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1节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一、资本与经济发展(一)资本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资本被定义为“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从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特征来定义的。从经济运行的层次来考察。凡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或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包括这种物质的载体)都可称为“资本”。在现代经济学中,资本一般被区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种最基本的形式。一、资本与经济发展(二)资本匮乏与贫困早期的发展经济理论特别强调资本匮乏与普遍贫困之间的必然联系。认为,贫困的原因是由于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均收入低下,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均收入低下的原因是资本匮乏和投资不足,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是实现经济起飞和摆脱贫困的先决条件。这方面理论中的突出代表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资本与经济发展(三)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1、西方学者的资本形成作用理论(1)“大推进”理论。这是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由于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如果仅仅在个别部门进行小规模投资,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一、资本与经济发展(2)“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莱宾斯坦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一、资本与经济发展(3)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要实现经济起飞,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在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根据罗斯托的分析,假定人口年增长率为1%一1.5%,投资与产量之比为3.5:1,要使国民生产净值增长2%,必须有10.5%的积累率,要使国民生产净值增长3%,必须有12.5%的积累率。一、资本与经济发展2、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麦迪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源三大类。他通过对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55%,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一、资本与经济发展2、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纳迪利在1971年也作了类似的研究,他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四大类: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资源流动对全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一、资本与经济发展2、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中国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1952——1982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是,资本增长的作用为50%——57%,劳动增长的作用约为27%——31%,技术进步的作用是16%——19%。一、资本与经济发展3、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从实践来看,二次大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或投资率都超过了10%,有的甚至达到20%以上,但并没有实现经济上的起飞。其次,一些实施高积累高投入发展战略的国家,由于长期忽视技术进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一、资本与经济发展第三,片面强调物质资本形成,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资本存量的增长,而忽视资本的合理配置。资本配置不合理造成大量的资本浪费,要维持经济运行的需要,又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本,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不仅要重视资本存量的增长,而且要合理地配置资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最后,片面强调物质资本投资,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忽视人力资本投资。使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例失衡,成为长期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二、资本形成的来源(一)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从理论上讲,投资来源于储蓄,储蓄主要应该来自生产剩余,而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生产剩余主要来自农业。所以农业剩余成为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所需的物质资本的方式上,存在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政府行政干预型,另一种是市场导向型。二、资本形成的来源(二)储蓄与资本形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储蓄可以来自国内也可以来自国外。国内储蓄主要由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家庭储蓄构成。1、政府储蓄。政府储蓄是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后的余额。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从而产生资本形成。二、资本形成的来源2、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是利润转化而来的。当企业将其利润用于投资时,一方面可以维持原有的资本存量;另一方面当企业投资购买新设备或兴建新厂房时,其资本存量可以扩大,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盈利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家庭储蓄。家庭储蓄指家庭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家庭收入越高,扣除消费后的剩余越多。因此,提高家庭收入是提高储蓄的直接方法。二、资本形成的来源(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麦金农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问题。造成“金融抑制”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只有消除这种抑制,发展中国家才能实现资金“内源化”,不再过分地、长期地依赖外部资本。二、资本形成的来源(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肖则从金融深化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浅化是金融抑制的结果,它压低了国内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从而使金融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肖认为,推行金融深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实现金融深化,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官僚机构对金融业的不合理干预,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中国2005年的情况:2005年全年各项税收收入30866亿元,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2005年中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447亿元,集体企业实现利润551亿元,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7420亿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975亿元。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0万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01751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47054亿元。2005年实际使用金额603亿美元。2005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04亿元,其中,城镇投资75096亿元,农村投资13508亿元。第一产业投资82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1598亿元,第三产业投资42675亿元。中国2006年的情况: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37636亿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其中,城镇投资93472亿元,农村投资16397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进口7916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1775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94.7亿美元;2006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8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9万亿元。
本文标题:第1节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9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