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浅议农村信用社资本管理
浅议农村信用社资本管理2009-12-15来源:作者:张洪光随着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以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主的新型金融机构破土而生,打破了几十年来农村信用社一直以行政乡镇设立机构而自成法人、各自为“政”历史格局,也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农村信用社资本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其管理,意义重大而深远。一、农村信用社资本管理状况作为由社员入股,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伊始,就和股金结下不解之缘,农村信用社对内建立股金花名册,替代股金明细账,分户反映农户入股情况,对外签发股金证交由入股人作为入股和分红的凭证,以股本管理为主要对象的资本管理也从此开始。当前,一是以股金为主的资本管理仍未改变,体现了农村信用社资本来源渠道狭窄的特点。农村信用社的注册资本全部由募集的股金构成,按照银监会zzzz([2004]23号)要求,将股金按对象分为自然人股和法人股,自然人股中分员工股和非员工股,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资格股和投资股两种类型,并设定了相应的比例限定,资格股作为取得社员资格的股金,在持满3年且信用社符合退股条件下可以退股,投资股只能转让,不得退股。同时,退股、转让需按章程规定程序办理。二是相当部分农村信用社资本严重不足,距离监管要求相差甚远,其实质是监管资本远未达标。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尽管农村信用社未在商业银行之列,但随着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强,资本充足率限期达到8%以上的目标也是信用社面临的客观现实。按照监管层的要求,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所属各联社制定了2008-2010年以资本充足率为首等主要监管指标逐年提高和优化规划,这表明监管层已将“银行同质同类”监管纳入了议事日程。川东某县联社2008年末资本充足率2.12%,规划2009年资本充足率达2.86%,2010年资本充足率达5.02%,从目前情况看,2009年目标基本实现,明年要达到规划的资本充足率目标任重道远。三是资本管理人才缺乏,意识不强,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资本管理机制。由于体制原因,在省联社成立之前,信用社多年未招收新员工,而来自金融专业学校毕业的在位员工凤毛麟角,资本管理无从谈起,最近几年,虽对外公开招聘部份大学生员工,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往往是以规模增长为目标,形成了“重规模、轻管理”和“以存定贷”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且不少农村信用社在零资本或负资本的支撑下,实现了资产规模的高速增长,资本管理观念基本没有形成,更没有建成科学完整的资本管理架构及机制。具有这方面知识的员工也就没有发挥其作用的空间。二、农村信用社资本管理的意义早在2004年,中国银监会确立了“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新思路,农村信用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实现资本充足率达标是政策所向,生存发展所迫,更是形势所需。管好资本可以维持稳定经营资金来源。资本不但与存款等负债,一样肩负着为贷款等资产提供融资的使命,而且极其稳定,可以维持所占用资产长期稳定。加强资本管理可以强化资本约束意识,转变经营观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资本管理的目的是使有限的资本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在经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到资产扩张的速度以及所带来的收益,还要充分考虑到由此而产生的风险及其资本占用。将有限的资本进行合理配置,促使农村信用社将经营管理的重心放在转变经营管理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大幅度提高为“三农”服务的各项中间业务等低风险权重的资产占比和大力清收化解不良资产来努力实现降低风险资产总量和比例,提高盈利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管理好资本可以推进资本充足率达标,为信用社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已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目标,无论申报农村合作银行、还是农村商业银行,其首要条件必须是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实施资本管理,可以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多渠道扩充资本量,同时审慎进入高风险资产领域,有效降低风险资产总量,从而推进提高资本率。对于资本充足率已达标机构同样可以通过对存量资本计量、监测和建立资本补偿机制等手段,将资本维持在监管层容许之上和业务发展需求上。三、农村信用社实施资本管理途径年初,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在关于做好当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坚持分类监管和达标升级考核,继续推动三年达标升级工作,并责成省联社对进度考核结果与辖内机构财务支出、利润分配及高管人员年度考评、薪酬收入等事项挂钩。同时,蒋定之在11月25日银监会召开的重点省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工作座谈会特别重申,关于授信集中度风险,要严格执行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不超过10%,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不超过15%的监管标准。这说明加强资本管理,推进资本充足率达标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关系信用社持续经营、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信用社实施资本管理势在必行。(一)转变资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资本管理制度。意识决定行为,要转变谈及资本管理就是指对股金管理的片面认识,树立对资本划分、计量、规模、分配和收益计量等多角度管理意识。要从对会计资本的被动反映转变为以促进监管资本需求达标和对各类风险资产非预期损失实施资本配置的经济资本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资本管理制度,形成条线管理,责任明确,科学有效。(二)突出管理重点,推进资本充足率达标。目前,资本的管理重点是要立足实际,在逐年完成三年监管规划中设定的指标基础上,以股金改造为重点,强力推进资格股向投资股转变,实现股金长期稳定;搞好股金规模测算,兼顾财务承受能力,以募集股金为主,促进资本快速增长,推进资本充足率达标。同时,在实现利润大幅增加基础上,合理分配税后利润,提高盈余公积和一般准备留成比例,从而增加资本。(三)强化资本约束,促进经营机制转换。主动的资本约束就是在资本一定的前提下,有效地选择不同类资产组合,合理分配资本占用;在资本增长时,相应扩大资产规模,避免资产的过度扩张导致资本充足率不足,从而实现资本与业务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从以规模扩张为重心向以质量发展为重心转变;由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向以风险控制为条件的利润最大化转变,以期实现占用最少的资本,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不超过10%,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不超过15%的资本约束规定,防止因信贷规模过度扩张和贷款对象的高集中度带来的风险;同时探索实施经济资本的主动分配和调节功能,实现资产业务的合理扩张与收缩,在可控风险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四)探索建立资本补充机制,为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发展提供支持。补充资本是建立在业务经营对资本的需求上,为确保日新月异增长的资产规模有充足的资本相匹配,就必须建立起持续动态的资本补充机制。一是在股本金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税后盈余公积留成、一般准备可以主动实施资本补充,这就需要当年实现较好的利润为前提。二是增加附属资本。按照目前附属资本归属范畴,增加贷款(含拆放同业)损失一般准备提取最为有效,因此,对于贷款损失准备提取不足的信用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取计划,按贷款五级分类关于拨备提取办法,早日实现贷款损失准备充分。对已建成的农商行,可以按照《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创造条件,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务、可转让债券等方式主动负债补充附属资本,以实现资产与资本的合理匹配,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浅议农村信用社资本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9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