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6章资产计价第一节存货计价第二节固定资产计价第三节应收账款计价第一节存货计价一、存货及其计价概述二、存货盘存制度三、存货发出与期末结存的计价一、存货及其计价概述存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等视为企业的存货凡在企业盘点日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的所有一切物品不论其存放地点或处于何种状态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存货的内容和分类有所不同被视为流动资产一般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可以出售或被生产耗用一、存货及其计价概述(二)取得存货的计价1.外购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1)买价(2)采购费用(含运费、装卸费、保险费等)2.自制产品生产成本的确定(计量)(1)直接材料费(2)直接人工费(工资及福利费)(3)制造费用一、存货及其计价概述例6-1:澜湖公司7月5日购入甲、乙两种材料。甲材料2000公斤,单价10元;乙材料4000公斤,单价8元。货款52000元用银行存款付清。7月5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甲材料运输保险费2000元。7月8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甲乙材料运输费3000元。7月9日两种材料全部验收入库。计算甲、乙两种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假设按甲、乙材料的重量比例分摊运输费)一、存货及其计价概述例6-2:朗能公司6月初投产A、B产品各500件。A产品耗用甲种材料15000公斤(实际单位成本4元),B产品耗用乙种材料6000公斤(实际单位成本8元)。生产A产品工人的工资费用20000元、福利费用2800元,B产品工人的工资费用30000元、福利费用4200元。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全部制造费用为10000元(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A、B产品全部完工,并验收入库。计算A、B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二、存货盘存制度(一)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法”或“永续盘存法”指通过详细设置存货明细账户逐日或逐地记录存货收入和发出数,随时结出存货结存数量和金额的一种盘存方法存货的结存数量确定期末结存数=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出数优点存货收入、发出及结存情况在账面上得到全面、完整和连续反映及时组织存货购入或处理随时将明细账户中存货结存数与既定的最高和最低库存限额进行比较缺点核算工作量比较大,尤其是当企业的存货品种繁杂时会相应增加其会计核算成本二、存货盘存制度(一)永续盘存制二、存货盘存制度(二)定期盘存制又称“实地盘存法”或“定期盘存法”定期或在期末通过现场实地盘点实物确定存货结存数量,据以计算存货耗用(或销售)数量的一种方法平时只在明细账中记录存货的购入或收进数不记录其发出数期末通过实地盘点实物确定其实际结存数量然后再据以计算本期存货的耗用(或销售)数量本期发出数=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结存数由于定期盘存法不能随时反映存货收发存状态,从而削弱了对存货的控制和监督。此外,由于是以存来倒算出耗用成本或销售成本,这样就把非耗用或非销售的存货损耗、短缺或差错等全部计入耗用或销售成本之中,从而影响了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二、存货盘存制度(二)定期盘存制二、存货盘存制度(三)两种制度的比较1、存货控制效果永续盘存制:完整、系统的控制作用定期盘存制:应加强对实物的监控2、计算工作量永续盘存制:工作量大定期盘存制:工作量小如对那些价值低、品种杂、交易极其频繁的存货和一些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一般采用定期盘存法。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一)先进先出法在假定先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的条件下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例1】光华公司20×9年10月初库存A材料300千克,单位成本8元;10月8日,购入A材料1000千克,单位成本10元;10月11日,发出A材料900千克;10月20日,购入A材料400千克,单位成本12元;10月25日,发出A材料500千克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一)先进先出法依据先进先出法的原理,光华公司20×9年10月发出A材料及期末库存A材料的成本额可计算如下:本期发出A材料成本=300×8+600×10+400×10+100×12=13600(元)期末库存A材料成本=300×12=3600(元)=2400+14800-13600=3600(元)实际工作中,通过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工作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二)后进先出法(已取消)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例2】沿用【例1】的资料,依据后进先出法的原理,光华公司20×9年10月发出A材料及期末库存A材料的成本额可计算如下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二)后进先出法(已取消)本期发出A材料成本=900×10+400×12+100×10=14800(元)期末库存A材料成本=300×8=2400(元)=2400+14800-14800=2400(元)实际工作中,通过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工作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三)加权平均法1.移动加权平均法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三)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三)加权平均法【例6-3】沿用【例6-1】的资料,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原理,计算出光华公司20×9年10月各批次发出A材料的成本及期末库存A材料的成本额如下(单位成本计算时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总成本计算整数到元)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三)加权平均法10月8日,A材料平均单位成本=(300×8+1000×10)÷(300+1000)=9.54(元/千克)10月11日,当日发出A材料成本=900×9.54=8586(元)10月20日,A材料平均单位成本=(400×9.54+400×12)÷(400+400)=10.77(元/千克)10月25日,当日发出A材料成本=500×10.77=5385(元)10月31日,期末库存A材料成本=2400+14800-13971=3229(元)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三)加权平均法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与月初存货成本之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三)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三)加权平均法【例6-4】沿用【例6-1】的资料,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原理,计算出光华公司20×9年10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及期末库存A材料的成本额如下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三)加权平均法本期A材料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00×8+1000×10+400×12)÷(300+1000+400)=10.12(元/kg)本期发出A材料成本=(900+500)×10.12=14168(元)期末结存A材料成本=2400+14800-14168=3032(元)三、存货发出及期末结存的计价(四)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和分批实际法适用于数量少、价值高,成本易于辨认的存货(飞机、汽车、轮船等)特征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具体要求需要逐一记录每一特定存货单位的取得价格需要了解耗用或出售的存货属于哪一特定单位(或批次)期末持有存货属于哪一特定单位优点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缺点收、发、存核算工作相当繁杂第二节固定资产计价一、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概述二、固定资产折旧一、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概述固定资产要点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否则,应作为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和核算特点使用时间较长、单项价值较高、实物形态永存和价值逐渐减少目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服务、出租或用于企业行政管理等要求成本及其为企业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且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分类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一、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概述固定资产计价的内容取得时的计价即要计算确定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即历史成本)耗用时的损耗计价即要计算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期末持有计价即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净值一、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概述折旧固定资产的损耗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损耗来自两个方面有形损耗(又称物理损耗)无形损耗(又称精神损耗)一、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概述(一)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的计量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又称“固定资产原价”指取得各项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全部支出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指固定资产达到预计使用年限按照规定报废时可能收回的价款固定资产的预计清理费指固定资产达到其预计使用年限按照规定报废时其可能追加的清除与拆卸费用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的计算预计净残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应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应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一、固定资产及其计价概述影响折旧的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价值越高,每年提的越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年限越长,每年提的越少)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如报废后的废铜烂铁可卖钱)固定资产的预计清理费(报废处理时发生的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二、固定资产折旧(二)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方法1.年限平均法方法要点又称直线法将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均衡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年)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00%/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二、固定资产折旧1.年限平均法【例6-5】春风公司拥有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00万元,预计可使用10年,净残值率为4%。利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司各年的折旧额。解析年折旧率=(1-4%)÷10×100%=9.6%年折旧额=100×9.6%=9.6(万元)月折旧率=9.6%÷12=0.8%月折旧额=100×0.8%=0.8(万元)二、固定资产折旧2.工作量法方法要点指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总工作量进行平均分摊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二、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工作量行驶里程:运输工具类,如汽车、飞机和船舶工作时数:专用机器设备二、固定资产折旧2.工作量法【例6-6】光华公司有载货卡车一辆,原值160000元,规定的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100万千米,某月行驶8000千米。运用工作量法计算该辆载货卡车的单位折旧额和该月的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160000×(1-5%)÷1000000=0.152(元/千米)该月折旧额=8000×0.152=1216(元)二、固定资产折旧3.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要点直线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成衣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由于该法的计算误差,有可能使最后一年的折旧费用过高或过低而与以前的折旧费用产生重大差异,与整个递减趋势不相称,故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
本文标题:第6章资产定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2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