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信用信用的基本内涵(信用的定义、信用的三要素)高利贷信用(特点、作用、资本主义对高利贷的斗争)现代信用运行基础信用的分类(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泡沫问题;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特点及其应用范第一节信用的概念•英文Credit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单词:作为名词它有赊购、信用(信誉,thequalityofbeinglikelytorepaydebtsandbeingtrustedinmoneymatters)、银行存款、信任、赞扬等含义;作为动词意味着相信、信任、存入(银行)、记入贷方等行为。中文有“人言为信”的文字结构。•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现代金融的基石。道德规范角度的定义:“此人不讲信用、没有信用”、“一言重九鼎,泰山反为轻”、“人无信不可交”,道德规范角度的定义,作为经济学概念却显得不够严格,不过“信用”的内涵不论如何演变都始终以“信任”为前提。信用的定义信用的定义一、经济学角度的定义概念: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一种借贷行为,即商品的赊欠买卖和货币借贷,以偿还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不产生产权的转移。提供信用的一方为“授信”,是债权人(creditor);接受信用的一方为“受信”,是债务人(debtor)。信用的三要素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债务人——信用的主体信用的发生要以授信人对受信人的偿还承诺的信任为前提。对债务人的信用评价(对债务人的信任)。信用的三要素时间上的间隔:借贷总有时差,利息也由此产生。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存在。信用不是买卖关系,是价值在不同时间的相对运动;借与还的不一致才需要“信用”;若无时间上的恰当配合,信用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信用工具—契约:总是以一有价值的物品为标的按标的,可有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信用产生的前提:私有制与剩余产品实物信用与货币信用实物信用以实物为对象进行借贷的活动货币信用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货币信用克服了实物信用中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和灵活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货币与信用的关系:信用与货币,都以私有制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替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金融的含义: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和,是通过货币有偿让渡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运动,也就是资金融通金融的产生是货币和信用融合的产物:当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时,金融范畴便产生了。三、信用与金融第二节高利贷信用一、概念: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获得高额利息的一种借贷行为。最早期的信用信用形式二、特点:1、高利贷者主要是货币商人与宗教机关高利贷信用存款结算甲商人临时资金不足商人存款结算乙商人存款结算丙商人长期借款商人存款结算商人金匠交易保管凭条高息商品商人与货币商人高利贷信用(特点)2、贷款者主要是小生产者和统治阶级小生产者经济基础单薄、不稳定,易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3、高利贷利率极高、水平差异也比较大。低:30%—40%;100%—200%问题:为什么告贷者明知利率如此之高还要借?高利贷信用原因有二:贷款性质所决定(获得必要的购买、支付手段)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相关高利贷信用三、高利贷的双重作用:1、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力衰退。2、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条件的同时,又阻碍了资本生产方式的发展。问题: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条件?四、新兴资产阶级对高利贷的斗争目的:降低利息率方法:法律手段制约资本信用制度的建立高利贷信用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现代信用(完成转换)如今的人人贷(高利贷):2011.9.16江苏省贫困县泗洪县因民间非法集资猖獗、一跃成为“宝马乡”的内幕被诸多媒体曝光后,泗洪县迅速对非法集资违法犯罪进行了专项治理,截至9月13日,警方共接待了1700多名群众报警,所统计涉案金额已达3.5亿多元,其中,非法集资“顶层人物”石国豹及其涉嫌犯罪的非法集资中间人(俗称“爪头”)17人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警方共冻结扣押涉案人员现金、房产、汽车等总价值约5500万元的资产。违法行为银监会下发《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通知,要求银行业不要涉及其中,引起理论界广泛讨论!贫富比对利息高导致借贷企业破产风险过大了,连带面宽(温州逃跑老板、跳楼老板)利息太高,与金融监管部门意愿背离具有剥削性,借贷权者“不劳而获”反对“人人贷”正方观点认为2012年2月4日12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年会上,浙江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作了即兴演讲:自2011.8月开始的金融风波,不能把所有的账算到温州人头上…..其中一些企业家跳楼、自杀,把命都搭上去了,这种方式不可取,但这恰恰是企业家的精神。“人人贷(P2P)风险很小监管应该鼓励”优势:可以把钱用到最好(政策挤压,中小企业资金困难,P2P则是很好的融资平台)风险很小(银行贷款风险很大,涉及面广,P2P只是个人对个人,个人也会判断风险。)监管应该鼓励民间借贷(当然要防止大银行进入民间借贷,引导其健康发展,而不是经常吓唬民间借贷机构)茅于轼: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85年调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93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任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择优分配原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谁妨碍我们致富》等。2012.5月,荣获“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促进自由奖”第三节现代信用的基础商业银行个人企业国家个人企业国家储蓄存款存款、代理金库个人信贷贷款、结算财政借款结余赤字负债资产获利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盈余与赤字”、“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企业;政府;个人二、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个人的货币支出以其收入为度;也有赤字。个人作为整体,是盈余部门,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三、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企业从总体上看,资金需求方面与资金供给方面两相比较,通常是需求大于供给四、信用关系中的政府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赤字普遍存在且数量可观。在盈余或平衡的预算条件下,因支先于收等原因,政府也需不时借入货币五、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收支顺差。六、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一方面作为企业自身经营会形成的盈余与赤字;另一方面作为金融媒介,聚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对比所形成的特殊差额。(一)含义: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以赊销或预付款等方式提供的信用。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按工程进度预付工程款等等。这些信用形式用合同作出详细规定。商业信用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也是企业首先选择的信用形式。第四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二)商业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1、商业信用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不足的困难以及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和周转;2、商业信用能够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3、商业信用能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消极作用: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作用–从微观角度看:商业信用是现代经济中基本的信用形式;商业票据及其可转让性是解决买方企业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的方式;商业票据的承兑和贴现性使其成为银行参与商业信用的基础;商业票据是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好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商业信用的存在节约了流通中的现金;商业信用体系的良好运行促进经济发展。(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工商企业资本规模的制约2、范围、期限及方向的严格限制3、债务企业信用能力的限制4、会形成债务债权链,具有连锁反映管理:纳入银行工作的范畴(承兑、贴现、票据抵押放款);短期资金融通;我国的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含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特点:1、无规模期限制约:银行信用的主体有一方是金融机构,贷放的是社会资本2、具有广泛接受性: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3、间接性、低成本、低风险4、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资金盈余部门企业、政府、居民金融中介机构银行、保险、信托、投资基金资金短缺部门金融市场间接证券直接证券购买购买(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购买直接证券购买直接证券间接融资: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完成融资活动的方式,典型如银行借贷直接融资:指资金供求双方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的融资活动的方式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两者是不同的资金融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在量上呈现一定互补。利弊比较:直接融资的优点: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可以根据各自融资条件实现资金融通;债券人直接监督,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筹集长期、稳定性资金。直接融资的缺点:直接融资在资金的数量、期限、利率方面受到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间接融资的优点: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分散风险。间接融资的缺点:最终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监督不足银行信用思考问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P72-73):1.两种融资方式的主要区别?2.为什么说直接融资有利于使用效率的提高?3.如化解直接融资的风险?4.间接融资中效率与风险的矛盾处理?5.”脱媒”问题?(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课堂提问!直接金融体制是指以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间接融资体制是指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市场机制比较发达的国家往往采用直接金融体制。市场体制相对落后的国家往往采用间接金融体制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日本、德国等国家则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融资方式趋势变化:机构投资者参与直接融资,使直接融资也部分具有间接融资的优点,直接融资的规模日益增大融资体制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金融市场:最重要最重要发达相对不重要不重要银行:竞争性集中度外部公司治理:敌意接管敌意接管主银行系统开户银行系统控制性家族51%公司A51%公司B公司F51%公司C21%30%公司D1)F和D为关联方,拥有绝对控股权2)拥有公司D51%的股份,但实际拥有权为25%亚洲式家族控股模式控制性家族亚洲式家族控股模式51%派出公司A经理51%公司B5%银行E售51%物公司C担保30%公司D贷款外资银行1)决策权被C公司控制2)亏损后,D公司破产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2.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联系与区别序号区别商业信用银行信用1对象商品货币2主体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与企业3地位基础主体4运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一致与经济周期波动不一致5形式赊销、预购放款(贴现)6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7优点方便、及时、灵活规模大、范围广8局限规模、方向限制盲目性强、可控性弱风险较大三、国家信用含义:国家政府作为债务人,通过举债的方式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形式:国债券、向银行借款作用:1、调节财政收支平衡,弥补财政赤字;各种弥补赤字的方法比较:动用历年节余、节支、增税、发行货币、发行国债、2、调节经济总量结构,稳定货币流通缓解通货膨胀;3、利于宏观调控:公开市场业务国家信用特点:1、信誉高、条件优惠,扩大可融资金总量;2、安全性、流动性强,较好的金融产品;3、利息由纳税人负担,不由借款人负担。国家信用我国国家信用发展状况:1、发展历程:1949——1958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亿份)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35.44亿)1959——1980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1981——至今。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2、我国国债发展规模变化3、存在的问题1981-2001我国国债发行规模05001000150020
本文标题:第三章A信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0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