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银行正常信贷,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②工业: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等法案,防止生产过剩。③农业:调节,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控制市场价格。④社会:实行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稳定社会秩序。并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进行局部的调整。财政金融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生产社会救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凯恩斯主义(1)背景: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受到质疑。(2)主张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②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③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3)评价①取代了过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②但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干预和调节自由放任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发达国家普遍放弃政策,资本主义接受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大力干预。(2)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②制定,指导经济发展。③利用,调节社会生产。自由放任国营企业财政政策经济计划(3)评价①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②局限: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2.“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2)含义:股票呈现出的趋势,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3)影响: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社会性股份公司分散化资本社会化3.“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2)含义: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4.福利国家的出现(1)条件: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巨大增长。(2)特点①由国家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的保证;②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科技含量新中间阶层国民收入制度(3)实质:国家干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反映分配领域的趋势。(4)影响①利: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证,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②弊: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化社会消费一、罗斯福新政史料一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史料二民间资源保护队在1930年的资源保护成就史上写下了生动的一页,其工作具有无可非议的价值和重要性。大部分专业和自然保护人士至今仍然认为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是远远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A.L.R.欧文《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资源保护》1.分析史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实物交换的现象?它从反面印证了新政的首要措施应该是什么?【提示】原因: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措施: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2.史料二中“民间资源保护队”属于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A.调整农业B.整顿工业C.以工代赈D.社会立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民间资源保护队是“以工代赈”的一部分,目的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和A、B、D三项无直接联系。【答案】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史料一我们社会的私人资本家不大愿意投资于我们因国内外形势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程的原理以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此,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金斯伯格《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史料二这些国家在医疗方面全民免费,无论城乡,不分人群,一律平等。即使是在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如得大病,也由飞机接到首都住院,不但免费看病,还管一日三餐。教育方面,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每位18岁以上的大学生发放3000克郎(与人民币1∶1.1)的生活补贴。——王铁群《社会主义?资本主义?》1.史料一反映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科学研究投资大、风险高,私人资本无力或不愿进行,只能由政府承担。2.史料二体现发达国家福利制度呈现的新特点是什么?【提示】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3.西方的福利制度建设,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何借鉴?【提示】应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突破提示】关键词突破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在于“新”,这是相对于此前的“自由放任”而言。自由资本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罗斯福借鉴苏联经验顺应潮流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从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突破归纳】1.特点——全面创新(1)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2)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新的历史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4)新的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历史影响(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突破提示】图示法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可用下列图示总结:【突破归纳】1.原因(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2)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4)二战后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5)凯恩斯主义的盛行。(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2.表现(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3)股份公司增加,企业普通职工拥有股票,出现“人民资本主义”。(4)“新经济”崛起:知识经济,信息技术。(5)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情境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内涵释义】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解答策略】第一步,提取信息。阅读题干和选项中的新材料、新情境,捕捉有效信息。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审清选项含义。第二步,转换信息。回忆、联想教材知识,思考该题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点。第三步,整合信息。综合题干要求、选出题干要求、选项信息和教材知识,整合出正确答案。【典题突破】(2012·昆明月考)下列思想主张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是()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思路展示】(2011·福建文综)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从图三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二“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一“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故选B项。【答案】B本考点2011年命题不多,只有福建文综第22题,但备考时应给予适度的重视。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应特别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结合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及当时胡佛政府的应对措施,剖析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和可行性。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角度出发,和苏联经济发展对比联系,得出关于经济发展模式应互补互鉴的重要结论。3.热点角度:通过剖析危机爆发的各种原因,加深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和近年来的金融危机相联系,思考趋利避害的最佳应对策略。(2012·哈尔滨月考)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经济危机从金融领域首发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解析】1929年经济危机是从股市开始的,接着引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包括经济下滑、失业人数猛增。【答案】C(2011·江苏单科)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B、D表述均错误。【答案】C本考点属于高频考点,2011年高考中多套试卷在此设题,除江苏单科第15题外,还有上海单科第18题。这一知识点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还应特别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联系自由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史。2.联系角度: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不同,高考试题重视考查其本质的不同点和形式上的相似点。3.史论角度:罗斯福新政带来了深远影响,对美国和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世界经济政治建设也是一大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罗斯福新政也带来了国家财政支出激增、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负面影响。(2012·南通调研)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C.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D.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题干中“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政府必须……”“最能体现”,不难得出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增加就业,实行社会保障,故答案选B;A、C、D三项圴与题干不符,排除。【答案】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材料中的“它”应指()A.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B.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C.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解析】题干表明危机从金融业蔓延,体现了30年代的大危机。B项是危机的原因,C项是A项的体现,D项是危机的影响。【答案】A2.罗斯福说:“
本文标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6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