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工程11
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结构图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1给水系统的分类1.1.2给水系统组成1.2给水方式1.2.1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1.2.2给水方式划分原则1.3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1.3.1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1.3.2管网布置形式1.4给水系统所需水压总目录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5给水系统所需水量1.6给水设计秒流量1.6.1经验法1.6.2平方根法1.6.3概率法1.6.4当前我国使用的生活给水管网设计秒流量的计算公式1.7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1.7.1确定管径1.7.2给水管网和水表水头损失的计算1.7.3水表和特殊附件的局部水头损失1.8增压和贮水设备1.8.1增压设备1.8.2贮水设备1.9给水水质防护总目录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生活给水1.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结构图室内给水工程热水供应系统居住小区给排水水景及游泳池高层建筑给排水建筑中水系统室内排水工程雨水排水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1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1.生活给水系统包括供民用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工业企业建筑内饮用、烹调、盥洗、洗涤、淋浴、冲厕、清洗地面等生活用水。2.根据用水需求的不同,生活给水系统又可再分为:饮用水(优质饮水)系统、杂用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生活给水要求直接进入人体及与水体接触,其水量、水压应满足用户需要;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用于洗涤衣物、冲厕等,水质应满足杂用水水质标准。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1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是为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设置的用水系统。包括供给生产设备冷却、原料和产品洗涤,生产空调用水、除尘用水以及各类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的生产用水。生产给水系统也可以再划分为:循环给水系统、复用水给水系统、软化水给水系统、纯水给水系统等。生产给水要求因生产工艺不同,生产用水对水压、水量、水质以及其它的要求各不相同。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1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供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企业建筑中的各种消防设备的用水。一般高层住宅、大型公共建筑、车间都需要设消防供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可以划分为: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给水要求需按建筑防火规范要求保证充足的水量、水压。对水质要求不高。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1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以上三种给水系统,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联合共用,根据建筑内部用水所需要的水质、水压、水量等情况,以及室外供水系统情况,通过经济、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组成不同的共用系统。例如:生活和生产共用给水系统;生活和消防共用给水系统;生产和消防共用给水系统;生活、生产和消防共用给水系统。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的定义:引入管也称进户管,从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引至建筑物内的管段。室外给水管网水表立管引入管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计量仪表设有水表、阀门等附件,可能还设管道倒流防止器。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水表节点的定义:水表节点是安装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计量仪表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建筑给水管道包括:干管、立管和支管和分支管。立管干管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计量仪表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目前给水管道可采用钢管、铸铁管、塑料管和复合管等。焊接钢管耐压、抗振性好,且单管长,接头少,其重量比铸铁管轻,分镀锌钢管(白铁管)和非镀锌钢管(黑铁管),前者防腐、防锈性能较后者好。铸铁管性脆、重量大,但耐腐蚀,价格低。近年来,给水塑料管兴起,有硬聚氯乙烯(UPVC)、聚乙烯管(PE)、聚丙烯管(PP)等。其耐化学腐蚀性能强,水流阻力小,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等优点,但防火性差。生产和消火栓给水系统: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镀锌钢管或镀锌无缝钢管,以防管道锈蚀,堵塞洒水喷头。连接方法:钢管:螺纹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镀锌钢管需用螺纹或沟槽式连接。给水铸铁管:承插连接。塑料管:螺纹、法兰连接、粘接、焊接等。钢管的螺纹连接配件及方法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给水附件定义:给水附件指给水管道上的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以及断流后便于管道、仪器和设备检修用的各种阀门。具体包括:截止阀、止回阀、闸阀、球阀、安全阀、浮球阀、水锤消除器、过滤器、减压孔板等。给水附件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计量仪表液压水位控制阀可调式减压阀比例减压阀消声止回阀泄压阀给水附件各类阀门各类配水龙头截止阀:水流单向流动,关闭严密,但水流阻力大;管径≤50mm;需要经常启闭的管段上。闸阀:全开时水流直线通过,阻力小,宜在管径50mm的管道上。蝶阀:闸板在90°范围内可起调节、节流、关闭作用,启闭方便,体积小。止回阀:阻止管道中水的反向流动。旋启式止回阀——设置在水平、垂直管道,但因启闭迅速易引起水锤,不宜在压力大的管道上采用。升降式止回阀——靠上下游压差值使阀盘启动,水流阻力大,宜用于小管径的水平管道上。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增压和贮水设备的作用: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或为了保证建筑物内部供水的稳定性、安全性,应根据要求设置水泵、气压给水设备、水箱等增压、贮水设备。增压、贮水设备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计量仪表增压、贮水设备离心清水管道泵SMC组合水箱气压给水设备包括各类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配水龙头和生产、消防等用水设备等。单把立式菜盆龙头面盆单把龙头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计量仪表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1.2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计量仪表计量仪表包括:水表流量计压力计1.2给水方式1.2.1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给水方式: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直接给水方式设水泵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分质给水方式设水箱给水方式(A)设水箱给水方式(B)分区给水方式设水泵和水箱给水方式泄水管水平干管立管特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但是一旦外网停水,室内立即断水。适用场所: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用水场所。直接给水方式特点: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共用一根立管供水可靠,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缺点是水箱水用尽后,用水器具水压会受外网压力影响。适用场所:室外供水水压、水量周期性不足时采用。设水箱给水方式(A)水箱泄水管←特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但是水箱容易二次污染;水箱容积的确定要慎重。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供水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采用。设水箱给水方式(B)水平干管水箱泄水管特点:系统简单,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耗能较多。为了充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节省电能,当水泵与室外管网直接连接时,应设旁通管。此时需征得供水部门同意(因可能会造成外网负压)。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设水泵给水方式(A)水泵←←旁通管特点:系统简单,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耗能多。适用场所:水压经常不足,用水较均匀,且不允许直接从管网抽水时采用。设水泵给水方式(B)水池水泵←←特点:水泵能及时向水箱供水,可缩小水箱的容积;因水箱有调节作用,供水可靠,但投资较大,安装和维修都比较复杂。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建筑内部给水管网所需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设水泵和水箱联合的给水方式贮水池水箱水泵←特点: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水泵效率低、耗能多。适用场所:外网水压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所需水压,室内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水箱时采用。气压给水方式气压水罐立管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外网压力,供水安全,但投资较大,维护复杂。适用场所:外网供水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层供水要求时采用。分区给水方式水箱泄水管水表水池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线←←生活泵室外给水管网室外排水管网饮用水给水系统杂用水给水系统水处理设备特点:根据不同用途所需的不同水质,设置独立的给水系统的建筑供水系统。适用场所:小区中水回用等。分质给水方式生活废水生活污水杂用水(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管道尽可能和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最短。干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对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网或贯通状沿不同管段设两条或两条以上引入管,具体方式见下图:室外给水管网室外给水管网水表水表立管立管引入管引入管1.基本要求: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3.1管道布置(2)保护管道不受损坏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重物下面,不能穿越生产设备的基础,也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若需穿过,应设保护措施,有:软性接头法、丝扣弯头法、活动支架法。(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为避免管道渗漏而造成配电间电气设备故障或短路,管道不得穿过变(配)电间、档案室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也不能布置在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处或遇水易引起燃烧、爆炸、损坏的设备、产品和原料上,以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3.1管道布置(4)便于安装维修布置管道时其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需要。见表1.3.1。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3.1管道布置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3.1管道布置2.布置形式:给水管道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可以布置成上行下给、下行上给、中分式。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中分式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3.1管道布置上行下给式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配水管敷设在顶层天花板下或吊顶之内,设有高位水箱的居住与公共建筑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多采用。优缺点:与下行上给式布置相比,最高层配水点流出水头稍高,安装在吊顶内的配水干管可能漏水或结露损坏吊顶和墙面。下行上给式特征及使用范围:干管埋地,水平配水管敷设在底层(明装、暗装或沟敷)或地下室中。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在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时多采用这种方式。优缺点:简单,明装便于安装维修,与上行下给式布置相比为最高层配水点流出水头较低,埋地管道检修不便。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3.1管道布置中分式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干管敷设在中间技术层或中间吊顶内,向上下两个方向供水。屋顶用作露天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层建筑多采用。优缺点:管道安装在技术层内便于安装维修,有利于管道排气,不影响屋顶多功能使用。需要设置技术层或增加某中间层的层高。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3.1管道布置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式和环状式。环状的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配水干管或立管互相连接成环,组成水平干管环状或立管环状。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工艺要求不间断供水的工业建筑常采用这种方式。优缺点:任何管道发生事故时,可用阀门关闭事故管段而不中断供水,水流畅通,水损小,水质不易因滞留而变质,但管网造价高。1.3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1.3.1管道
本文标题: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工程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229 .html