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外国诗两首》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0《外国诗两首》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外国诗两首》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第一篇】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2、感受诗歌的建筑美,学写一首小诗。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有时候即使极普通的昆虫如蝈蝈和蛐蛐,只要细心观察大胆想象,你也会发现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浓郁情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笔下的它们的别样风采吧。二、体会标题的作用首先让我们在读中感受一下标题,看看标题与内容有什么联系。活动方式: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老师的读旨在让学生体会朗读的节奏、语气、情感等,再请同学们齐读。(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师提示:标题中的两个对象可以好文供参考!2/10交换位置吗?学生自然会明白诗歌先描写蝈蝈后描写蛐蛐。)(生答后板书:揭示描写对象,体现诗歌思路)三、感受诗歌的形象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读,请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注意要进入到诗的画面里去,看看你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生读完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要求边问边答。1、用一个词语说这首诗描写了蝈蝈与蛐蛐的什么?(声音)2、作者把它们的声音分别说成什么?(乐音、歌儿)共同说成什么?(大地的诗歌)3、用作者的话说大地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两节的开头句)生答后师完成如下板书(在板书时要学生思考第四个环节的第一个问题)蝈蝈乐音从来不会死亡声音大地的诗歌蛐蛐歌儿从来没有停息四、品味诗歌的意境请大家讨论一下,说说这两节诗在结构上、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五、体会诗人的情感好文供参考!3/10作者借蝈蝈与蛐蛐歌颂了大自然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什么感情?(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旨的揭示。)引导小结并板书:(引导:刚才我们从哪些方面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美点?)标题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六、学一学写法——烘云托月写小景第一步:观察一种景物,想想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或者说有什么独特之处,写一句有情味的观点句。第二步:在这句有情味的观点句的引领下,描写一段有情味的景物。外国诗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二)潜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潜力。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资好文供参考!4/10料的潜力。(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用心性。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外国诗两首》教案【第三篇】好文供参考!5/10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阅读两首诗,了解诗的表达方法。2.了解诗歌中借助的意象实际是主客体的结合。(二)能力目标1.能够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歌,产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三)情感目标1.生命无高低贵*之分,认定目标,不懈追求,就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2.体会诗歌凝炼的语言美,丰富的内涵美。二、学法引导因为本文选录的两首诗都是外国诗,对于作者可课外阅读资料作充分了解,但诗歌短小,结合自读提示与课后练习反复朗读两首诗,自读自解,以解助读,读中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重点在于品味两首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这一点可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点拨。2.理解诗歌中所揭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启示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可指导学生展开想像与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好文供参考!6/10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背景音乐带。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文章,品味语言,展开联想与相象,体会诗句的含义。2.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完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文选取的两首诗中诗人抓住帆、萤火虫这些平常的事物,抒写心中的情志,揭示了人生中的一些问题,本节课就在诵读中品味诗中的言外之意。(二)整体感知《帆》这首诗中诗人在凶猛的巨浪、呼啸的大海的背景上,塑造了一个飘浮大海,不甘于平静生活却祈求风暴的孤帆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人生理想。《萤火虫》塑造了一个小小的萤火虫形象,但它不因为自己的小而自卑自*,乐观、充实热情地生活,实现着自我生存的价值——在黑暗中放光。(三)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7/10l.释题,导入课文,简介作者。2.配乐范读两首诗,体会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感情。3.学生自读诗歌,读出节奏和感情。能够在音乐背景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4.学生细读课文,教师指导进行讨论分析,完成“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1)体会《帆》这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2)《帆》中塑造的“帆”的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这个问题?(3)诗句“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有什么深刻的内涵。(4)《萤火虫》一诗中“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中,“微小”指什么?“渺小”指什么,萤火虫并不渺小之处有哪些,结合诗句具体说说。明确:(1)《帆》这首诗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自然景色,马克思曾对这首诗赞赏道:“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寥寥无几的。”这首诗似一幅出自名家的油画,湛蓝的大海、茫茫的雾霭、呼啸的海风、凶猛的巨浪构成了画面的背景,也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动荡不安,广袤的海空,恶煞般的巨浪似欲吞噬一切。(2)在三十年代风雨如磐的俄罗斯,年轻诗人的心中早好文供参考!8/10就充满着反抗情绪,渴望着以行动和斗争去冲破那重重黑暗。这首诗创作于大学时代,是诗人早期抒情诗中的名篇。《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在诗中,莱蒙托夫把自己的命运比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蓝雾中泛白的孤帆。通过帆这个象征性的形象,莱蒙托夫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反抗情绪,力图进行积极行动和斗争的志向。(3)在凶猛的大海上,一支在金色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孤帆在奋力搏击,它一会儿被拥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推入波谷,它似在寻觅什么,又似要摆脱什么,正是诗人寂寞、孤独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叛逆性格的写照,表达作者企图冲破牢笼的强烈渴望。它在祈求风暴,它欲在风暴中寻得“宁静之邦”!表现了作者内心孤独、怅惘、倔强、高傲的性格和不屈的追求。(4)“微小”指萤火虫形体的小,照应首句“小小流萤……”,“渺小”在这里指的是让人小视、不值一提的意思。文中萤火虫并不渺小的地方有:乐观积极地生活。如“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驱走黑暗,带来光明,如“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奉献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如“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乐观自信,如“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不自卑自*,也不居功自傲,不卑躬屈膝,尽所能奉献自己,好文供参考!9/10将自己的一点光融入宇宙的一切光芒之中。(四)总结、扩展《帆》和《萤火虫》两首诗,都通过日常生活中极普通极常见的事物,揭示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给予读者以人生的启示。读后,可以思考:小小萤火虫给了我哪些启示?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八、布置作业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第四篇】课时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2、揣摩语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课时重点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课时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并展示目标好文供参考!10/10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有时候即使极普通的昆虫如蝈蝈和蛐蛐,只要细心观察大胆想象,你也会发现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浓郁情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笔下的它们的别样风采吧。二、体会标题的作用首先让我们在读中感受一下标题,看看标题与内容有什么联系。活动方式: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老师的读旨在让学生体会朗读的节奏、语气、情感等,再请同学们齐读。(师提示:标题中的两个对象可以交换位置吗?)(生答后板书:揭示描写对象,体现诗歌思路)三、感受诗歌的形象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读,请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注意要进入到诗的画面里去,看看你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生读完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要求边问边答。1、用一个词语说这首诗描写了蝈蝈与蛐蛐的什么?(声音)2、作者把它们的声音分别说成什么?(乐音、歌儿)共同说成什么?(大地的诗歌)3、用作者的话说大地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两节的开头句)
本文标题:《外国诗两首》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0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