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式教案【5篇】
小学语文式教案【5篇】根据您的要求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合了一些优质的信息“小学语文式教案【5篇】”,请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以便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通过学生反应,教师能知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状况。小学语文式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大字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热爱祖国,关心大西北建设的美好心灵。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读中感悟小女孩的美好心灵。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大西北水土流失场面)。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见过大西北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西北看一看。(播放大西北水土流失的资料片段。)2、同学们,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一个小姑娘知道了大西北的情况,用行动来表达了自己的心。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一封奇怪的信》。3、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多拼读几遍。2、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读音。3、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词。4、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懂的地方。3、引导探究,感悟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明白小姑娘要寄什么样的信。师:小姑娘冒着寒冷的秋风,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联系实际,体会“沉甸甸”的意思。(2)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9、第10自然段,感悟内容。师: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小姑娘为什么要寄槐树籽到大西北去,感悟小姑娘的美好心灵。4、轻声读课文,用“XXXX”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线画出叔叔说的话。(相机出示人物对话。)5、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重点读出小姑娘骄傲、惊奇和叔叔不解的语气,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喜欢课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3、除了寄种子,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支援西部建设?(例如:可以寄零用钱、学习用品、衣物……)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你了解到课文里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二、再读感悟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2、分角色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合作练读。(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三、自主识字1、开火车认读生字。2、学生用最拿手的方法记忆生字。(先让学生说说识字方法,再识记。)如:熟字加偏旁:冈--钢正--政良--娘句--够付--府古--姑拆字方法:塞、甸3、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4、指导书写生字:让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老师重点指导书写:“信、呀、怪、姑、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左窄右宽;“树”字中间“又”的捺变成点;“奇”上面的“大”捺画变短;“举”的撇、捺要写长一些。四、积累词语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五、课外实践请你给大西北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小学语文式教案【第二篇】设计说明:教学内容是20xx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池子与河流》,本文是一首寓言诗,也是1篇略读课文,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教学时以读为主线,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人物的不同想法。在粗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滔、涯”等8个生字。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弄明白词语的意思。2.读懂诗的内容,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学习默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2.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自学生字,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弄明白词语的意思。2.把诗歌读通顺,标出小节的序号。老师:制作PPT,准备作业卡。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认识寓言诗歌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寓言故事?(课件出示)寓言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池子与河流》就是一首寓言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寓言,用本单元学过的寓言导入,明白本文是以诗歌的形式讲述的。]2.解释“池子”,及与河流的关系。(板书:简笔画出示池子与河流)二、初读课文,学习默读方法默读这首诗,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哪几个小节是河流说的?(渗透预习的重要性)三、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1.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8小节,再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找出体现池子与河流不同观点的词语。用自己的话写出她们的观点。)2.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3.老师相机进行指导朗读池子的话,重点读出池子的安闲。(1)池子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找关键词。(2)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带有这些关键词的诗句。(3)学生朗读之后,老师和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小学语文式教案【第三篇】一、教材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1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难点: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写了哪些内容?二、研读课文,感悟语言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1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2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3从这些动词,你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1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2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三、抓住关键,引发思考1、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并讨论: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四、细读探究,讨论排除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1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2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小结: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2、讨论第二种可能性:1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2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小结:从妈妈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数步法是管用的。3、讨论第三种可能性:1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2“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1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科利亚一家离家出走的句子:2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五、结合生活,深化道理。过渡:科利亚通过自己的分析,想出了办法,找到了心爱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兴,我们一起读读最后1小节。1联系上文,说说你理解了科利亚受到的启发吗?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的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六、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想到的》为题。学生小练笔。七、板书设计:科利亚的木匣(四年前)埋木匣五岁步子小十步(四年后)挖木匣九岁步子大五步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小学语文式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炼字艺术。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鉴赏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并说说这些诗句分别体现的情感。提示:诗句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二、诵读与品味1、学生自读体会2、引导学生展示3、诵读语调交流三、品读鉴赏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理解孤蓬这一意象。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2、效果如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四、课堂小结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小学语文式教案【第五篇】上课三周下来,觉得不听课的大有人在,“埋头苦干”的、动摇西晃的、吵吵闹闹的,学生不按老师的路子来,很多人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也不知道有学习这回事,为什么存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式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91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