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北京市个人信用建设报告最新版03-29
1目录一、个人信用基础理论...................................................................................................................2(一)个人信用内涵与外延.......................................................................................................2(二)个人信用的构成及社会表现...........................................................................................2(三)个人信用的功能...............................................................................................................3(四)个人信用与社会发展.......................................................................................................4二、北京市个人信用发展现状与问题...........................................................................................5(一)居民和监管部门仍需进一步树立个人信用意识...........................................................6(二)个人信用相关法规体系不健全.......................................................................................7(三)个人信用失信惩罚机制未建立.......................................................................................7(四)特殊人群缺乏信用管理...................................................................................................7(五)个人信用信息开放共享程度低.......................................................................................8(六)缺乏科学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8三、政策与建议..............................................................................................................................8(一)个人信用建设总体思路...................................................................................................9(二)具体措施建议...................................................................................................................9参考文献........................................................................................................................................142北京市个人信用建设报告一、个人信用基础理论(一)个人信用内涵与外延个人信用是个人获得信任的资本,这种资本由个人信用意愿和个人信用能力构成,获得信任的标志或结果就是获得社会交往、达成信用交易。个人信用意愿包括个人诚信意识,态度,文化理念等基础素质;个人信用能力则主要包括个人工资、收入等具有可被授信的实物财产或者能够满足授信额度的可预见的潜在财产实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个人为主体的消费交易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个人信用越发显得重要。一般认为,个人信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身份、居住、职业等)、个人信用交易信息(如贷款余额、信用卡、信用担保等)、社会公共信息(如社保、纳税、通信缴费等)、特别记录(如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漏税、逃汇骗汇等),以及社会评价(如社会声誉、资质认证等)。(二)个人信用的构成及社会表现个人信用作为获得信任的资本,有着独特的构成和其在社会上的表现形式。1.个人信用的三维度构成个人信用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诚信度、合规度和践约度。诚信度资本主要是指个人的诚信道德、文化理念、精神3素养等基础素质;合规度资本主要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遵守社会行政管理规定、民间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践约度资本主要是指个人在信用交易活动中的成交能力与履约能力。每个信用主体不一定同时、同水平具有这三种资本。这三种资本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又互有转化,具备三个维度的所有资本,就拥有信用总资本,就拥有信用资本这种资源和财富。2.个人信用的两方面表现个人信用的社会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消费信用和经营信用。个人消费信用是指个人以赊账方式向商业企业购买商品,包括金融机构向个人提供的消费信贷。个人消费信用是个人信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核心。个人经营信用是指自然人在其长期的生活、工作、消费等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对其品格、能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和认定。个人经营信用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的个人信用形式,其代表了个人信用的新的发展方向,即脱离了个人信用的具体运用形态,独立的在市场经济中发生作用。(三)个人信用的功能个人信用是个人获得信任的资本,信用资本的功能与作用就是使资本的所有者(即个人)获得各种便利的资格与手段,同时,以新的方式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首先,个人信用资本是一种资本,是在社会交往与经济交易中的一种水平象征。只有在个人拥有信用资本后,才能4获得社会认可,才能与社会进行正常的交往,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达成一些信用交易。例如,银行信贷授信要评价申请人信用,要确定个人的信用价值,以决定是否授信和授信多少,这就是首先确定个人是否有被授信的资格,再根据信用资本水平的高低决定授信额度的多少。其次,个人信用资本是一种手段,它提供了无实物资本参与经济交易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可能。传统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拥有土地、设备、资金等实物资本后,才能开展生产、达成交易、获得经济利润。然而在信用经济条件下,个人凭借自身积累的信用资本也可以完成融资、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最后,个人信用资本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个人信用制度与个人信用建设可以解决传统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个人信用资本作为手段,可以让人们都参与社会资源配置,体现了社会公平。信用经济是以人为本配置社会财富与资源,富人与穷人只要有信用,就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权利与享受社会资源、平等发展的机会。人们可以凭借信用资本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使个人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的手段更加度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身最具优势的财富来获取自己最需要的社会资源。在一切不变的条件下,个人信用资本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公众的综合福利,特别是可以提高平民参与社会财富与资源配置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四)个人信用与社会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活动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5的新的助燃剂。而以个人为主体的个人信用发展,更能够丰富信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内容,改善社会资源在个人中的分配,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社会综合福利水平。首先,个人信用是虚拟资本,社会发展赋予了个人拥有这种社会人文资本的机会,并用一套新的制度和办法让每个人都能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这种资本,并以此公开、公平地参与社会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配置。社会资源配置的领域不仅要包括实体资源,还要涉及社会人文资源。其次,个人信用资本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新依据,信用资本比实体资本更直接,甚至可以发挥一票否决的作用。以个人信用资本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不仅丰富和扩大了社会资源配置领域与手段,补充和调节了仅以实体资本配置资源的不足与漏洞,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弱化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综合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再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个人信用管理产生了内在的强烈需求。完善的个人信用环境,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和效率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个人信用的自动供给机制,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总能保证这种自动供给机制能长期稳定存在。因此政府进行干预,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在个人信用供给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二、北京市个人信用发展现状与问题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开始建设比较晚,并且建设处于各地6区各自发展的现状。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当地信用需求不断丰富,而个人信用建设在各个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过去的几年,北京市地方信用法规、政策及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例如2007年,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目录》地方标准。个人征信状况良好发展。根据央行营管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6月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录北京地区自然人数1636万人。如果按照本市常住人口1755万人计算,约93%的市民都已经拥有了“信用档案”。同时,市政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信用宣传与教育,例如,“信用北京行”活动,邀请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市分中心的专家深入到北京各城区的20所社区,免费为市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初步实现了个人信用报告的授权查询与自我查询,使得当地居民个人信用意识得到提高;同时,结合相关银行保险等机构,推进了信用社区个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但是,总体而言,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居民和监管部门仍需进一步树立个人信用意识个人信用要得到长足发展,首先必须保证诚信度资本保持较高水平,也就是在民众中增强对个人信用知识的了解,鼓励市民主动进行信用活动,使用个人信用产品,形成浓厚的个人信用氛围。尽管央行北京地区年度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从2007年末的3175笔,攀升到2009年末的32915笔,增长了9倍,但是,和人口基数相比,仍然可以发现有大部分人没有意识7到个人信用的存在,没有有效的进行信用活动。公民的信用意识薄弱,全体公民的社会信用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同时,位于日坛北街的央行北京征信分中心是市民查询个人信贷记录的主渠道。虽然许多银行网点在为个人办理信用卡时也可代为查询信贷记录报告,但信息范围有限。地方机关部门等在择录公务员时,也很少参考个人信用报告。这些现象说明,相关监管部门对个人信用的认识也仍需进一步深化。(二)个人信用相关法规体系不健全要促进个人信用的发展,不仅仅要有市场的供需,更需要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为个人信用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维护运行,同时,也为执法机构提供了管理的依据。然而,目前,对于个人信息征信方面仍缺乏具体的法规,例如没有对征信单位,监管单位等进行指定,缺乏对个人隐私信息采集的相关规定等。(三)个人信用失信惩罚机制未建立在个人信用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有鼓励的政策措施,更要对信用缺失的现象予以抨击,对缺失主体进行惩罚,达到“以儆效尤,惩前毖后”的效果。然而,目前不仅法律法规体系上缺
本文标题:北京市个人信用建设报告最新版03-2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6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